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企业谨记:市场有风险 设备投资需谨慎
近几年,印刷业内同仁凑到一起张口谈创新闭口谈转型,从事书刊的想往包装转,从事传统的想往数码转,所有的企业都想涉足互联网和文创领域。动了这些念头,就难免要考虑进行软硬件投资,今天小编就此聊聊这个没准儿会遭白眼儿的话题——市场有风险,设备投资需谨慎,您买完设备后悔了没?
曾几何时,“要想发干印刷”萦绕在耳边,企业只要买台印刷机,就好比买了一台印钞机,利润滚滚而来。而如今,印刷业竞争不断加剧,利润不断下滑,业态随着互联网及社会的发展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再也不是那个只要不断添置设备就能赚钱的时代了。
印刷企业在投资时必须三思而后行,除了单纯计算投资回报率意外,还需慎重考虑印刷产能过剩问题、自身业务定位与业务拓展能力的问题、理论市场规模与实际消费水平问题、新型商业模式与落地开花的问题、设备产能与业务量匹配问题、理想与现实的问题、实际生产与管理模式匹配的问题……,诸如此类,如果这些问题中有一个问题无法回答,就要谨慎出手,毕竟我们不想陷入从老板沦为被动为机器打工,为银行还贷努力奋斗的境遇。
困扰一 产能与业务量不匹配的问题
在上面提到的多种问题当中,最为直接的问题是设备产能与业务量匹配问题,很多企业都面临这一困扰。
产能过剩是个广义词,包括设备闲置、劳动力过剩、工艺技术得不到发挥、生产流程闲置等。这种资源浪费是最大的浪费。仅以众多的书刊印刷企业为例,许多小微书刊印企的产能得到有效利用的不足1/3;不少大中型书刊印企的有效产能只有1/2左右。
设备的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印刷速度可以说没有最快只有更快。而业务的类型则在不经意间悄然发生着变化,如高档期刊杂志的印量不断下滑,完全不能满足现有商业轮转设备的胃口,产能明显过剩;再比如书刊及商业印刷的订单长度一降再降,在印刷速度不断提升的情况下,需要的订单量越来越多,可以说是毫无止境。为了获得更多的订单,不顾品质企业低价竞争,从同行手中抢夺订单,以喂饱设备。也只能是勉强满足工人的工资、原材料的费用、还设备贷款。现在也有一些企业走在时代潮流的前沿,开始运用互联网开展网络接单,但是还很少有成功的案例,并不能为企业带来期待中的价值。
有企业想到转型包装,而包装领域的同仁也在叫苦不迭,这里也不是大家想象的蓝海,竞争也已经相当惨烈。跟风进入的结果是,从一个产能过剩造成另一个领域的产能过剩。
作为希望转型的印刷企业,在购置设备的同时,应该从内部管理和政策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掌控,希望下面三点建议可以帮您少走弯路:
一是把握印刷市场各领域的发展速度,做到印刷产能与市场需求同步发展,防止产能过快过分扩张;
二是把握印刷产业的规范化运行,研读各地的发展规划,根据市场变化随时调整运行图,防止比例失衡,出现“偏科”现象,对热门项目不要一哄而上,搞乱了阵线,最后谁也吃不饱,造成产能过剩。
三是把握企业经营张弛有度,循序渐进,既要看到印刷潜在的市场,又要看到潜在市场存在的风险,保持冷静的头脑,不盲目投资造成产能过剩。
困扰二 转战新兴领域
近几年,传统印刷企业效益大不如前,经营者开始将目光投入到新的领域,尤其在网络发展日益完善的前提下,数字化、网络化的印刷模式作为一种全新的印刷解决方案,满足了客户对于便利性的需求,发展潜力不言而喻。
通过各种渠道,我们不难了解到数字印刷、按需出版将对印刷产业、出版产业乃至于社会生活都带来的巨大的改变。印刷与互联网的融合,高产能的设备与高需求的市场,貌似万事具备,只等待印刷企业进入,开动机器,就可以带来丰富的价值和生产力。
然而事实上,高技术高产能的设备已经摆在那里,互联网技术也已相当成熟,而高需求的市场依然有点雾里看花的感觉。的确,中国人口基数庞大,个性化需求市场空间巨大;全国出版社的库存量庞大,按需出版前景无限。这些巨大的市场是否能顺利转换为印刷企业的业务和订单,有待商榷,也有待观望。一些前期进入的企业,面对庞大的设备产能不禁苦笑。
面对这样的局面,印刷企业需要做好充分的市场评估。现在的问题也许是未来的机遇。如果现在不提前进入,不尝试改变企业内部与外部的生产工艺流程,完善产业链的磨合,那么到某一天大势成为现实之时,手忙脚乱,必定无法迎接新模式的到来。而如果现在要进入,就需要做好前期投入大量的资源、培育市场、准备人才,完成对整个接单流程、生产流程、交付流程、物流体系的数字化网络化改造,这势必要投入大量的资源,耐得住前期亏损的寂寞,等待胜利那一天的到来。
面对新兴领域,竞争的不仅仅是设备,而是整个系统和解决方案的竞争:市场开发、数据库、数字化工作流程、可复制的标准……,此外,更为重要的是“现代化服务”理念的建立。你做好准备了吗?
困扰三 政策标准
在设备投资、项目选项的时候要始终研读政策的动态,避免投入之后,一纸政令让所有期待成为泡影。如一些年前,设备投资幅宽与教材开本大小的关系;如投资挂历加工设备与台历挂历限制生产夺的政策……,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由于不符合政策的投资而造成损失惨重。
最近比较受关注的要数,日前由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所发布的通知《北京市工业污染行业、生产工艺调整退出及设备淘汰目录(2014年版)》,其中对于污染较大、耗能较高的行业和生产工艺做出了最为严厉的退市时间表。而对于印刷行业,曾被列为四大印刷方式(胶印、丝网印刷、凸版印刷、凹版印刷)中的丝网印刷、凹版印刷等被列入立即退市的生产工艺。此外,在北京核心城区不允许有印刷增量的政策,也使很多已经做出投资决策或正在考察过程当中的企业不得不改变策略。
环保政策是中央明确主抓的方向,正如习书记谈到环境保护问题时提到的:“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事实上,印刷行业正在为了绿色印刷生产而努力着:转型升级集约化管理、积极主动地进行绿色印刷的认证等等,走绿色印刷的道路成了印刷企业的新常态,印刷企业在自身控制绿色生产的同时,印刷设备供应商也在积极进行正确引导,研发出更绿色节能环保的印刷设备和辅助器材。
小结:
小编的赘述并非为了打击同仁们的创业积极性,但是作为印刷经营者,您是最清楚自己的规模和管理标准的,来自于各种渠道的蓝图是否适合于您的印厂,其中的费用支出又能不能扛得住,想必需要您得好好思考一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