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全国造纸及纸制品行业累计主营业务收入5415.1亿元,累计同比增长7.88%,累计利润总额242.6亿元,同比增长4.37%。但是,2014年5月,全国造纸及纸制品行业共有规模以上企业6967家,其中亏损企业1040家,同比增长5.26%,亏损总额41.37亿元,同比增长12.76%。
据报道,目前国内部分纸厂纸机处于"一开就亏"的状态。业内人士表示,"卖一吨亏一吨,但不卖就更难,不能停。"而对于一些中小型文化用纸企业来说,"淘汰"仍是一个现实。"小厂这两年关停得多了,去年关得特别多,或者转型、转产,今年主要一些下游印厂关闭得多。"此外,"造纸行业供大于求特别严重,基本上国家淘汰的跟不上产能的增加,双胶纸、铜版纸因为早前产能释放,这两年在消化及淘汰,供给仍远远大于需求,好在基本没有大型的产能投入。"但生活用纸和包装纸等因为市场相对较好,前几年新增产能投入非常大,未来局面也很悲观。
此外,更为突出的问题在于银根紧缩之后,企业还款压力较大。有业内人士表示,"现在最大的问题还是资金,行业融资成本高,有纸厂银行贷款的利息都赶上社会贷款利息了。"今年银行对造纸行业贷款卡得比较严,下游用户也缺钱,全行业面临资金链紧张的问题。"不少下游印刷厂和纸箱厂老板缺钱跑路,有的大厂现金流都出现紧张了--虽然订单不错,但因为资金紧张,纸机不敢全开。"而不少纸张贸易商也面临这种问题。"应收账款多,贸易商本来贷款就比较难,应收账款一多,现金流就吃紧,都不敢做账期客户,宁愿少发点货,也不敢冒大风险。"
国际浆纸网分析师表示,造纸行业的现状就像一个病人,之前的大规模扩张产能就是一种恶性的积累,积累到了一定程度,加之市场环境的改变这一诱因。 发病是在所难免的。而既然生病就要吃药,工信部的淘汰落后产能的行政性指令可以看做一剂药方,但是,想要彻底治愈,光靠吃药是不够的,还需要病人的内部系统的自我调理。
工信部开出的药方看上去很"猛"-- 2014年中国造纸业淘汰落后产能的目标是265万吨。但是,这个数字中的大部分产能已经处于停产状态。所以,这部分产能的淘汰,对于目前的市场现状以及企业的处境不会有很大的影响。供大于求的局面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仍将延续。
我们来看一下"病人"的内部组织,上述报道中提到的数字很直观的反映了一些企业的尴尬处境。这些企业的产能虽然不在被淘汰之列,但是在技术水平上却也没有特别之处,"明知亏损,却还得继续生产"的局面下,获得利润都成为了奢望,更不要提进行升级改造了,最终的结局也许只能是慢慢倒下。这种淘汰的过程,实际上是由市场运行机制所主导的。
因此,监管部门行政性的淘汰落后产能对于目前造纸行业的诸多问题并不能带来实质的改变。什么样的产能算是落后,最大的话语权还是在于市场。市场机制的运作,也就是之前提到的"病人"的自我调理。这种调理才是决定何种产能应该被淘汰的决定因素。这是行业在市场机制运作下一个自我调理的过程。虽然淘汰的过程残酷。但是对于行业的发展来讲,这是一个必经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