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华尔街日报》4月9日载文《首季度经济数据将证实中国增长放缓》,摘要如下:
下周中国政府将公布经济增长数据,各种迹象均显示中国经济第一季度已经丧失动能。今年头两个月,工业增加值、投资和零售额数据均逊于预期,而出口状况也不稳定。
现在的重要问题是,中国领导人会在多大程度上通过刺激举措支撑经济增长。中国国务院上周公布了一系列旨在刺激经济的举措,其中包括加大铁路建设、棚户区改造和为小企业减税。
据接受《华尔街日报》(The Wall Street Journal)调查的14位经济学家的预期中值,2014年第一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可能增长7.3%,低于去年第四季度的7.7%。中国将于4月16日公布GDP数据,同时还将公布其他经济数据。
尽管中国GDP增幅可能放缓,但一些专家认为中国政府不会因此感到惊慌。
凯投宏观(Capital Economics)上周发布研究报告称,这种规模的减速不会引起惊慌。报告称,与此同时,与几年前相比,决策者似乎更意识到,推出广泛的刺激举措最终可能伤害经济的长期增长前景。
由于中国整体债务水平高企,并且该国最迫切的基础设施需求已经得到满足,推出更多刺激举措有可能只会产生大量费用,而不会增加多少价值。
中国总理李克强及其他决策者曾暗示,相比经济增长数字,他们更关心就业情况。据招聘网站智联招聘(Zhaopin)称,第一季度招聘广告比去年同期增长了54%。
世界大型企业研究会(Conference Board)的经济学家波尔克(Andrew Polk)认为,如果中国政府真想实施刺激措施,那么货币政策将成为主要措施。那些涉及减税和新铁路建设的举措可能都只能算辅助性措施。
波尔克称,真正能够判断中国领导层是否着手刺激经济增长的地方是看信贷增长的速度,而不是中国国务院宣布的定向宽松措施。
中国央行可以通过定期对银行间市场进行干预来提供现金。基准7天期回购利率上周五跌至略高于3%的水平,以近期标准来看这是比较低的。因此看起来中国并没有在收紧货币政策。
不少经济学家还预测,中国今年将至少会下调一次银行存款准备金率,这一举措会带来更多可供放贷的资金。
《华尔街日报》的上述调查预计,中国3月份的新增贷款净额将达人民币1万亿元,高于2月份的人民币6,445亿元,但与2013年3月份的净增额基本持平,这也符合中国长期形成的季节性模式。
2月中旬以来,人民币汇率突然下跌,中国的出口业可能因此获得支撑,但中国政府称,这只是在让市场力量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中发挥更大作用。
中国的出口业也可能受惠于美国这一关键市场的需求回暖。韩国3月份的出口额增幅从2月份的1.5%升至5.2%,而韩国出口商品的客户基础与中国类似。在中国3月份的官方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中,新出口订单分类指数也有所回升。
《华尔街日报》的上述调查显示,在2月份出现大幅下降后,中国3月份的出口可能实现4.2%同比增长。但受人民币贬值影响,进口增幅可能仅为2.8%,2月份增幅为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