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热的3D打印概念之下,市场层面泡沫横飞:生产与应用“两张皮”,机器生产者不懂市场,市场需求者找不到机器;行业“未熟先烂”,即山寨产品充斥市场,这是当前行业的生存困境;定位不清晰,现在国内3D打印技术基本抄袭国外,如果抄得太低级,卖不出价格,难以抵消成本。如果抄得太高级,价格高昂便会曲高和寡。
记者发现,时下,国内的3D打印行业多数公司仍在摸着石头求生存。
山寨产品充斥国内3D打印市场
8月15日,2013届广州(国际)信息产业周开幕,来自广州本土的3D打印技术在展会上亮相,由广州网能产品设计有限公司推出的立体易照相馆和3D打印机首次亮相,引来许多观众围观。同一展区的3D打印设备商,深圳维示泰克技术有限公司,在现场演示一台打印机,也引来观众好奇参观。
记者在采访中解到,目前火热的3D打印市场,多数从业者还摸不着北。由于山寨产品大量进入,这个行业已到“未熟先乱”的状态。
今年3月底举行的深圳IT领袖峰会上,百余人的3D打印论坛分会场,只有少数几位投资界的老总能对3D打印产业略谈一二。对此,一位业内人士透露,由于国内正牌的3D打印从业者并不多,大量山寨企业并不敢在公众场合露面。
中国3D产业联盟、秘书长唐斌认为,3D打印还有一个探索过程,学界将它捧得太高了,明显有学术浮躁的成份,“我们不应该炒作”。
广州网能公司总经理邓以翔告诉记者,山寨产品充斥市场,是当前行业的困境。其透露,“做机器的都在做机器,做市场的做市场,结果把机器做出来了,发现没市场,或者市场做出来了,没机器。这种情况普遍存在。”
邓以翔认为,中国的3D产业缺乏定位,很多企业的市场定位不是很清晰。而国内多数3D打印设备生产者基本都是解构国外的产品,通过“克隆”方式生产机器,如果抄得太低级,只能便宜卖,赚的钱还不够成本。如果抄得太高级,就会曲高和寡。现在很多做3D打印机的连生存都成问题。“3D打印行业虽然火了,遍地开花,但是将它的应用市场结合搞好,更加重要。”
“3D打印机说穿原理其实很简单,只是被人们吹得太神奇,业界报价上千万的也有。”中瑞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中瑞科技)国内销售部经理曹合鸣告诉记者,目前SLA产品价位50万~100多万,量产的成本可以低一点,但国内目前报价普遍偏高。50万元的国产机,对比其他的机器算是最便宜的。
行业现泡沫100%的企业亏本
今年5月,中国3D打印产业联盟在北京开了一个小型论坛,设置了展会,一些参展商展出的机器,价格最低才3000多元。在市面上,有的6000元的机器能打印35CM规格物件。
而前不久,京东商城推出的一款正牌的3D打印机,价格高达14000余元。广州网能的一台设备价格2万多元;北京太尔时代,其设备能打印15CM的物品,价格约1万元。
为何会出现如此大的价格差距?
“很多从业者就是趁行业热门的机会赚点快钱,将机器放在台面上一看就知道,这些产品价格很低。但如何使用,怎样维护,他们只能提供一个技术交流网站,使用者须DIY,才能进行维护。”邓以翔表示。
即便是走在市场前列的企业,也存在着没有稳定、持续的客户来源的困境。广州网能自推出产品至今,才售出数台机器。据了解,像广州网能这样拥有部分自主知识产权的厂商,在广州市业内所知的仅3家。
多数企业发现,设备设计出来后销售给谁、如何应用,这些都是问题。
3D打印设备应该如何使用,如何调试,这些服务是欠缺的。记者曾电话咨询北京一厂商,问其供应的某款产品能不能维修,却发现连一些简单的技术问题对方也不能解决。
为什么很多厂商不提供3D打印机的维护服务?邓以翔介绍,许多设备供应商属于技术外行,根本不会修。比如,有的是国外厂商的代理,也是技术外行。至于山寨厂商,则更多只提供产品,不提供售后服务。因此降价销售成为业内通行做法。
唐斌透露,很多厂商进入市场,100%的企业都在亏本,核心问题在于,他们并没有清楚哪些方案能解决客户的实际需求,如何创造价值,关键的是市场在哪里。
颠覆制造业成伪命题
台北市电脑商业同业公会驻广州办事处主任吴孟伦表示,所谓第三次工业革命不是设备革命,而是解放大脑的创造力。以前有一个好的主意,无法做出来,有了3D打印机,则可以将这种想得到的东西,打印出来。比如做了一个新台灯,光画图往往得不到重视,但如果直接拿来一个样品,人家就可以看见东西,就直接问价钱了。
“3D打印解放的是创造力。我们做工业设计,做得这么好,以前只能给一个效果图,就算是手工做出来的版,样子也很丑。现在不同了,我们能给出样品。”邓以翔表示。
唐斌认为,3D打印是快速成型的技术,它的核心价值在于制造业从创意到成型的设计环节,可以大大缩短流程。因此,从这种意义上就是一种颠覆。
不过,唐斌表示:“我们的产业环境并没有就绪。从产业环境来讲,3D打印现在根本不具备颠覆制造业的基础。但长远看,3D打印产业是信息消费的载体,在工业应用领域,未来可以出现突破性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