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生续命古籍
按照季玉方修复古籍的经验,他认为修复用的纸张很重要。“在拍卖会上有很多好书,我们不要的原因,就是修复质量不过关。不过关的主要症结在于纸张不行。”季玉方说。
分析其中因由,季玉方认为,现在的人压力大,很多人急于求成,希望修复完就赶紧卖掉,没有为古书续命的思想。“修书是个慢活,不像其他活,做坏了再做,修书只有一次。”
那么能为古书续命的纸张该是怎样的呢?季玉方认为最好是毛边纸。季玉方庆幸自己家有祖父留下来的几百斤清末手工做的毛边纸,还有以前自己去江西购买的毛边纸。这种纸张很多年后都不会发脆,现在的纸张也就百来年的寿命。
对于家中古籍的存放问题,季玉方说达不到国家标准。国家标准要求恒温恒湿,单就设备不说,每天消耗的电费也是很高的,一般家庭承受不了。“我家的古籍有的存放在民国时期的樟木箱里,还有的是放在柜子里。”“古籍要经常翻看,经常翻看就不会生虫。”季玉方建议。
知足修复古籍
既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书,又能补贴家用,让季玉方很满足。季玉方说:“我修书不保证时间。相信我的人,可以寄来,但我不保证时间,质量是绝对保证的。也不谈价钱,你看值多少钱就给多少钱。”对于收费,季玉方的理解是,收费太高了,别人赚不到钱也不好,自己能补贴家用就行。
让季玉方开心的是,自己对古籍的爱好得到爱人的支持。“我们生活很简单,我住部队的公房,自己开片菜地,只买些粮食、荤食。”“我自己很清贫,不喜欢讲究排场,但是碰到好的古书,我有能力买的就收藏了。”
让季玉方更开心的是,他12岁的儿子也喜欢古籍修复。“我的想法是:如果儿子真的喜欢,就留给他。如果儿子不喜欢,我就卖掉一部分。如果把书全部捐给图书馆,这些书就会永远藏在图书馆了,其他人再也看不到了。”
自身经历让季玉方对古籍修复十分看好。他说,随着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古籍修复工作也会越来越受到重视。他的思路是,在博物馆开设古籍修复项目,利用他的技术修复馆里的图书。他笑言,这是不收钱的,因为单位已经给我工资了。看来,古籍修复已成为季玉方的一种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