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全新的时代,书刊印刷企业经营者首先要做的是改变观念,突破固有的思维方式。
目前北京书刊印刷行业正处在重新洗牌之中,有的企业不行了,退出去了,有的还在大举进入。这是因为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有些企业和企业家在思想上没有做好准备,在如何认识新时代企业的发展方向问题上走入了误区。在数字时代,以数字、网络技术为基础的网络出版、数字媒体等新型信息传播方式已经对整个人类的社会行为、思维模式和生活方式形成了巨大的冲击,也必然会对印刷业产生深远影响。
面对新时代的到来,很多印刷企业家由于对形势认识不够清晰,变得比较迷茫和盲目,难以找到保持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因而普遍存在恐慌心理,进而导致企业发展的脚步十分凌乱。其实面对全新的时代首先要做的是改变观念,如果企业停滞不前那就证明企业家的思路错了,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因而要突破困局首先要勇于突破自己固有的思维方式。如果企业家的思维赶不上时代,其领导的企业也必然会落后于行业。
积极竞争与消极竞争
有统计数据显示,最近几年北京大概有700多家企业退出了印刷行业,其中包括不少书刊印刷企业,我相信以后还会有更多的企业在竞争中消失,为此不少人都在抱怨印刷行业的经营环境、竞争环境太差。但我们也要看到在不断有企业退出的同时,还有很多企业在大举进入印刷业,而且发展得十分迅速。比如最近两三年,盛通股份、北京利丰雅高长城等纷纷加大力度引进先进设备,销售额增长速度远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有的企业年增长率甚至达到了40%多。鸿博股份全资子公司鸿博昊天在成立昊天国彩的同时,斥巨资建设的北京数字化印刷基地一期工程也将于年内正式投产,目前生产基地主楼和其他三座楼已经封顶,主力生产设备招标工作也已接近尾声。
最近我还有幸参观了山西臣功印刷包装有限公司,其独到的管理方式和欣欣向荣的发展势头给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在山西这样印刷业务资源并不丰富的中西部省份,山西臣功的发展十分迅速,2011年销售额已接近3亿元,其成功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顺应市场变化适时调整企业的发展方向。比如山西臣功原本专注于包装印刷,在发现书刊印刷市场需求旺盛之后,果断进入书刊印刷领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在同样的市场环境下企业的发展为何会呈现出这种天壤之别?这就是积极与消极竞争的区别。在困难面前,有的企业态度消极,失去了自信,不思进取,因而只能止步不前;而有的企业迎难而上,重视管理水平、工艺技术和企业文化的提升,因而可以取得超出行业平均水平的发展速度。
振荡落后论
现在的北京书刊印刷市场格局与十几年前相比,可以说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时的市场标杆主要是各部委、出版社下属的国有印刷企业,但经过十多年的大浪淘沙,当时居于领先地位的企业有不少已经退出印刷主业,靠出租厂房为生,有的虽然还在勉力支撑,但竞争力已经大不如前。反而是一批近年新兴的民营、三资企业快速崛起,成为市场上新的领导力量。
部分原本居于优势地位的国有企业在书刊印刷市场竞争中逐渐“掉队”的原因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体制改革不彻底,管理流程过长。国有企业属于国家,企业负责人只是代为经营国有资产,由于授权不充分,作为企业实际运营人,他们在设备引进、资金使用、人员任免等基本问题上都难以自主决策,而必须层层上报、层层讨论,层层审核。这样,就导致一些在民营企业几分钟就能决策的事情,在有的国有企业半年都定不下来。而这个时代最大的问题是两个字“时间”,什么事情都在跟时间赛跑。由于管理体制的先天性缺陷,不少国有企业决策流程过长,远远超出了生产经营需要的长度,即使这些企业负责人的思想是先进的,但在反复报批和讨论之后,其对市场变化的反应也必然是迟缓和滞后的。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市场形势下,经过反复几次“振荡”之后,这些企业必然逐步趋于落后,甚至被挤出市场。这就是我最近一直在思考的“振荡落后论”。
印刷业是充分竞争性行业,民营企业占印刷企业总量的90%以上,这些企业机制灵活,决策高效,国有企业只有在经营体制上进行彻底改革,才有可能与其同场竞技。现在在市场上表现出色的一些国有企业,比如湖南天闻印务、安徽新华等无一不是在机制改革上率先取得了突破。
嬗变的市场
当前,北京书刊印刷市场仍然处于颠覆与重建的过程中,有的企业退出不代表市场衰退,有的企业引进新设备、建设新厂房也不代表市场扩大,这种看似矛盾的现象其实正是市场洗牌最明显的体现。
最近几年,在部分书刊印刷企业叫苦连天的情况下,盛通股份、北京利丰雅高长城、鸿博昊天等企业之所以还在不断加大投资力度是因为它们敏锐地把握住了市场竞争的“秘诀”:在新时代的市场中,哪家企业的规模最大、科技最先进就会获得最大的竞争优势。这充分体现了当前书刊印刷市场的特点:一切都围绕“时间”进行,客户要求印刷企业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生产出高质量的印刷品。如果印刷企业仅有好的技术,却没有充足的生产能力给客户以时间上的安全感,就很难得到客户的青睐。最近几年,北京的高端书刊印刷资源正在加速向少数大型印刷企业集中,这直接导致了大企业扩张、小企业关门现象的产生。
在市场秩序颠覆与重建的过程中,如何评估网络媒体和数字印刷对书刊印刷市场的影响直接关乎企业的长远规划,是很多企业家都十分关心的问题。
我认为,在网络媒体与纸质媒体关系的问题上,印刷企业家既要直面网络媒体带来的冲击,又不要被纸质书刊消亡论所蛊惑,动摇发展的信心。网络媒体相对纸质媒体具有时效性优势,但其信息是海量的,其中夹杂着大量读者并不需要的信息,对读者而言,真正有用的信息一般仍要通过纸质媒体的形式来加以固化,以便随身携带和反复阅读。而且随着印刷技术的进步,通过采用特殊的油墨和加工工艺,纸质媒体可以充分调动人的视觉、触觉、味觉、听觉,这也是网络媒体所不具备的。
在数字印刷的问题上,目前行业中有一些说法过于扩大其对胶印等传统印刷工艺的冲击,在一定程度上干扰了印刷企业的投资决策。
其实数字印刷本质上是一个“时间”概念,其诞生之初主要面向小批量、个性化市场,最近几年为工业化印刷市场的潜力所吸引开始向卷筒纸、大批量方向发展,试图与胶印争夺中批量印刷业务市场。相对而言,胶印由于需要制版、换版和较长的开机调试时间,因而在“时间”效率上与数字印刷比有一定劣势。但目前胶印技术发展也十分迅速,部分厂商推出的胶印机新品换版时间已经降至几分钟,单张纸胶印机和轮转胶印机分别可以做到不超过10张和200张过版纸就生产出正品。因此未来究竟是数字印刷,还是传统印刷主导市场目前还难见分晓,印刷企业在投资决策时要从企业的业务需求出发理性选择,合理配置数字印刷和胶印等传统印刷设备。
面对当前的市场变局,老的书刊印刷企业一定要理清思路、顺势而为,坚定不移地走精品化道路,惟有如此才能保持市场活力,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