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日,科技部、工信部联合印发《2014-2015年节能减排科技专项行动方案》。该方案提出,至2015年末,科技创新对国家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支撑能力明显增强,自主知识产权节能减排技术和装备体系初步形成,节能减排相关技术标准与规范体系进一步完善,节能减排科技创新与服务能力体系初步建立,节能减排技术推广应用形成规模效应。
节能减排科技创新有待突破
“十二五”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约束的矛盾日益凸显,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对节能减排的要求日益迫切。
据科技部相关人士介绍,节能减排科技创新工作目前存在几个突出问题:一是部分高效节能减排核心技术和关键装备尚未完全掌握,一些自主研发的节能环保装备性能和效率不高;二是技术集成不够,装备成套化、系列化、标准化水平低,难以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三是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尚未形成,科技创新对重点行业转型升级和区域节能减排效果不显著;四是鼓励科技创新和成果产业化的配套政策不健全,技术服务推广市场机制亟待完善。
聚焦共性和关键技术
按照此次发布的方案,至2015年末,力争突破共性和关键技术150项,相关关键设备能效提高10%以上,制修订国家或行业技术标准100项。作为重点任务,将围绕工业、能源、交通、建筑、资源环境等相关领域节能减排和优化升级的重大科技需求,加快电力、钢铁、有色等重点行业能源梯级利用、源头减量化、资源循环利用等共性关键技术研发,突破交通运输工具的燃料利用效率、轻量化、尾气污染物削减等关键技术,加强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的研发,推进再生资源利用、生活垃圾和污染能源化资源化关键技术及成套装备研究。
工业是节能减排的重点领域,因此,工业领域的节能减排科技创新也成为重头戏。在这一领域将重点突破超高效电机及电机控制系统、稀土永磁无铁芯电机、特种非晶电机和非晶电抗器、大型钢铁联合企业重点工序能源资源减量化及废物循环利用、烧结烟气脱硫脱硝除尘一体化、大宗工业固体废物高值化和规模化综合利用、工业余热余压综合利用、窑炉协同处置废物、有色冶金重金属减排与废物循环利用、绿色制造、工业生物废物转化与燃气化利用等关键技术,以及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装备关键部件和材料制备、物理储能和化学储能、高光效半导体照明材料、芯片、器件和光源产品等关键技术。
在能源领域,则是重点突破煤炭清洁高效加工及利用技术;发展超高参数超超临界发电、燃煤电站二氧化碳减排与利用技术,节能型循环流化床发电技术,空冷机组、IGCC发电系统(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系统)辅机节能技术;发展工业过程余热余压综合利用、锅炉余热利用及燃煤污染物控制技术;开发降低输配电网损技术;发展公共机构耗能设备节能及大型数据中心冷却节能技术。
清洁煤利用技术受关注
上海交通大学动力与能源工程系系主任、燃煤污染物减排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姜秀民表示,采用清洁煤技术的产品(如锅炉)能实现燃料的低温、高效、洁净燃烧,解决燃煤带来的一系列弊端,从而实现降低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的目的。
据介绍,清洁煤技术,是指煤炭从开发到利用的整个过程中,旨在减少污染排放与提高利用效率的一整套相关技术,包括煤炭的气化(气化炉)、燃烧(电站锅炉)、循环利用(余热锅炉)等一系列工艺。从工艺流程看,主要包括三类技术,第一类是在燃烧前的煤炭加工和转化技术。包括煤炭的洗选和加工转化技术,其中较为前沿的是煤气化技术;第二类是煤炭燃烧技术。主要是清洁煤发电技术,包括循环流化床燃烧、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等;第三类是燃烧后的烟气脱硫技术。
一家从事煤粉工业锅炉技术研发的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相对于国外,我国煤炭清洁利用技术起步较晚,相关技术都是近年来才得到重视并发展起来的。由于对节能减排重视程度日益增强,近年来国内清洁煤技术发展速度很快,某些技术领域已达到国际水平,但整体而言,核心技术水平仍然落后于国外。
而据记者了解,成本与资金困境也是阻碍我国清洁煤技术实际推广应用的一大关键问题。
上述企业负责人表示,煤炭清洁高效加工及利用技术获得政策支持重点发展,对于他们这样的企业是重大利好。“这意味着有望获得多项政策优惠,从而帮助企业获得更快的发展速度。”
有望加大财政补贴力度
北京一家从事余热回收利用的企业负责人向记者表示,他们自主研发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但受困于资金的原因,无力进行科技成果示范和推广。“期待有关部门能够进一步加大节能减排技术研发的财政补贴力度和范围。”该负责人称。
记者从工信部了解到,此次的方案也明确提出了,要加大公共财政对节能减排科技研发经费投入力度和科技成果示范补贴力度,将节能减排科技专项行动的有关工作纳入各类科技计划并给予重点支持。多渠道、多层次筹集社会资金,通过引导资金、贷款贴息、补助资金、风险补偿、后补助等手段,增加节能减排科技领域的资金投入。加强财税、金融等节能减排科技创新财税激励机制研究,引导和鼓励企业增加研究开发投入。
针对我国节能减排科技的发展现状,有专家建议,完善节能减排技术遴选标准,筛选节能减排效果显著、产业化前景好的重大技术成果,建立节能减排技术信息发布共享机制。推动合同能源管理和合同环境服务等市场化机制中促进节能减排新技术应用的政策措施,构建节能减排技术政策、产业政策和标准规范,推动节能减排技术集成、工艺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的深度融合与有机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