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18日,是《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出台一周年的日子。融合发展一年间,“互联网+出版”急剧改变着出版业的生态,传统出版单位纷纷开启融合之旅,微博、微信、客户端、数据库等新媒体产品井喷式涌现,在线教育平台、手机游戏、新媒体金融成为投资热点。从传统出版的“一次元”世界到融合发展的“二次元”世界,出版业在发生什么样的改变?本报《出版周刊》特推出“媒体融合周年考”专题,从业界的实践,直观感受融合发展带来的行业之变;从专家的研究,理性探寻融合发展的内在规律和发展趋势。
融合结合点:数据库出版,开发相关的数字产品,建立数字运营平台。
在新一轮的融合发展、数字化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专业出版社的探索已经进入深水区。今年以来,专业的数字平台或者新型的融合模式不断涌现:3月,国内首家“海洋专业数字出版平台”上线,实现B2C在线互动;5月,国内首家审计专业数字出版平台——“中国审计数字出版网”上线;6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着力打造的“一带一路”大战略专题库上线运行;7月,人民卫生出版社推出了196种数字教材并着手筹建人卫开发大学;前不久,中国学术数字出版联盟在第六届中国数字出版博览会上宣告成立……
优势:依托行业资源
事实上,在今天的专业出版领域,凭借几十年的积累,占据行业资源优势,依托数据库出版已逐渐成为专业出版社的主流出版模式,并依托行业资源开发相关的数字产品、建立数字运营平台。
人民卫生出版社的“慕课”已经成了数字化转型创新的引领品牌。该社依托行业资源,于2014年3月成立中国医学教育“慕课”联盟,开始中国医学教育“慕课”平台和课程建设,同年11月人卫“慕课”平台搭载7门“慕课”课程、300门医学公开课正式上线。经过一年多的推动和运行,到目前为止,人卫社已经启动68门“慕课”课程建设,联盟单位目前已达到218家。
“2015年,人卫社正在全面启动医学‘慕课’的建设工作,着手筹备人卫开放大学,构建‘人卫健康大数据智慧服务平台’。”人民卫生出版社有限公司总编辑杜贤对《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说道:“在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时代,人卫社完成了数字出版的‘三步跨越’:以富媒体医学数字教材为引领,构建立体化医学教育体系;人卫‘慕课’开启中国医学‘慕课’元年;开启人卫开放大学之门,助推数字化医学教育改革。未来将进一步走向智育内容,搭建智慧平台、开展智能服务和终身服务。”
作为最早探索尝试数字出版转型的传统学术出版社之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今年重点推出了特色数据库——“‘一带一路’大战略专题库”,这是立足人文社科领域知名学术品牌“皮书”系列、国别国际问题研究系列“列国志”丛书、中国社会科学院“一带一路”研究系列、“阿拉伯国家文化研究”丛书等优质资源“打包”构建而成的。在该社数字资源运营中心主任胡涛看来,“皮书”是该社的一个整体品牌,无论是传统出版还是数字出版都会围绕这个大品牌建设来运作、运营。
同样占据行业资源优势的还有化学工业出版社,该社今年着重探索一种融合纸质出版、数字出版和营销的复合出版形式,成功申请成为国家数字复合出版系统工程应用试点单位、专业数字内容资源知识服务模式试点单位、中国出版物在线信息交换(CNONIX)国家标准应用示范单位等。该社数字出版部主任温强表示,通过这些试点和示范工作,化工社将进一步把融合发展向前推进。
困惑:寻找赢利模式
经过《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的调查了解,知识产权出版社的自助图书出版平台“来出书”经过一年多的运作,目前处于赢利状态。“来出书”总监唐学贵透露,平台上线一年营收760多万元。但这种情况属于个案,目前绝大多数出版社的融合发展还在摸索过程中,大家都在寻找适合自己融合发展的赢利模式。
比如“慕课”体系及人卫开放大学的整体框架,是以“互联网+医学教育”为创新赢利模式,以国家级医学数字教材为抓手,以中国医学教育“慕课”平台和“慕课”联盟、中国医学数字教育示范基地为平台和基础,融合218家“慕课”联盟单位,实现社校联手、资源融合、共建共享、学分互认、开放共赢,共建没有围墙、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人人共享的人卫开放大学。这个框架起来了,但内容需要继续填充,而填充是需要资本投入的。
“目前我们正在建设60多门‘慕课’课程,还是一个投入的状态。”人民卫生出版社有限公司总经理郝阳坦言,“我们产品的规划思路很清晰,现在考虑要尽快找到一个很好的赢利模式。我们研究了国外的相关平台和产品,他们也没有很好的赢利模式,我们必须根据中国特色创造适合我们自己的赢利模式。”
在温强看来,无论是“互联网+”还是“内容+”,对于出版社来讲,最重要的是找准自身的核心优势,找好自己的定位。他说:“与百度、阿里巴巴、腾讯等三大互联网巨头和众多IT公司相比,出版单位的优劣比较清晰,我们要扬长避短,把自己的优势做到极致,这是出版单位做数字出版的生命线。”
除了赢利模式在努力探索外,缺少复合型出版人才、高端技术人才也是众多专业出版社面临的难题。一些出版社通过招聘的方式解决人才短缺问题,但高端技术人才则很难引进,高薪是道迈不过去的坎。所以,专业出版社采用的常规打法是“花钱买服务”。
视野:想多远走多远
众所周知,绝大部分专业出版社的收入还是传统出版物销售占主体,在融合发展、数字化转型中没有找到一个行之有效的赢利模式的时候,不妨换个思路。
“传统出版是出版社的根基。”胡涛认为,从长远看,出版业对数字出版进行尝试,是对融合发展、数字化转型的一个主观应对;但从目前看,出版社不能为了数字化而数字化,关键要取决于出版社的自身情况。
作为地方综合性出版社,情趣手工图书是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的优质品牌,其市场份额已占到30%以上。今年5月,由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公司、河南省新华书店发行集团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第二届中国国际手工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3天展会参观人数近10万人次,现场成交额和合同意向超过首届。如今该社的手工产业链已经向少儿教育领域延伸,其旗下子品牌HOOHUU(两只老虎)儿童艺术手工已经发展成为包含儿童手工、儿童教育、儿童保健及儿童产品的线上线下一站式成长平台。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社长汪林中向记者分析道:“出版社是企业,企业发展要良性循环,在大家找不到做数字出版的赢利模式时,我们就根据自身优势从几个方面拓展市场,其中我们在手工领域从平台入手,而不是从产品入手。”
出版人面对互联网的心情很复杂,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对传统出版业带来的革命性变化,出版社必须有一个应对。“我们建设人卫‘慕课’,大家都说是在‘烧钱’,但我们有这样一种共识,这么做有可能成功,有可能不成功,但不这么做,肯定不成功。所以大家只有往前推,往前做,才有光明。”在郝阳的概念里只有“不进则退”。
从本质来看,出版企业此时的“烧钱”和“亏本”正是为了将来占据市场寡头地位后的高额利润。但要这么做,需要企业家的魄力、胆识和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