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我国胶印版材行业有近六十家企业,正常生产的卷筒式生产线八十多条。产品规格齐全,除满足国内需求外还大量出口,产品行销全世界一百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各种胶印版材年生产能力约4亿多平方米,生产量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在六十家企业中,年产量超过1000万平方米以上或接近1000万平方米的企业有九家,他们的年产量占到了全国年产量的50%以上,生产规模相对集中。
根据中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协会印刷器材分会对全国八十条生产线的调查统计:2012年,全国胶印版材总生产量为3.71亿平方米,与2011年持平。其中PS版生产量为1.51亿平方米,比2011年下降21.76%,超过了2011年14.28%的下降幅度。CTP版生产量为2.20亿平方米,比2011年的1.78亿平方米增长了23.6%。胶印版材实际总销售量为3.60亿平方米,比2011年的3.61亿平方米下降了0.43%。其中PS版销售量为1.49亿平方米,比2011年的1.90亿平方米下降了21.58%,超过了2011年12.34%的下降幅度;CTP版销售量为2.11亿平方米,比2011年的1.71亿平方米增长了23.39%。全年销售额为86.1亿元人民币,比2011年下降了1.24%。其中PS版销售额为31.2亿元人民币,比2011年下降22.64%,CTP版销售额为54.9亿元人民币,比2011年增长了17.18%。胶印版材全年出口量为1.23亿平方米,比2011年的1.12亿平方米增长了10.36%。2012年全行业平均利润率在3%左右。
通过以上数据可以看到:
1、PS版的生产量、销售量继续下降。继2010年、2011年后,2012年PS版的生产量和销售量都出现了20%以上的下降,较前两年每年百分之十几的下降幅度更大。
2、CTP版的生产量和销售量继续增长,增长率虽然赶不上前两年的每年40%以上的增长率,但增长率仍然超过了20%。
3、CTP版的生产量和销售量超过了PS版,减去出口,国内CTP版的消费量也首次超过了PS版,约占总消费量的56%左右。
4、胶印版材出口量扭转了2011年下降的局面,比2011年增长了10%以上。
以上几点基本反映出我们胶印版材行业2012年的发展状况:生产总量和销售总量保持基本稳定,PS版下降幅度较大,CTP版增长率虽然较前两年有所降低,但由于基数大了,所以增长数量依然可观。
目前,我国胶印版材行业已经进入行业转型期,传统产品产销量逐渐下降,高端产品快速进入市场。从国内市场消费的角度说,2010年到2012年,胶印版材总消费量变化不大,但PS版和CTP版两种版材的消费比例却出现了很大变化。CTP版的使用量连年递增,2010年达到版材使用总量的30%,2011年上升至46%,而2012年CTP版使用量达到了56%,首次超过了PS版,成为市场的主导产品。这方面,我们已经大大缩小了同印刷发达国家的差距。我们曾把2010年称为我国胶印版材发展历史上的“CTP年”,2011年,2012年CTP技术应用更加迅速和广泛,胶印版材技术升级换代的趋势更加明朗。作为印前新技术代表的CTP制版技术已经被广泛采用,整个胶印版材行业转型升级已被快速推进。
目前国内生产的CTP版几乎包括了所有的类型,热敏版、光敏版、UV版、喷墨版、多种的免处理版等所有类型。其中,热敏CTP版约占生产总量的60-70%、UV—CTP版约占25%左右、光敏和喷墨、免处理版等不到10%。热敏版生产最大,说明热敏版的技术已经逐步成熟,并为市场所接受,成为CTP版市场中的主流产品。UV—CTP版的市场仍在扩大,发展速度令人瞩目。免处理版也有多家企业向市场推出。未来我国CTP市场将形成多种类型并存发展的局面。
虽然CTP版的销售量有了明显增长,但胶印版材的总销售额却没有增长,反而比上年略微下降。说明平均单价仍在下降,其中CTP版的价格下降可能更多。高端产品没有体现出高端产品应有的市场价值。销售价格下降除了成本有所下降外,主要是市场竞争使然。本来产品转型应该是我们行业整体提高利润率的好机会,但是我们实际受益不足。
2012年胶印版材出口量回升,说明国外市场对中国产品的需求仍在延续,我们的产品由于其优秀的性价比,在国际市场上仍然占有重要地位。多年来,国外市场是我们行业迅速发展的一个重要支点,出口量长期稳定在国内总生产量的三分之一以上。我们应该继续巩固和强化这个地位。在国际经济形势低迷不振,我国商品出口增长率下降的情况下,胶印版材出口仍然取得了10%以上的增长,应是可喜可贺的。国外市场潜力巨大,出口今后仍将是我们行业发展的引擎。今年上半年,据海关的统计,胶印版材出口比去年同期有小幅下降,今年后几个月,我们需要加大力度,争取全年出口仍比去年有所提高。
近两三年,行业发展中一个突出的现象是产业集中度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在产业技术转型期,一些小企业在技术、资金、人才等方面颇感力不从心,跟不上行业发展的步伐,或者重组,或者选择退出。到目前为止,已有十几家企业或者托管带工,或者出租设备、或者停产。生产线由最高峰时期的近百条到目前在产的约八十余条。十几个品牌的产品已在市场消失。而另一方面,一些企业由于具有自己的核心技术,资金雄厚,抓住了转型的机遇扩大生产能力,而迈上了新的台阶,市场占有率越来越高。以出口为例,今年上半年CTP版出口量最大的前5家企业占到了全部出口量的78%,前10家占到了近90%。PS版出口量最大的前5家企业占到了全部出口量的51%,前10家占到了71%。今后几年,市场集中度的趋势会更加明显。这对于淘汰落后设备,解决产能过剩,促进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无疑是有利的。
