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2013年香港书展,用走马观花来形容绝不为过,因为本来的行程中并没有这项活动,而参观时间也只有短短的1个多小时左右的时间。
笔者到香港的主要日程,是受邀参加7月18日举办的第11次两岸四地印刷业交流研讨会,以及同日举办的“香港印刷业商会第三十八届理监事会就职典礼暨七十四周年庆祝晚会”,参观书展是因为这一天的活动基本安排在下午,上午属于空白,因此热情的东道主临时决定,安排这次去参加活动的内地部分人员参观香港书展。
出于职业的习惯,参观香港书展,笔者其实几乎没有花费心思去关心书的内容,而是将更多的精力放到了与印刷相关的细节上面。虽然只是走马观花,但从中窥到的一些关于出版印刷的端倪,希望能够对从事出版印刷的企业有所帮助。下面,从几个方面进行讨论。
出版印刷是否会消亡
2013年香港书展(Hong Kong Book Fair)是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办的,共使用了香港会议展览中心的3个展馆,展出规模和笔者参加过的北京书博会大致相当,但是形式有所不同。北京书博会侧重的是版权贸易,展览现场不进行图书的销售,是典型B2B型的展览会;而香港书展的每个展位都进行现场的销售,而进行版权贸易似乎只是附属功能,因此香港书展更像是国内的书市,是B2C型的展览。
在笔者参观的1个多小时里,这里人潮涌动,非常热闹。而从香港当地《星岛日报》的报道中获悉,香港书展首日的前4个小时,就有超过5万人次入场,而当日的入场总人数达到18万,其火爆程度可以想见。
而在书展火爆的背后,蕴育的一句潜台词就是:虽然很多人都在唱衰出版印刷,而且出版印刷的统计数据也的确不很乐观,但是出版印刷也罢,纸质图书也罢,离彻底消亡还相去甚远。
香港书展人潮如织
对于从事出版印刷的企业来说,与其慌不择路地盲目转型,不如把自己该做的事情做好、做到极致,或许这样对于企业的发展更为有利。
2013年香港书展的偌大展馆中,参展的各种企业达到数百家。但是笔者在现场可以看到,这里展出的图书,全部属于量产的图书,按需出版、印刷的图书难觅其踪。
书展作为一种针对大众的展示销售方式,特别是香港书展这种同时进行现场销售的方式,保证图书的充足供给,是每家参展企业需要做到的。同时,书展展出的都是出版企业希望热销的图书或者是极力向大众推荐的图书。按照周期理论,这个时期的图书应该是销量增长的时期。综合这两点,按需印刷的图书无法出现在书展这样的场合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按需出版、按需印刷的优势不是大批量复制,而是解决个性化小众读者的需求和长尾市场的需求,而这些市场在书展这样的场合体现得并不突出。
另外,中华印制大奖组委会秘书长李琛先生对按需印刷也有自己的评价,他表示:“目前按需印刷系统生成的图书,从印刷和装订质量上讲是低档次产品。传统印刷的书帖在装订之前需要压实,这是需要时间的。而现在的按需出版系统为了保证出书快,将这道工序省略掉了。由此带来的问题是图书装订出来松松垮垮,无法与采用传统工艺生产的图书相比。所有从印刷装订的角度看,按需印刷只能生产‘短平快’的低档次图书。”
作为需要展示出版企业精品的书展,显然不会将专家眼中的“低档次”产品拿出来示人,这样无异于自砸招牌。这或许也是按需印刷图书在香港书展上难觅其踪的另外一个原因。
印刷装订质量不应该是问题
参观香港书展,还有一个感受就是这里展出销售的所有图书都是精品。在这里暂且不提图书的装帧,单就其印刷和装订质量而言,这些图书随便拿出一本,都是可以去参加中华印制大奖这样的印刷装订大赛的。
上市销售的图书,都应该是合格的产品,这是商品市场的普适原则。但是这种普适原则在中国印刷行业却好像成了难以企及的“奢侈品”。时至今日,国内各地新闻出版系统、印刷系统,依然在进行各种印刷装订质量的评比活动,而在新闻出版系统的检查中,每年的教材印装质量也是重点检查项目之一。
对于国内印刷企业的印装质量,笔者还有一个直观的感受,这种感受来自慧聪网携手上海新星印刷器材有限公司组织的“新星杯年度印刷包装十佳评选”。“新星杯年度印刷包装十佳评选”的参选企业是印刷包装企业,为了体现这些企业的加工能力,组委会每次都要求参选企业提交印刷产品作为参考。不过客观地讲,即便是这些用于展现企业加工能力的产品,每次在评委专家的眼里,还是总能够挑出一堆的毛病来。
此前常听一些企业家表示,“和国外印刷企业相比,我们的设备并不差”。但是,“并不差”的设备生产出来的产品却不能保证上市的产品是合格品。更为可悲的是,据了解,香港书展上的图书,绝大多数是在中国大陆印刷生产的,而送出去的书就可以是合格品,在国内销售的就降几个档次。这里面的板子是该打在出版印刷企业的老板们身上呢,还是应该打在操作人员的身上呢?
从这个角度考虑,国内的出版印刷企业需要反思、改变和改进的地方,其实还很多。图书的印刷和装订的质量,本来就不应该是个问题。
出版印刷印后市场大有可为
2013年香港书展参展企业数以百计,而展出的图书也是琳琅满目。虽然书展的图书以简装书为主,但多姿多彩的图书装帧和印后加工,让这些简装书看上去同样不同凡响。
此前接触印刷企业,3D印刷的应用一直是个让人感到困惑的问题。3D印刷要求很高,但是这种印刷工艺到底能够应用在什么地方呢?如果仅仅是用于印刷一些明信片或者贴画,那么显然有点大材小用了。
在香港书展上,笔者看到了为数众多的儿童图书采用了3D印刷作为图书的封面,立体、绚丽的图案,为简装图书添色不少,也吸引了众多幼儿读者和青少年读者的青睐。
除了3D印刷,其他的一些印后加工,包括烫金、压凹凸、局部上光、模切、二维码等,也广泛应用在简装书的装帧上,使得简装书简约而不简单。
积极在印后装帧工艺上下功夫,将简装书做到不简单,这对寻求未来发展之路的出版印刷企业,应该是个可以参考的努力方向。
2013年香港书展的展出时间是7月17-23日,可能因为时值香港中小学生放假期间,所以在书展的现场可以看到很多来这里参观和买书的青少年甚至是婴幼儿,在这里参观购书的成年人反而不是很多。单从这一个书展来评论读者的年龄层次会有偏颇,但是认真去分析图书的读者年龄构成,无论是对出版企业还是对出版印刷企业,都是非常有必要的,而针对不同年龄层次的进行不同的装帧设计和采用不同的印后加工,其实正是出版印刷企业实现高端转型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