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必胜印刷网 > 印刷故事 > 印刷人物 > 正文

蒲嘉陵:培育复合印刷人才

时间:2013-10-09 来源:北京印刷学院

摘  要:
培育复合人才专访北京印刷学院副校长蒲嘉陵

关键词: 蒲嘉陵 复合型 印刷人才 北京印刷学院 印刷博士 出版 包装 

  用心培育复合型应用人才

  为印刷强国提供坚强后盾

  虽然被业界誉为「第一位海归的『印刷博士』」,但是实际上蒲嘉陵副校长的博士学位并不是印刷,而是支撑印刷产业技术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他介绍说,印刷是多学科高度交叉和融合形成的一门应用学科,一旦深入到研究、技术创新和高层次人才培养(如,博士培养)必然会进入到印刷的基础支撑学科层面,如,计算机、信息、光学、色彩学、材料、机械和管理等等。这也是为什么在国内外都很难找到冠以“印刷”二字的博士学科和学位授权点的根本原因。

  多年来,除了学校的行政职务外,蒲嘉陵副校长还承担了教学、科研和学会、协会等社会工作,从一侧面反映了大学的基本工作和大学教师的责任所在,即,教书育人、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现时,有些开设印刷专业的院校针对行业难以吸引年轻人入行的问题,开始涌动赋予印刷专业其它更能吸引年轻人的名称,如,图像、信息、传媒等等,但蒲嘉陵副校长却有其自己的观点。他指出:「大多数大陆的学生报考专业时比较盲从,“听别人、听父母、顺大流”是主流,有主见和明确学业追求的不多。公共媒体广泛出现的要不是“两弹一星”、“航天航天”、“巨型计算机”、“高温超导”等国之大器,要不就是漫天的演艺明星、时尚追星节目,像印刷这样的东西基本不可能登上公共媒体这样的“大雅之堂”,导致公众对印刷的人事和理解完全停留在几乎最原始的状态,尽管现代印刷业已经是集光、机、电、材等高科技为一身的现代化产业,产业规模也超过(2011年)年产值9,000亿元、从业人口300万的“巨型尺寸”。这就导致了学生不愿意填报印刷类专业,但印刷整体和相关行业组织、政府部门非常看重印刷高等教育之间的矛盾。前几年学校也有点抗不住这种压力,曾经讨论过学校改名的问题,但在行业中征求意见时得到的回复整体都是否定的,强烈要求不但要办印刷学院而且还要将其办好,办出水平。虽然世界多地的印刷院校已改名,但北京印刷学院还是坚持自己的做法,因为这是需要向年产值超过9,000亿人民币,从业人口超过300万人的行业培养和输送受过良好专业教育的高层次人才的责任。

  蒲嘉陵副校长解释道:「中国印刷行业有10万家企业、300多万从业人口、年产值超过9,000亿人民币,学校需要为这样一个行业培养和输送高层次的专业人才。图像、信息、传媒以及这些关键词的排列组合还不能反应印刷专业的全部属性。如果改用这些名称取代印刷,在字面上似乎显得“雅致”,但在行业内可能变得费解,难以马上联想到印刷,是否还能接收这样的学生就业可能反而成为问题。在知识结构上可能过于“单纯”,难以反映印刷所具有的多学科交叉支撑的知识架构,除非“挂羊头卖狗肉”,仅仅更改名称但不再涉及内容的变化。从教育者的角度来看,学校更名,特别是专业性很强、与行业密切结合的单科性院校的更名一定不能忽略了行业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同时还要考虑国家教育体制的实际情况。中国有庞大的印刷产业在背后支撑,有『印刷强国』的发展目标,这是印刷专业的立足之本。如果没有高层次专业人才,所谓的“印刷强国”仅仅是一场梦想而已。」