关于铝版基的情况,近几年在国内铝版基生产厂的努力下无论生产能力还是质量水平都有很大提高,满足了国内版材生产的需要。目前国内热轧生产线越来越多,生产技术水平大幅提高,质量水平明显进步。过去国内外很多人认为铸轧板做不了PS版,现在铸轧技术也取得很大进步,不仅做出了PS版,同时也基本能够满足CTP版的要求。这是对我们行业的一个贡献。当然,我们还应在稳定性上下功夫,保证大宗产品的可靠性。总之,版基行业已经基本满足了我们版材行业的需要。需要指出的是,现在铝材加工行业已经生产印刷版和新上项目计划生产印刷版的企业的生产能力已大大超过了胶印版材行业的实际需求量,考虑胶印版材行业今后几年的发展空间也应绰绰有余。所以,铝版基加工行业要准确估量行业需求,正确判断行业特点,明确自身市场定位,避免引发业内恶性竞争而损害自身利益。
胶印版材在中国经过十几年的快速发展,已经达到相对高点。今后如何发展,如何调整行业格局,解决行业发展过程中自身存在的问题,需要我们进行认真的思考和分析。
目前,行业内中小企业占据多数,生产规模不大,技术开发能力不足,高端产品还存在一些工艺技术方面的缺陷,质量时不稳定,整体上与国际先进水平还存在一定差距。我们现在是版材生产大国,要想成为版材生产强国,必需在技术性能和稳定性上大大提高一步。
近几年虽有一些企业退出这个行业,外部资金也鲜有进入。但淘汰的都是一些技术落后的低速线,而新上的生产线则以20米以上的高速线为主,所以,生产线的数量减少了,但产能减少并不多,产能过剩依然存在。产能过剩必然带来价格竞争。我们这个行业完全是市场化的,在市场经济中,竞争是必然的。利润降低这种现象在我们行业短期内很难彻底改变。但行业利润持续降低将对行业发展造成重大打击,我们每个从业者对此应有高度的危机感和责任感,应认识到最终受损害的是我们自己。市场竞争包括价格的竞争,固然要通过市场自身来调节。从行业协会的角度,我们希望在市场集中度逐步加强、市场环境逐步规范的前提下,提倡公平竞争、企业自律,从而实现一个理性的市场构架,达到保护企业自身利益,保护行业的整体利益的目的。
我们已经是版材生产大国,但是在我们行业中叫得响的品牌不多。我们已经有了一部分国内相对知名的品牌,但在国际上知名的品牌还不多。在成熟的市场竞争中终究要靠品牌,我们要在竞争中逐步树立自己的品牌,打造出一批知名度高,具有较强竞争实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
由于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影响,整个印刷业及相关的印刷设备、器材的增长速度较前几年有明显放缓,不仅胶印版材行业,其他如油墨、印刷用纸等耗材也是如此。一些产品年增长率20、30%的境况已不复存在。对此我们行业从业者应有清醒认识,但也不要过分悲观。应该看到,中国的印刷市场仍在发展当中。今年7月10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的2012年国内印刷业生产总值增长率仍然在16%以上。
目前,印刷设备、器材制造企业都十分关注数字印刷的发展以及对传统印刷业的影响。今后几年,数字印刷将会快速发展,在某些领域会显现出其特长,但在书报刊、包装广告等大宗印刷方面,传统印刷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传统印刷在印刷总量上将占有牢固的统治地位。我想还是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相关领导发布的数字来证明:2012年我国数字印刷企业728家,数字印刷总产值63亿元,比上年增长80%以上,增长幅度非常大,但其总产值只占我国印刷业总产值的0.66%。近几年,数字印刷在宣传上吸引了众多眼球,关注度很高,但区区0.66%的总产值,实在让人十分失望。看来数字印刷在中国的发展之路仍旧很长,很崎岖。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制定的《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提出到十二五期末,基本建成绿色环保印刷体系,力争绿色印刷企业数量占到我国印刷企业总数的30%。去年3月2日, 国家环境保护部批准正式颁布实施了平版印刷的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这个环境标准中规定了评定绿色印刷企业要求所使用的若干印刷器材,其中版材方面规定要求使用免冲洗版材。但目前免冲洗版材的市场认可度还较低,希望企业加大开发力度,尽快研制出适合市场需求的绿色环保新型版材。绿色印刷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举措,我们行业也要加强环保治理,开发绿色产品,为此做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