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最重要的是什么?——人才!
这句话同样适用于我们印包企业,老板们爱把一句话挂在嘴边,我们企业留住人才的三法则就是:事业留人、情感留人与待遇留人,但是真正能做到这三点的企业与老板,其实少之又少,说到底,企业最重要是为人才提供“安心干一番事业”的平台。
尤其印包行业发展到当下,面对经济形势的种种冲击,好的印刷人才,不论管理类、销售类、还是技术类,行业可都是挖空心思去挖的。尤其在技术工人这个领域,蓝领工人现在是越来越吃香,工人不是与企业确定“一锤定终生”的用人模式,企业如何留住蓝领技术工人,沉淀为公司重要资产,这是应对新形势下行业竞争的重要命题。
加薪是不是“不二法门”?
“用工荒”实质上是劳资双方的一场博弈,企业应对“用工荒”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给工人加薪,但是面对现在不断上涨的各项成本,人力成本增加,意味着企业利润往下走,如何衡量是道难题。
在印刷包装行业,尤其在沿海一带,一般企业的技术工人的年收入很大一部分6万元左右,这个层面,技术人员的收入已经碰到了“天花板”,想往上涨一涨比较难。对于刚入职或者经验较少的新手来说,月工资维持在1500-2000左右,往往只能达到所在城市的最低工资水平。这些是大致面上的工资数。
印刷包装行业需要各方面人才,如机长和配合工等一般人才,工程师等中等人才,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等高等人才,缺少了哪部分企业都无法良性运转。就目前供需状况来讲,印刷包装企业需求最迫切的这部分技能型人才,这就要求企业舍得对关键技能型人才的投入。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江西省南昌市有一家民营印刷企业,为了适应生产发展需要,花1000多万元引进了一台海德堡四色胶印机,同时选派了一名机长到海德堡公司深造。
可就在机器到厂安装调试的时候,委培的机长不见了,企业老总后来一打听才知道,原来这位机长嫌企业待遇过低,所以不辞而别到更高待遇的地方上班了。眼看机器到厂无人操作,老总急得团团转,无奈之下,只好向江西省印协求助,在省印协的协调下,企业答应了机长的要求,提高了待遇标准,把这名机长请了回来。
当然,除了提高基本工资外,企业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工资绩效模式。在做加法的时候,适当还可以做一些减法。
印刷企业可以借鉴三级动态管理制度,这个主要针对的是车间技术工人的管理,三级是指优秀员工10%,合格员工80%,试用员工10%,动态管理就是每个季度考核一次,连续三次被列为试用员工就要除名,而被列为优秀员工就给予加薪奖励。公司可以定期召开会议的方式进行评选,将此做为一项管理规范。
“80后90后”新生代技工应该怎么管理?
80后虽说逐渐成长为社会劳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80末,90初刚进入社会工作的年轻员工,掌握他们的思维方式,是稳定这群员工工作的重要部分,管理的好,这些新鲜的血液会为公司创造许多新的价值。
由于印刷包装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劳动强度大、劳动时间长。对于当前的80、90后,他们在找工作时更看重工作的“幸福感指数”。以往包装印刷企业在忙时工作12小时、黑白班轮到、全月几乎无休的工作模式恐怕难以持续。这就要求企业创新工作轮转制度,合理安排员工工作和休息时间。
所以这部分员工幸福感指数至为重要,尤其刚工作不久的年轻人,养家的压力虽然不如老一代大,但是工作环境的幸福感尤为关键。这对于企业提高生活福利的要求就显得十分重要。例如,给工人的宿舍安装空调、网络、洗澡设施,把饭补推广到全体员工等就更为必要了。
在企业文化方面,公司应针对80、90后员工的特点举办一些文娱活动,例如在假期举办体育竞赛、演唱会、老乡会、相亲会等等,看上去虽然繁琐,其实也能让员工感受到其所受到的重视。
与老一代农民工相比,“80后”和“90后”的新生代农民工的择业观念有很大不同。他们不仅对工资待遇有较高的要求,而且希望有更好的职业前景。这就要求印刷包装企业要想留人,不仅要提高工人工资,还要给工人提升和发展的空间。
所以,企业的内部培训就需要常规化,列入日常的工作管理之中。针对不同专业技术岗位和职业等级岗位(高级工以上)岗位进行差异化培训,把理论和实践并重,并定期考核培训成果,对培训中考核优秀者进行奖励。
公司也可以定期举办技能比赛,以比赛的形式调动员工积极性。同时,鼓励员工进行技术创新,对在技术方面有创新突破的员工重点培养。因为人是活在希望中的动物,这样年轻人才纳入一个升迁通道之后,即便平时工作遇到再大的阻力,眼光也会朝前看。
除此之外,企业应联合起来推动全行业的职业体系认证。上海在全国首创的包装工程师认证制度,就是在上海市包装技术协会大力推动下完成的。普通员工一旦通过自身的努力通过包装工程师认证,就意味着工资待遇和福利待遇的双提高。
例如,上海的包装工程师认证制度就与上海人才引进和落户制度挂钩,这对普通员工向高级制造业人才过渡具有极大的激励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