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公布的《2011中国印刷企业100强排行榜》上,上海有19家企业上榜,位居全国第二,与第一位的“广东与香港地区”仅2家之差。而在前10强中,上海占了4席,其中 “状元”和“探花”均为上海企业(分别是当纳利中国和上海紫江)。
中国印刷界权威刊物《印刷经理人》对此解读道:两地的百强数量差距逐年缩小,在某种程度上显现了上海印刷业发展的蓬勃之势。
据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局长方世忠介绍,2011年,上海印刷业实现工业总产值689亿元,同比增长17%,占上海新闻出版业总产值的58%。目前,上海印刷业整体转型发展趋势明显:从中低端印刷到高端印刷、从被动型加工制造到主动型生产服务、从传统印刷到绿色印刷,具有“集约化、高端化、外向型、创新型”特点。
开放,是振兴的第一把“钥匙”
上海是我国现代印刷业的发祥地,经过百年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印刷业发展很快。但是,设备陈旧、理念落后、人才匮乏,一块块“绊脚石”让上海印刷业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始终停留在中低端产品的竞争上。残酷的价格战,断了印刷厂自身的生路,也让上海出版物的印刷质量难以提高。一时间,大量高端印刷业务流向广东深圳和香港,“北书南印”,成为上海印刷人心中的痛。
高端产能不足,也把在国际市场上唱大戏的重任“拱手”让给了广东。数据显示,2005年,在近300亿元的上海印刷总产值中,对外加工贸易额仅为13亿元。2006年,承接国际印刷业务的企业只有百余家,占全市印刷企业总数的3%。主管印刷的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巡视员李新立说:“不是不想接大单子,是接了大单子也没有能力完成……”2007年,上海年销售产值在1亿元以上的印刷企业仅73家,占全市印刷企业总数的1.7%。不具备相当的企业规模,缺乏高端的配套产能,高技能印刷人才屈指可数……拿什么到国际市场上去竞争?
开放,上海出版业找到了通往发展之路的第一把 “钥匙”。开放,一是对外开放,积极引进国外先进印刷企业。2002年,上海当纳利印刷有限公司进入上海。2007年,中华商务联合印刷(香港)有限公司在上海注册成立全资子公司。两家公司依靠上海作为港口城市的优势,全力开拓包括欧美、亚洲等地区的海外出版物印刷市场。随后,日本西口、利丰雅高、秋雨等一批外资或合资企业纷纷入驻上海,这些企业对于带动上海印刷走向高端、增强和提升竞争力奠定了重要基础;二是对内开放,通过颁发出版物印刷许可证、享受培训服务等,鼓励和扶持民营印刷业发展。
目前,外资、合资以及民营企业占上海印刷企业的90%以上,其中,中国最大的外资印刷企业和中国最大的民营印刷企业均在上海。
开放,使上海印刷产业的投资主体发生变化,市场机制在上海印刷产业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逐步显现,印刷业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整个行业充满了活力。去年,上海印刷业中,1家企业的产值超过43亿元,3家企业超过了20亿元,产值1亿元以上的企业达到138家。产值5000万元规模以上的企业达246家,占4631家印刷企业的5%以上,其总产值为493亿元,占印刷业工业总产值的71%,其利润总额为40亿元,占印刷业利润总额的82%;从事对外加工贸易的印刷企业286家,占印刷企业的6%,其产值为273亿元,占印刷业工业总产值的39%。
今非昔比。
除了水和空气,都可以印
令上海印刷业发生深刻变化的,不仅是企业体量上的扩容,更重要的在于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传统印刷业转变发展方式有两条途径,其一是从传统加工制造业向先进加工制造业转型;其二是延长产业链,增强服务功能,与文化产业、创意产业、信息产业、现代服务业融合,使印刷业成为政府倡导的生产型服务业。 (下转第4版)(上接第1版)这些年,上海印刷业在实现产业优化升级的同时,探索 “跨界合力”的新路。
有一张榜单颇能说明问题:今年2月公布的2012年全国印刷业“创新十强榜”上,上海5家企业上榜,数量居全国第一。这些企业的成功在于走出了一条“不同寻常”的发展之路:
上海金汇通创意设计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探索以创意设计驱动包装印刷、包装产业化,取得良好业绩,产值从2007年3000多万元飙升至2011年的2.6亿元。
上海瑞时印刷有限公司独辟蹊径在“展示架”上做文章,他们创新研发的纸质“展示架”,相比木质或金属材质更轻便,因而深受客户欢迎,企业也由此步入快速发展之路。在刚刚闭幕的2012上海国际印刷周上,他们接到的订单最多。
复旦四维传媒集团率先走上数字化发展道路,建成目前上海规模较大的平面图文中心,服务对象以跨国企业、世界500强公司为主,并进入出版领域,为出版社、杂志社提供在线创意、在线批注、远程编辑等服务。目前,集团占据了上海80%大卖场的广告DM业务,正在向全国拓展。
正所谓“领先乃后续之本”!
