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必胜印刷网 > 新闻中心 > 国内 > 正文

热点关注:数字化催生书刊印刷新业态

时间:2014-06-25 作者:王勤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报

摘  要:
由数字技术引发的关联正一环一环往下传递——出版需求变化成为印业变革催化剂;按需印刷引发印业软硬件整体变革;随着数字进程的深入,全新的印刷思维方式呼声强烈。这一系列作用影响下,一个全新的印业“生态系统”正在形成。

关键词: 数字化 书刊印刷 

  6月21日,中国印刷技术协会信息系统应用分会换届大会在河北石家庄举行。会上,近百位与会者就书刊印刷数字化话题展开了深入探讨。正如江苏凤凰新华印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在健所说:“关于数字印刷,我们有太多的理解误区,也有太多值得探讨的内容。”

  “数字”变革当头,原有的传统出版印刷产业模式遭到颠覆。“数字时代,拓展视野至关重要。”新任中国印刷技术协会信息系统应用分会理事长杨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言简意赅地说。在同时担任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掌门人的杨斌眼中,数字时代就是关联的时代、融合的时代。“以往企业都是独立的实体,如今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令印刷同行之间建立起了广泛的关联,不仅仅是企业之间,还包括上下游之间,甚至是国家之间的关联。”

  由数字技术引发的关联正一环一环往下传递——出版需求变化成为印业变革催化剂;按需印刷引发印业软硬件整体变革;随着数字进程的深入,全新的印刷思维方式呼声强烈。这一系列作用影响下,一个全新的印业“生态系统”正在形成。

  数字出版激发印业变革

  【看点提示】订单数量增多、每单印量下降,数字出版在“抢走”越来越多纸质图书市场的同时,也令印刷业务朝着短版化方向发展,按需印刷油然而生。然而更令印刷企业难于招架的是,即便是剩下的纸质图书印刷业务也在发生着分流。

  谈到近年数字化导致的出版需求变化,一组数据令人震惊——近10年来,全球学术期刊出版数字化迅猛发展,1990年欧美只有5种纯电子学术期刊,现在几乎所有的欧美出版商都已实施数字发展策略;图书馆采购经费方面,全球图书馆电子图书采购占图书经费百分比从2006年的3.2%上升至2013年的18.9%。国内的情况也是一样,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的《2012~2013年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中统计结果显示,我国数字出版为GDP贡献的产值在7年间从2006年的213亿元迅速上涨到2013年的2600亿元……

  如果你以为如上数据预示着印刷企业可以独享按需印刷这块“大蛋糕”了,那你就大错特错了。作为有着60年图书进出口经验的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其常务副总经理张纪臣分析说,国内按需印刷市场还处于培养期,尚未实现规模化,整体业务量和规模都相对较小,即便如此,90%的按需出版业务其实集中在专业出版社手中,如知识产权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等。

  对于具备数字资源优势的出版社更易开展按需印刷的说法,江苏凤凰新华印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在健也深以为是。结合江苏凤凰自己的探索经验,张在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江苏凤凰之所以目前能够站在国内按需印刷市场的前沿,与其背靠江苏凤凰集团丰富的出版资源密切相关,“我们就是先从自己集团内部开始探索按需印刷的,不断地运营、演练后,然后向外围开始推广。”

  张在健进一步列举了国外的案例验证这一点。“曾有圈内朋友给我讲起日本讲谈社开办数字印刷工厂的案例,实行效果非常理想,印厂业务饱满、收益显著。究其原因,源于出版社只是把按需印刷作为满足客户需求的一种手段,初始目的并不是为了让印刷厂赢利,而是通过上游出版社的赢利间接推动印刷厂赢利。而纯粹的印刷厂并不具备这种良性循环的基础。”

