国资委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已经中央审议通过,近期将正式对外公布。据报道,本轮国企改革除了开展类似“淡马锡”政府直接授权运营公司履行出资人职责的试点外,将清理退出一批、重组整合一批、创新发展一批国有企业。
中国网刊登时评人王振峰文章称,有人把财政部推出的“地方债置换”、“一带一路”战略下设立的亚投行、以及国务院国资委的“国企改革顶层设计方案”,称之为经济新常态下中国经济振兴射出的“三支箭”。本轮国企改革的顶层设计方案框架一旦正式出炉,“瓜熟落蒂”,将意味着中国国企改革正式步入“快车道”。国企改革的加速推进,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和推进经济转型发展将迈出更大的的步伐。
文章表示,十八届三中全会为中国未来绘就改革蓝图,国企改革无疑是这幅宏图最亮色之处。历年来,国有企业改革取得了许多进展和成就,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尤其是近年来深化国企改革呼声一直很高,但关于国企改革的争论也从未平息过。比如,即将落地的国企改革指导意见,它所提出的将清退重组部分国企,说明分类改革将成为备受期待的重要路径之一,混合所有制经济将迎来发展新天地。
清退重组部分国企,通过推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国企功能定位与分类、国企布局与结构调整等重要领域的改革,把一些原先受政府保护却不应该保护的产业让渡给市场,必将增加投资领域的开放度,体现更多市场化力量。我们知道,清理退出一批、重组整合一批、创新发展一批国有企业,开展类似“淡马锡”模式的改革试点,将有益于国有企业继续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加速战略转型,提高企业竞争力。而引入民间资本“活水”,有利于优化、调整以往国企的经营策略,改善国有企业公司治理,减少对股东权益损害等,进而可促进国企提升营运效率、重塑企业竞争力。还有,分类改革有助于推动国资监管政府部门加快从“管企业”向“管资本”转变,国家作为国有资本出资人的角色也能从改革中得到更好地体现。最重要的是,民企对国企改革的参与,对于提高民企成长活力,加强民营企业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将具有相当积极的现实意义。
国企改革被视为今年中国经济和资本市场的重头戏,一旦国企改革的顶层方案正式推出,将撬动几十亿的资本市嘲热潮”,成为当前资本市场一个最活络的投资主题。目前,沪深两市经过多月的市场深度调整,亟需信心与投资主题的充实与加力。国企改革,对于推动A股市场发展,带动中国资本市场的相关改革,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将发挥重大且积极作用。
文章指出,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有企业充当着中国经济结构的主体,国企改革也成为改革的重中之重。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执政以来,让市场力量扮演决定性的角色,一直是深改的重要目标。加快深化国企改革,将意味着政府将调整市场管理的观念和做法,更多尊重市场法则,放弃“闲不妆的政府不合理干预。可以说,发展市场经济,积极、科学、稳妥地推进国企改革,将有助于中国经济“脱胎换骨”,焕发强劲的发展活力。
国有企业是中国实体经济的核心,是国之“重器”,我们不是一味为了改革而“改革”,也不能搞“一刀切”。中国的国企改革要从解决深层次问题入手,坚持市场化改革的方向,妥善处理好放权与监管的关系,在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和提高决策科学性上多多下功夫。清退重组部分国企,说明中央在国企改革的市场化方向态度非常明朗。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国企改革要尊重市场规律,真正确立企业市场主体地位。国企分类是改革的先行基础条件,保持国有企业的活力、竞争力、影响力,必须有序推进和实施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
文章强调,国企改革是个系统性工程,牵涉到各种深层次问题;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可能一帆风顺。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强调,“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基本政策已明确,关键是细则,成败也在细则。要吸取过去国企改革经验和教训,不能在一片改革声浪中把国有资产变成谋取暴利的机会”。国企改革关键是公开透明,今后国企改革推进进程中,应避免改革的设计角度、路径选择上的偏差,积极从法治建设的进程中汲取改革的中坚力量。新一轮国企改革,应成为加强和完善国有企业监管制度的新契机,努力遏制改革中可能存在的那些“吃里扒外”、 “损公肥私”、“牟融金”、变相利益输送、“暴利工程”等等腐败现象,反腐应与改革同步并进,为净化中国国企发展环境,为新一轮力度空前的国企改革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