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像凹印和柔印所使用的那些可进行粘度调节的输送系统中,科里奥利流变仪——以获专利权的不接触Heimann方法为基础——是习惯上容易出现错误的旋转流变仪的一个新的较好的替代装置。所测量的参数是材料的密度(用超声波测量的)、流量(用泵测量)和水平夹紧的U型管的扶正力矩。粘度越低,密度就越低而且管中的流量和径向加速度就越大,这就会在所谓的科里奥利力量的冲击下,以直角对流动方向产生冲击,从而造成管子的可测量的扶正运动。
什么是粘性?
粘性是流体膜抵抗分裂的表面特有的力(即一种机械张力)。因此,粘性是对墨膜或上光油膜将会怎样分裂的一种度量。一种油墨的粘性越大,它在印版和橡皮布上的粘附就越强(这对细节的复制和网屏的开放有积极的影响),而且它的拉毛倾向就越强。为了防止来自前一个印刷机组的油墨再次分裂,如果油墨系列没有进行相应的配制,有经验的印刷工会从第一个到最后一个印刷机组逐次降低其粘性,——这就是预先规定颜色顺序的一个原因。没有哪种上光油会造成拉毛,因为它的粘性总是比油墨的低。但是,如果上光油在上光印版上粘附得比在承印物上或墨膜上更牢固就会有影响,当印刷合成材料时就是这种情况。
每个油墨系列都有自己单独的粘性∕温度比。粘性越大,当油墨在辊隙处分裂时散发的热量就越多,就需要越高的温度去使油墨工作,这反过来影响粘度。这种依赖在无水胶印油墨中尤其重要,这种油墨具有比湿胶印油墨高的粘度,但粘性相同。为了在印刷生产过程中保持最适宜的粘性范围(当粘性数值不可避免地从出厂设定值升高时)无水油墨需要在输墨装置中有某种形式的温度控制。这就是为什么在油墨桶上规定输墨装置的温度的原因。如果超过了这个温度,粘性就会过高,并能造成糊版。因此,预先规定的温度范围也被称为临界色调温度(CTT)或临界糊版指数(CTI)。它的宽度可在2 °和15°之间,从18℃左右开始,具体数值取决于制造商和应用,并且在3 5℃结束(在特别大的温度窗口时)。
粘性是如何测量的?
ISO 12634规定了测量粘性的参数。这些包括由一个可控制温度并由系统驱动的辊和一根串墨辊及靠在它上面的一根测量辊所组成的所谓的旋转式粘性计。测量辊相对于所规定的速度或每个单位时间的转动距离的偏差,指明粘性数值。尽管这些粘性数值(inko、tacko)在装置制造商之间各不相同,但还是有相关性。粘度中值一般认为在12 inko左右。印刷车间中有经验的操作者求助于其它经过验证的辅助手段,因为添加剂可能对粘性产生的影响会比数值更重要。粘性在粘附力方面也非常明显,所以可以用手指把油墨或上光油拍打在玻璃片上来进行测试。一个紧密关联的现象是拉丝。当一流体被拉伸时——在舀出时或拍打在一个表面或两个测试体(如手指)上,然后再离开时——它会形成一根长的、稳定的丝,或短的断裂的丝。丝越长,牵引力就越强,即粘性越大,在纸张或纸板上的粘附就越强。拉丝长的油墨可容易地流入墨斗,并可泵入输墨系统中。既然说了这些,还要指出的是UV和水性上光油即使不能拉丝,但都可以泵送。稀的长丝墨很容易脱离调墨刀,而且在被拍打在纸张上时有很高的粘性。稠的短丝墨很难从油墨桶中舀出。短丝墨粘附力小,但不容易出现溅墨。稀的短丝墨软,像凝胶一样,会慢慢脱离调墨刀。稠的短丝墨会粘在调墨刀上,而且会有多根墨丝同时断裂。
拉丝长而且粘的油墨具有高的屈服强度,如是UV和水性上光油则更高。这一点可用把规定容积的油墨施加在一平滑表面上并测出要用多少时间油墨停止铺展的方法来确定。流动是用测量一毫升的油墨或上光油在十分钟内垂直运行的距离来确定的。即使是具有较高粘度的油墨也应该具有不少于四厘米的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