  如此说来,决定着开启按需印刷之门是否成功的“金钥匙”,是拥有出版资源,而非数字印刷机。看来,数字时代,很多印刷企业的“唯设备论”该改改了。

  印业变革激增软硬件需求

  【看点提示】为了适应数字技术带来的变革,印刷企业纷纷下决心去更新设备,一时间数字印刷机成了市场新宠。然而接下来的事情却让他们更加苦恼,大家发现原来更新硬件只是对数字印刷最浅层次的理解,对按需印刷业务特点的充分理解、强大的订单汇聚能力、云平台的搭建等软件要求似乎比硬件更加重要。

  数字浪潮下,印刷企业已经深深地感受到了危机,于是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咬牙坚持,即使面临背负巨额贷款的压力,仍然下定决心——上数字印刷设备!然而这样做的结果却并不尽如人意,很多企业陷入了更深的困惑——不上数字印刷设备,不行;上了数字印刷设备,怎么赚钱?为谁服务?如何保护版权?正像柯尼卡美能达数字印刷营业部部长李刚所说的那样:“如果没想好就上设备,结果仍然是纠结在这些打不开的死结中。”

  “归根结底的原因在于大家对按需印刷业务特点的认识还不够清晰。”张在健反问到,印厂对数字转型真的非常有激情了,但是看看很多人在做什么——他们在挑选设备,在研究工艺流程,在计算着数字印刷的成本是否能接近工业成本……当这些目标达到他们预期的时候,他们会心满意足地去上数字印刷机,然而他们却没有认识到,订单碎片化才是按需印刷的由来,这种业务特点不是仅仅有了数字印刷机就能满足的,没有碎片化的订单,一切都无从谈起。这也是目前业内按需印刷成功者寥寥的症结所在。“如果你站在这个层面问我数字印刷究竟有没有前景?什么时候可以赢利?我很难回答你。”张在健坦言。

  过去有了设备就能占领市场高地的“唯设备论”时代俨然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按需印刷是个系统工程,强大的订单汇聚能力、云平台的搭建、数字营销人员的培训等非硬件配置要求似乎比硬件设备更加重要。如何做?作为数字印刷设备制造商代表,李刚给出的建议是——“且行且研究”。

  李刚介绍,从欧洲已经成功的数字印刷应用经验来看,如下步骤值得借鉴——第一步,确定目前业务中适合用数字设备来做的业务量;第二步,如上业务客户群中的数字需求到底有多大;第三步,根据如上两点的调研结果做市场推广。“站在全系统的角度去看数字印刷,如果不这么做,其实买台数字设备也还只是在做传统的活件。”

  为了满足这种市场变化,如今的设备制造商也在向着“全能”转变,做IT、搞服务、做网络营销,甚至有些帮客户办起了展会……帮助印刷企业转型,设备制造商自己也做足了功课、迎接转型,未来能够一体化服务的制造商才是好的制造商。

  互联网激变印刷思维转变

  【看点提示】 软硬件都准备好了,是不是就可以做好按需印刷了呢?还不够!理念转变要先行。

  “今年春节后,我们组团再访美国闪电源公司,了解按需印刷的究竟。”张在健娓娓道来,“我们听了很多报告,数字印刷让大家很兴奋,很多人听到两个数字后回来就上马数字印刷设备了”。一个数字是,闪电源公司平均每个订单只有1.8本,这完全符合数字印刷工艺要求;另外一个数字是,闪电源公司一个月加工150万册。

  然而还有一个数字很容易被忽略掉,那就是闪电源公司平均每分钟接单19.3个。放眼国内,有哪一家传统印刷企业可以问鼎这一纪录?那闪电源公司又是如何做到的呢?深入了解后发现,闪电源公司最早的合作伙伴是图书零售商亚马逊。亚马逊为闪电源公司提供了汇聚订单的巨大网络。这再次说明,硬件设备只是企业迈向数字化的第一步,更重要的是拥有一个汇聚订单的平台。然而光有平台却仍旧运用传统印刷思维来运营仍然难以发挥数字设备之本领,这时注入时下最火的互联网思维就显得顺其自然了。

