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印制一份报纸,过程中需要大量物料。一份报纸的售价为五毛美元(约四港元)仅足够支付纸张及印墨的成本,其他大部分开支则有赖广告收入支付。因此,如何妥善利用物资而同时印刷质量不变乃需莫大心血。印墨成本仅次于劳工及纸张开支,成为最高昂报章物料成本第三位。
美国田纳西州查塔诺加的The Chattanooga Times Free Press 进行一项有关如何发挥印墨的效能至极限水平的研究。理想方法就是减低印墨的耗用量而同时维持印刷标准。这样才反映成本、效率及质量取得恰当的平衡。
我们印刷房收到的黑色印墨为浓缩状(即「原始」印墨)。印制报纸前,印墨需加入清水及有时加入循环再用印墨水冲稀,成为备印墨。印刷机一般利用数小时完成印制报纸,继而进行清洗,待数小时后进行另一次印制工序。我们每日清洗印刷机两次或三次,四次亦不足为奇,其中所耗的水量惊人。同时亦意味清洗过后的水质带有大量回收再用印墨,该等回收再用印墨只需除掉清水及残余物,一层厚厚的回收再用印墨即时呈现眼前,其中不乏一些原始印墨。然而,经冲稀的回收再用印墨不足以进行印刷,印刷时只需加入额外的原始印墨即可。
Chattanooga 尝试有系统地就原始印墨与回收再用印墨的比重以取得最恰当的成本及印刷质素关系进行测试,希望藉此作出评估。由于大多柔版报纸印刷公司每年于印墨的花费数以百万元,能节省原始印墨的印刷方法将为一重大发现。
上文所提及的评估将不会太繁复,单凭透过调整两种印墨的比重,找出所有的可能性,藉以改善印墨的用量。评估集中于两个主要变数:印墨的混合比重(包括回收再用印墨、原始印墨及水量);以及可达至的印刷质量的标准。因此,测试成功与否,视乎能否满足下列两项要求:原始印墨的耗用量须较现行的耗用量为少;新混合印墨须达至印刷质量标准的水平。
测试的方法就是以混合出不同比重的印墨(回收再用印墨、原始印墨及水量)进行印刷,记录各种印墨的印刷特性并按印刷基准评审结果。之后,筛选出符合印刷基准的混合样本,便能找出以最少印墨耗用量提供最佳的印刷质量。日后,我们将于日常印刷过程中实施。
设定标准
我们需为测试以及日常印刷工序设定标准。混合印墨所耗的「原始」印墨必须较现行的备印墨所耗的为少。质量方面可透过实地印刷密度进行测量,密度越高,所测量的印刷品印墨覆盖相应较佳。
印墨密度读数乃以反射式分光密度仪器读取,国际标准组织(ISO)颁布非涂料胶版及活版报纸印刷标准的黑色实地印刷密度为1.05(ISO 并分设报纸柔版类别)。因此,1.05的密度为所有成功测试样本的要求水平,该水平所呈现的黑色效果最佳。更令字体与半色调以及色域与网点造成良好的对比。
至于Chattanooga 所印刷的报纸,其密度读数介乎0.98至1.18不等。过去每当在印刷过程中遇上密度下降的情况,往往会为印刷机添加较浓缩的印墨。我们的测试正要断定此举是否仍为提升印墨密度的最佳方法。
日常的印刷过程
为方便呈列测试的过程,以下乃Chattanooga 印刷过程的摘要。首先,将原始印墨泵进日用墨槽,在墨槽内混合清水及/或回收再用印墨制成备印墨。在需要时,将经混合的印墨从日用墨槽泵至印刷机内第二个管道环。印刷进行期间,印墨不断透过印刷机喷泉冲刷网纹辊。印刷因此不但不会被吸走,更可经过管道环返回日用墨槽。
「回收再用印墨及原始印墨密度不一,差距亦不能预计。就印刷机而言,出现低密度时,原始印墨可充当缓冲的角色,而印刷机同时亦可利用回收再用印墨印刷低密度的印刷品。」
待印刷完成后,日用墨槽管道环将会密封并开动清洗循环系统,为印刷机、网纹辊及印墨缸进行清洗。清洗后留下的水会排至另一个盛载槽(储水缸)以制造回收再用印墨。回收再造系统每周将所有清洗后留下的水吸至过滤系统内。作用乃分隔清水,取纳厚厚的回收再用印墨。待回收再造系统完成清洗及分离过程后,余下的回收再用印墨储存于槽内作混合备印墨的材料之用。
我们的研究涉及两项管道系统。其中一项为印刷机的印墨系统,此乃在印刷机与日用墨槽间输送印墨的桥梁并为清洗印刷机的管道;另一项系统乃设于印墨房内的日用墨槽系统。于测试中,我们视两项系统均为印墨加工及输送系统。
该等系统所进行的每一步骤均需耗一定的印墨量并改变印墨量以满足下一步骤的要求并进行输送。例如,制造商付运原始印墨后,由储存墨槽输送至印墨房制造备印墨,继而运送至印刷机备用。印刷机透过网纹辊及刮墨刀将印墨转化为一张薄片,最后将其转移至印版及纸张便可。就测试而言,我们在需要时会调校或改动该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