  他续指:「国内印刷业正在经历技术转型,面临很多挑战和困难。其中之一是用工成本的增加,曾经依靠廉价劳动力“发家”的时代正在离我们远去。但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并不完全是一件坏事,因为近年我国经济和社会的高速平稳发展已经将国家带入到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和阶段,包括印刷在内的制造业不可能永远维持在劳动力低价竞争阶段,需要改变增长模式,要从精益生产、劳动生产效率的提升要效益,增强竞争实力。中国大陆作为全球印刷生产中心,下一步应该关注如何针对这种变化,来增强自身竞争力,单靠廉价的生产成本已经行不通了,一定要转向提高劳动力的受教育程度、劳动力的技能、生产效率、优质服务和职业忠诚度等等。另外,与其他消费市场情况一样,国内印刷市场也很大,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因为大陆13亿人口都是各类印刷产品的消费者。但另外一个事实却不太被关注,那就是国内消费市场发展的不均衡、低中高档市场同时并存的情况。每一档消费市场都是以亿为单位的消费群体,特别是以农村、乡镇和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低档消费群体的数量更为庞大。随着内地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这些市场就像海浪一样后浪推前浪,不断有庞大的消费群体涌向更高端的市场。这一点像水库一样,庞大的低、中档市场不断向中、高档市场补水,使得中国的中、高档印刷品市场经久不衰、处于稳步增长的态势。」

  技术变革机遇大于挑战

  跨媒体开辟广阔发展空间

  今年3月,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与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合并,组建成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蒲嘉陵副校长认为,此举为新闻出版从传统的印刷媒体传媒向全媒体传播的拓展和延伸提供了组织和领导保证,从某种意义上看这似乎也是产业技术变革和行业发展的一种必然结果:既有机会,也存挑战,但机会大于挑战。

  「目前包括印刷在内的媒体行业正处于技术发展的转折期,从模拟和数字并存的传统技术全面转向数字技术。这是一场革命,给媒产业带来的变化是基础性的和全面的。以往的变化都是局部、表层的,现在的变迁则是支撑这个行业的基础发生变化,将导致行业的运行规则、盈利模式、架构等都会发生变化。」蒲嘉陵副校长详细地解释道:「支撑媒体技术的要素有几个:一是媒体的处理方式,以前都是模拟流程、孤岛式的处理方式,现在则变成数字流程和一体化处理,在一个终端可以处理所有事情,包括前端的采购、设计,后端的销售、发货等,完全集成化。二是信息和媒体产品(包括中间/过渡产品)的传递方式发生变革,以前的媒体传递只能通过交通运输,距离制约了服务的及时性;现在有了信息技术,通过网络,所有产品可在地球上实现无时间延迟的实时传递,使全球一体化和及时按需服务成为现实。三是信息的存储方式从以往的仓储,变成现在的高密数字储存,不仅花费的空间小,而且资料追踪、查询和重新使用非常便捷,是传统的仓储存储完全不可比拟的。上述三个要素,是支撑媒体产业技术的基础。这三个要素发生了变化,就像经济基础发生变化必然波及上层建筑一样,传媒产业的方方面面也随之发生变化,新的“游戏规则”正在构建中,行业的全面洗牌实际上刚刚开始。这是一场彻底和全面的技术革命!」

   然而,蒲嘉陵副校长认为这场革命「机遇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他指出,印刷通常划分为三个领域,一是传统印刷领域、二是数字印刷领域、三是跨媒体领域。实际上,这些领域都是基于同样的技术基础。行业变革并非互抢饭碗,而是把领域扩大了,出现或正在出现很多新形态的产业和机会,但企业自身一定要审时度势积极应变,不改变就只能坐以待毙。都说「乱世出英雄」,目前正好就是出英雄的乱世。技术变革在一定程度上把大家带到了同一条起跑线上,看准方向、抓住机遇、勇于拼搏和进取,必然成为赢家,成为英雄。如果把传统印刷比作黄海、数字印刷比作蓝海、跨媒体比作远洋,那么行业一定要积极构造具有能够在南海和远洋作业能力和经验的船队,在挑战中获取更大机会,找到更宽广的发挥的空间!

热点排行
柯尼卡美能达黑白新品bizhub PRO 1200产品报告

革新化黑白数字印刷系统——拥有更全面的综…[详细]

上海紫光预推出数字喷墨印刷机PM520

上海紫光机械有限公司将在2011年11月举办的…[详细]

杭州东城图像公司推出热敏CTP和UV-CTP

近日,杭州东城图像技术有限公司重拳出击,…[详细]

大族冠华新推GH794四色商务印刷机亮相全印展

第四届中国(上海)全印展于11月14日隆重召开…[详细]

美企业推出新概念UV-LED喷墨丝网印刷机

据来自美国wxow网站的消息,丝网印刷机厂商…[详细]

柯尼卡美能达bizhub PRESS C7000/C6000产品报

2011年8月5日,柯尼卡美能达在北京展出了其…[详细]

更多知识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