记者到印刷厂实地采访,耳闻目睹,颠覆了对印刷业固有的认识:厂房窗明几净,工人在电脑前操作,与办公楼里的白领几无差别;2012上海国际印刷周展台上,齐齐亮相的相册、个性马克杯、仿真画等高精印刷品,让传统印刷褪去了笨重、粗粝的外衣,更为精致轻便地走入百姓生活。“数字印刷”、“绿色印刷”更是当下上海印刷人话语中的高频率词汇……
上海商务数码图像技术有限公司内的一座仿真洞窟,几乎是每个到公司的客人必去看的“景点”,这是他们借助数码印刷技术把不可移动的文化遗产 “龟兹壁画”“搬”到了上海。面对几可乱真的仿真龟兹壁画,新闻出版总署印刷管理司司长王岩镔赞叹不已,连称:“为我国的文化遗产保存和传承找到了一条新的路径,未来发展潜力无限。”目前,公司正着手将上海美术馆的一万件藏品数字化,既对这些身价不凡的藏品进行有效的保护,又能让它们走出“深闺”与观众“亲密接触”。
上海印刷业对“绿色印刷”的探索和实践,也在全国同行中领先。2011年5月在金山国家绿色创意印刷示范园区建立了新闻出版总署出版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上海分中心和绿色认证检测中心,这是迄今为止全国唯一一家绿色认证检测中心。同时,上海在2010年探索采用柔印技术印制沪版中小学教科书。柔印技术采用水性油墨印刷,挥发性气体几乎为零。随后,上海印刷企业又对相关工艺进行技术攻关,降低成本,又印制了2012年沪版春季35万册教科书。目前,上海有9家印刷企业获得了首批绿色认证。“现在,除了水和空气,其它的我们都可以印!”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印刷管理处处长周建平颇为自豪地说。
占领制高点,建印刷强市
这些年的发展,将上海印刷业推到了一个更高的起点上。下一个目标是:把上海建设成印刷强市。
上海将以重点项目为抓手,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一是启动数字印刷和印刷数字化工程,引领高新技术印刷。数字印刷是未来印刷业发展的主角,是最具发展潜力的一个领域。上海将积极推进数字印刷,特别是数字印刷连锁经营和按需印刷,争取到“十二五”期末,应用数字化技术的企业数量将占到1000万元产值规模以上印刷企业的80%。
二是启动绿色环保项目,引领整个印刷产业实施绿色环保战略转型。绿色印刷是参与世界印刷业竞争必不可少的 “通行证”,也将是上海印刷业的竞争优势和发展潜力。上海将推进金山国家绿色创意印刷示范园区建设,同时将启动中小学教材、政府采购项目、食品包装等一系列绿色环保项目。通过项目推动,引领转型,提高上海印刷业的国际竞争力。计划到“十二五”期末,规模以上企业中有一半获得绿色认证。
三是扶持总部经济发展,鼓励印刷企业在上海建立订单中心、设计中心、采购中心、物流中心、结汇中心、营运中心为一体的总部经济,使上海印刷企业从被动型的加工制造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打造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目前,已有4家企业以“总部经济”形式进入上海。“这样的经营模式将影响上海整个印刷业。”周建平说。比如订单中心的模式可以解决当前印刷业转型发展的三个问题:其一,单个企业很难承接大单,发包出去质量不能保证,这就需要有个订单中心统一接单再分单给不同的印刷企业;其二,印刷企业忙闲不均,订单中心可以有效解决印刷企业的供应链问题,让设备充分发挥作用;其三,订单中心全国联网下单,既可以推动网上订单和网络印刷的发展,也有利于培育先进的制造业产业集群。
李新立说:“上海的印刷业发生了很多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会影响今后上海的印刷,甚至引领中国的印刷业。我们的目标就是占据中国印刷的制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