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翁连溪、人民大学博导宋平生谈雕版印刷——雕版印刷有强大生命力,需开拓自身视野,做高端精品。
雕版印刷技艺是中华传统科技文化瑰宝,被誉为人类文明的“活化石”,如今已是世界级“非遗”项目。但在日新月异的现代印刷技艺、互联网数据应用等强劲挑战面前,古老的印刷技术已很难成为印刷业主流。那么,“非主流”的雕版印刷,今后还能保持恒久的生命力吗?
雕版印刷仍有生命力
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翁连溪介绍说,雕版印刷自产生以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中国传统印刷业的代表。晚清、民国时期,社会上出现了铅印技术,对雕版印刷产生了一定的冲击。雕版印刷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沉寂之后,迅速反弹。在民国时期,社会上刻过一批书,不仅在当时很有影响,到了现在价值也很高,动辄拍出十多万的高价。
其实,文人还是非常看重这种雕版印刷的书籍的,他们认为这是一种传统文化的代表。而那些版片,在家里可以当成一种财富,是可以流传或当成货币进行交流的。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宋平生认为,作为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发明之一,雕版印刷能够流传至今,肯定有强大的生命力进行支撑。如今,雕版印刷的受众面,肯定属于小众群体,但这部分人就能维系雕版印刷的未来。
扬州雕版很有名气
“你们扬州的陈义时,在北京很有名气,很多人都认识他。”翁连溪笑道。据介绍,故宫博物院曾设置一个展厅,用来展示雕版印刷,并不停播放陈义时等大师的宣传片。这样的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扬州雕版印刷,认识陈义时等人。
“现在这些线装书,看上去可能不是特别贵,但再过一些年都是宝贝。”翁连溪说,随着全社会对于传统文化和工艺的重视,这些保存着凝聚着文化精髓的书籍,必定会再度成为关注热点。
雕版印刷需开拓视野
当然,专家们也认为,雕版印刷想再度繁华,还需开拓自身视野。“比如在传承这方面,可能现在的师带徒,就是传授一种手艺。而据我了解,现在不少高等院校,都开设了相关课程,学生既会雕刻,也有一些美术功底。这样对于他们来说,就更容易接受,也更有助于这项技艺的传承发展。”
翁连溪还说,他见识过一种雕版印刷制品,面积很大,做工精良,由几十块大型版片套印而成,光印刷时间就有数月之久。而这样的产品,在市场上非常高端,每张能卖到十几万元。“做精品,也是雕版印刷今后可以考虑的思路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