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1日,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下称《意见》,提出节能环保产业产值年均增速在15%以上,到2015 年,总产值达到4.5万亿元,成为国民经济新的支柱产业。为了达成这个目标,《意见》提出,要“加强技术创新,提高节能环保产业市场竞争力”以及“强化约束激励,营造有利的市场和政策环境”。
据悉,环保部正在制定新的、更为严格的地表水质量标准和研究修订更为严格的土壤质量标准等环境质量标准,并表示后续将继续出台一些更加严格的行业排放标准,以达到从产业角度倒逼环保进阶的目的。同时,包括环保部在内的几个部委正在研究将区域大气污染治理专项列入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从而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全面提高环保标准
普通人感受最深刻的环境质量是大气、水和土壤。目前,除了空气环境质量标准是2012年最新修订过的以外,现行的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是2002年6月开始实施的,现行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是1996年开始实施的。
近几年来,关于水污染的环境危害事件层出不穷,引发了对“达标排放的水仍然污染严重”的争议。
“现行的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需要调整。现在相关部门正在制定新的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比现行的标准要严格得多。”环保部标准司副司长刘志全介绍,严格提高的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意味着相应行业排放污水的标准要提高,对排放的控制会更加严格。
刘志全表示,修订的思路是从人体健康和生态安全的角度出发,需要考虑的方面比较多,已经反复研究过几次,预计今年要向社会征求意见,还在等待向国务院常务会议汇报。
和水污染一样,关于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报道也是屡见报端。人们对重金属污染土壤中产出的农产品和在“毒地”上修建的住宅尤其担心。环保部在2006年曾经对全国土壤情况开展过调查,但是至今没有公布调查数据。此前,广东省农业厅、国土厅在向该省的全国人大代表汇报土壤污染情况时,首次披露省内珠三角地区28%的土壤重金属超标。
对于已经实行多年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刘志全表示,该标准制定过程中分歧比较大,因为有的地区天然的背景值各种重金属及其他非金属元素含量比较高,现在业内也有不同意见,正在研究考虑要完善这一标准。
对于已经发布的新的空气质量标准,要想达标也不容易。该标准2012年发布,将于2016年1月起实施。“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实施后,我国118个重点城市主要污染物排放年均值的达标率,将从80%以上骤降至不到20%。我国是受PM 2.5污染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我国细颗粒物中已经含有毒害成分多环芳烃和重金属。我和段菁春在2012年的研究表明,以北京为例,主要毒害重金属元素均富集在PM 2.5之中,部分重金属如铬、砷远远超过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参考限值。”中国环境科学院副院长柴发合表示。
更加严格的环境质量标准意味着对企业的排放要求也要提高。“目前我们已经发布了5463项标准,包括和空气质量标准、水质量标准相关配套的标准,如汽车排放标准,重点行业如钢铁、水泥、纺织印染等行业,都更新了更为严格的标准,以促进环保产业的发展。下一步,行业的排放标准全部要更加严格。”
加大对关键技术研发的支持
“环保事业的发展离不开环保产业的支撑,现在面临的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的解决需要环保技术产品和环境服务。”在为7月末中国国际环保展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刘志全表示将加强关键技术的研发。
《意见》也提出,要“加快掌握重大关键核心技术。充分发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科技计划专项资金等的作用,加大节能环保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力度。”
据了解,在2006年发布的《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2006-2020》中的“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中,涉及环境污染治理的只有“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被业内简称为“水专项”。
自从雾霾天气和PM2.5愈演愈烈以来,环境专家和官员一直在呼吁将大气污染治理也列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中国环保产业协会副秘书长郝淳介绍,目前,关于区域大气污染防治科技专项简称“大气专项”列入“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的方案正在讨论和研究审批过程中,正式列入还需要一段时间。该项目和“水污染”专项都由环保部来主导。
在一直建议尽快启动“大气专项”的柴发合看来,该专项的总体目标应该是:掌握我国大气污染的时空分布特征和规律,构建区域大气复合污染防治共性技术体系,弄清大气复合污染的成因、来源和影响,建立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优化大气污染防治对策和方案,重点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并逐步在其他主要城市群及全国范围开展区域空气质量改善科技工程。最终为扭转PM 2 .5和臭氧污染的恶化趋势,加速重点区域和城市空气质量改善进程,保障公众健康和生态安全,提供全面的科技支撑。
柴发合认为,“大气专项”有望全面提升我国自主产权的大气污染控制整装成套技术的水平,大气污染防治将催生中央和地方高达5000亿元的环保资金投入,构建起20~30个技术研发团队,培育10家以上大气污染控制政产学研联盟,培育壮大1~2家年产值50亿元至100亿元的大型环保企业。
此外,土壤修复技术首次进入国家重点关注的视野,在《意见》中提出,要攻克污染土壤修复技术,重点研发污染土壤原位稳定剂、异位固定剂,受污染土壤生物修复技术、安全处理处置和资源化利用技术,实施产业化示范工程,加快推广应用。
而对众多修复企业和地方监管机构来说,修复的标准缺失是在实际工作中让他们头疼的。对此,刘志全表示,正在研究制定土壤修复的标准。“目前估计明年可能会有向社会征求意见的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