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有关标准规定:印版是“用于传递油墨至承印物上的印刷图文载体”(见JB4178-86《印刷机基本术语》附录A)。印版也可以定义为“其表面处理成一部分可转移印刷油墨,另一部分不转移印刷油墨的印刷版”(见印刷人手册2007》)。
印版就是在由原稿到印刷品的印刷过程中,承接印刷图文的载体,这个载体一部分转移油墨,另一部分不转移油墨,其关键是“印刷图文载体”。这个标准并没有规定“印刷图文载体”如何制作,也没有规定其形式(或形态)。因此,不论什么样的“印刷图文载体”都应该叫做印版。这个“印刷图文载体”可以单独存在,如PS版、柔版,成像后再装到印版滚筒上,也可以直接做在印版滚筒表面,如凹版印刷的“印刷图文载体(印版)”就是做在印版滚筒表面,当然也可以称为在凹版滚筒表面成像。由于新技术的发展,不少数字印刷技术,在其印刷过程中都有不同形式的“印刷图文载体”,如最常见的静电摄影数字印刷,它就有一个称为“成像鼓”的“印刷图文载体”,这个“成像鼓”实际上与传统的凹版印刷的“凹版滚筒”是一样的,只是成像表面的材料不同,成像方法有别,图像一个是潜像,一个是有形的,但两者都是“印刷图文载体”。按着我国有关印版的定义,静电摄影数字印刷中的这种“印刷图文载体”(成像鼓表面)也应该是印版。把这种技术称为无版印刷,显然与有关标准和行业惯例不符。
(2)数字印版:印版的定义是适用于任何印刷的,数字印刷有无印版,当然也应该根据印版的定义确定。问题表面上看解决了,但实际上并没有解决。我们在一些媒体上经常看到无版数字印刷的说法。看看其实际的印刷过程,绝大部分不是没有印版。比如静电摄影数字印刷,就经常被称为无版印刷。实际上,静电摄影数字印刷在印刷和着墨前,必须首先在成像鼓表面成像,成像过程就是形成印刷图文载体的过程,成像后的成像鼓表面就成为“印刷图文载体”。按着上述对印版的定义,这个成像鼓表面的“印刷图文载体”就是印版。因此,这种印刷应该叫“有版印刷”,叫“无版印刷”难于与我国现有印刷有关标准衔接,也容易引起混乱。特别是容易与真正无版的喷墨印刷混淆。
数字印刷的这种印版的制作过程和传统的印版制作过程不同,形式(形态)也不一样。但它们都是“印刷图文载体”,这是其本质。考虑到数字印刷的印版和传统印刷的印版的区别,我们不妨将数字印刷的印版叫“数字印版或电子印版”。这就和我国传统的平版印刷的印版叫“平版”、凸版印刷的印版叫“凸版”、凹版印刷的印版叫“凹版”一样。既和现有标准一致,又易被人理解,并且和真正无版的喷墨印刷明确地区别开来。
(3)数字印版的种类:到目前为止,有各种各样的数字印版成像技术,可以说是五花八门,但不论什么技术,其形成的数字印版无外乎两类。一类是成像后不能记录,每印刷一次,图文消失,必须重新做版,如静电成像。另一类是可以记录,也可以擦去,如DICO web Litho.两者的共同点是都可以多次成像,并且成像后都可以擦去。
(4)数字印版和传统印版的区别主要有:①传统印版只能一次成像,图像恒定。成像后即记录,不能擦去,即一次性使用。数字印版可以多次成像,成像后可以擦去,即可以多次使用。
②传统印版表面是有形的(如凸版、平版、凹版、孔版),数字印版表面大部分是无形的(潜像)。
③传统印版除凹版外,都是可以单独存在的,印版制成后再安装(包、贴、套)在印版滚筒体上。数字印版和传统的凹版印刷一样都是直接做在印版滚筒体上。虽然数字印刷机上的成像装置常称为成像鼓(光导鼓),这个鼓,实际上和凹印的印版滚筒是一样的。
数字印刷机的定义JB/T6933-2004“印刷机类别划分”中,将数字印刷机定义为“能实现计算机到纸张或印品一体化的印刷机”。笔者觉得定义为“数字印刷机是计算机到纸张(承印物)或数字制版、印刷一体化的印刷机”可能更准确一些,因为“印品一体化”含义不清,“数字制版、印刷一体化”
不仅含义清楚,符合数字印刷定义和印刷术语标准,也符合现在人们的习惯说法。
人们经常提出传统印刷的在机制版(DI机)印刷机是否属于数字印刷机的问题。按着数字印刷的定义和JB/T6933-2004的规定,笔者认为,已经明确,传统印刷的在机制版印刷机是数字印刷机。数字印刷机的本质是计算机控制的数字制版、印刷一体化。传统印刷的在机制版印刷机符合这个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