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胶印印刷机中,有三个重要辊筒:PS版滚筒,胶布滚筒和压力滚筒,它们安装在印刷机固定位置,并且滚筒与滚筒之间的间隙是固定的。因此需要通过炮底纸填充滚筒与滚筒之间的间隙,进而精确调整PS版滚筒与胶布滚筒,或胶布滚筒与压力滚筒之间的压力。炮底纸会被垫放在PS版底面,或胶布底面,在有些机器,也可以安装在压印辊筒上。
保证印刷质量持续稳定的一个先决条件是需要品质稳定的炮底纸,这就是为什么多年来,印刷业界均以麦氏炮底纸为专业用底衬材料:通过一个特别生产工艺——“高压校准”,把纸张固有不均质的密度、表面和厚度均质化,而成为有标准密度、厚度和平整度,具有校准厚度功能的炮底纸。
由于普通纸张没有经“高压校准”工艺处理,因此纸张的不均质特性将无容置疑地影响印刷质量,出现不良的结果:条纹或有雾斑、不稳定的网点或网点扩大、网点变形、重影、网点错位等等。
1.极小的制造公差
麦氏炮底纸生产流程完全符合ISO标准,通过特有的技术及专业知识,使其产品每平方米的厚度公差值控制在±0.01mm以下。使用气垫橡皮布其中一个最重要因素,就是必须要有“硬”的炮底纸配合。因为底胶布或一般纸张太软,因而不适合用作底衬材料,否则会产生多种不良后果:网点过大,移位或重影,橡皮布会因有虚位而延伸屈曲,产生高温,导致水墨不平衡,产品质量不稳定,长期甚至会对印刷机造成损伤。只有通过压缩及“高压校准”的工艺的炮底纸才达到所需要的硬度要求。
2.图像传送
一般情况下,印刷过程中的公差范围有百分之几毫米,炮底纸必须具备多种厚度(麦氏炮底纸备有14种厚度,范围在0.015~0.5毫米之间),用以微调印刷压力以取得最佳的印刷质量。特别是在多色印刷时不影响印刷质量。
即使在采用较低压力印刷时,印刷的区域(约2mm,PS版辊与胶布辊之间的接触点)承受大概100N/cm2的径向压力和250N/cm2的切线方向的拉力。
由于滚筒的转动,一方面这些力量沿切线方向在滚筒表面传递,另一方面,也通过胶布/PS版,炮底纸往轴心方向传递这种切线力令到橡皮布降低厚度,即所谓“下沉”。一般来说,橡皮布下沉比率均可向制造商查询。
胶布在整个使用周期中都会发生胶布下沉的现象,因此需要适时地使用不同厚度的炮底纸补偿胶布的下沉厚度,而使用底胶布或炮底胶则无法迖到炮底纸的效果。假如不使用炮底纸作为底衬,非炮底纸在前述的压力作用下不断变薄,厚度不断减少。那么,“可控制”的橡皮布下沉,加上“无法控制”的非炮底纸下沉,使原来可预先计算的下沉量变得无法有效掌握,从而引起由于滚筒有效周长误差而产生的问题。
3.厚度而非克重
在“高压校准”制造期间,炮底纸已经预先被高压压至它们的最小厚度。以麦氏炮底纸0.30mm厚的炮底纸为例:由大约0.45mm厚的原纸板开始制作,之后被高压校准至厚度只有0.30mm。因在“高压校准”制造过程中所产生的压力比在印刷产生的压力要大得多,因此炮底纸在印刷过程中不可能再下沉。
与普通的生产纸恰好相反,麦氏的炮底纸是根据厚度为优先标准制造,而非克重(每单位面积的重量),如使用非炮底纸,印刷工们只知道纸的克数,而非厚度,因此只能大约估计底衬的厚度,那么使用滚筒非标准有效圆周长印刷而引起的错误是不可避免的。
由于不规范操作,炮底纸受到润版液或洗车水的渗透,在使用了一段时间之后可能会受潮而发胀。因此一些印刷师傅宁愿使用塑料片为衬底板料。但是使用塑料片作为底衬有如下一些弊端:胶片会产生静电;塑料片厚度存在很大的误差;塑料不吸收水分,洗车水或水斗水的残留溶剂加速滚筒腐蚀;长时间使用后,胶片往往很难从辊筒上剥离;不可能增减塑料片进行厚度调整;当有外来物夹在辊筒之间,塑料片不易被破坏而吸收冲击力,因此造成辊筒损毁;塑料片比炮底纸更昂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