  那么印刷行业如何用互联网思维武装自己?“坚定地拒绝短期利益诱惑,集中精力自主发展、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技术资源、聚焦创新投入、强化自有品牌、拓展高端能力等,这都是在变局发生时获取主动的必由之路。”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战略发展部总经理周震东给出的建议是,全力以赴推行企业信息化,以互联网技术、软件技术武装企业经营活动;坚定地提升针对高端、前沿产品的创造能力,尤其是可变数据印刷等代表未来发展趋势的技术和产品;坚定地成为互联网变革的推动者,融入社交网络,积极修炼云平台、移动互联等新技术,使其为己所用,并基于此不断探索新的思路。

  数字、网络、内容碎片化、电子平台、按需印刷……这些数字技术带给印刷行业无限的机遇与挑战,正如那句名言所说“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时代,这也是一个非常坏的时代”,“坏”的是它对保守的企业敲响了警钟,“好”的是它为创新者提供了机遇。

  观点论

  图书进出口商说

  按需印刷不同于数字印刷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张纪臣:按需印刷不等于数字印刷。大家不是说买了数字印刷机,就是按需印刷了。不是这个概念。所以按需印刷一定是有强大的后台资源支持、强大的前台订单支持、强大的物流配送体系,才能形成按需印刷。所以按需印刷是整个出版产业链中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满足人们个性化需要的有机组成部分。

  行业协会说

  信息,即关联

  中国印刷技术协会信息系统应用分会理事长杨斌:以往企业都是独立的实体,但是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令印刷企业之间建立起了广泛的关联,这种关联不仅仅在企业之间,还包括上下游之间,甚至是国家之间的关联。

  建立印刷电商品牌,把印厂一天只能处理几个订单的能力变为几千个;开拓二维码、RFID印制、物联网技术应用;拓展纸质印刷品以外的数字产品。关联并不是简单相加,借助新型的数字技术令传统印业“改头换面”才是关联的精髓。

  软件开发商说

  数字化改变的是商业模式

  崭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吕理哲:什么是印刷企业成功的商业模式?我的回答是——他们都利用网络来服务印刷客户;他们也能够做大量订单印刷生意;他们客户大部分生意是(业务员)跑出来的;他们提供的是印刷服务;他们有生意模式,才能自己定价格;网络让他们的触角伸长、订单增加,但人手不会增加,生意管理有效益、规模变大,产品线增加,但流程不变。

  设备制造商说

  效率仍然是数字印刷的根本

  柯尼卡美能达数字印刷营业部部长李刚:印刷效率仍然是印刷厂的根本,现在之所以很多企业陷在各种死结里想不清楚,还是因为印刷效率问题没有解决。如果一个印刷厂出版量不够大、拿不到足够多的数字业务,那些纠结的死结永远无法解开。

  一些企业没有真正的数字流程,没有专门的数字营销人员,怎么能感受到数字印刷的真正魅力?一些企业说自己有钱,买个大机器,赚钱效率却很差。这都是因为没有数字业务引发的。

关键词:数字化 书刊印刷 
热点排行
柯尼卡美能达黑白新品bizhub PRO 1200产品报告

革新化黑白数字印刷系统——拥有更全面的综…[详细]

上海紫光预推出数字喷墨印刷机PM520

上海紫光机械有限公司将在2011年11月举办的…[详细]

杭州东城图像公司推出热敏CTP和UV-CTP

近日,杭州东城图像技术有限公司重拳出击,…[详细]

大族冠华新推GH794四色商务印刷机亮相全印展

第四届中国(上海)全印展于11月14日隆重召开…[详细]

美企业推出新概念UV-LED喷墨丝网印刷机

据来自美国wxow网站的消息,丝网印刷机厂商…[详细]

柯尼卡美能达bizhub PRESS C7000/C6000产品报

2011年8月5日,柯尼卡美能达在北京展出了其…[详细]

更多知识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