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必胜印刷网 > 印刷故事 > 印刷人物 > 正文

“元老级”活字印刷人

时间:2012-04-06 来源:合肥晚报

摘  要:
虞孝泉第一次看到电脑排版时,感觉很神奇!

关键词: 印刷 活字印刷 制版 照排 

  今年75岁的虞孝泉老人住阜阳路合肥晚报宿舍。1958年,当时只有18岁的虞孝泉来到刚刚创建的合肥晚报社,直到1998年正式退休,这一干就是四十年。

  铅字印刷报纸

  您知道1958年的报纸是什么样的吗?和今天的报纸相比,那块头可真是大了不少,4开大小的纸张,满满当当全是文字,虽然每天只有四张,可是制作起来却相当复杂。您知道当时的报纸是怎样印刷出来的吗?对于这个问题,没有人比虞大爷更清楚了。

  从进入合肥晚报社的那天起,虞孝泉就在工厂里干起了排版的活儿。“原来印报纸的地方就在这后面。”虞大爷指着自己后院的方向告诉记者,“那时候都是手工操作。做好一个个铅字模块,稿子用方格纸誊抄好拿到排版这边来,我们就拿对着稿子拿模块一个个排好,然后再去印刷。”

  虞大爷介绍说,这些铅字模块用过几次了,上面的字就模糊了,这时候,就需要重新拿去熔化,再进行雕刻,保证每个字都有棱有角,这样印刷出来的报纸才能让读者看得清楚。

  至于那些照片和图画,制作起来就更复杂了。“美术摄影组有专门的人去外面拍照,拿回来的照片我们用酸性溶液在金属板上做出网点,再用专门的照相制版设备。从拿到照片到上机印刷,差不多要两个小时。”回忆起当年的工作,老人仍然印象深刻。

  上个世纪90年代初,电脑开始迅速普及,虞大爷表示,自己第一次看到用电脑进行报纸排版操作的时候,“感觉真的很神奇!”

  报纸定价2分钱

  “那时候每天报纸只有1万份左右的发行量,每张报纸只卖2分钱,买的人也不多。”说起报社报纸刚刚创办的时候,虞孝泉老人说当时经济上特别困难,办公室的工作人员每个月也就2块钱的茶水费,其他人就更少了。报社还要花钱约稿,给通讯员稿费,再加上印刷成本,“当时整个报社也就100多人,记者也很少,只有靠财政补贴。”

  工资虽然很低,但是工作量却特别大。据虞孝泉老人回忆,当时自己所在的排版组有30多人,说起来是每天8小时工作时间,但是如果有重要文件,就要随叫随到,不分昼夜地加班赶任务。

  后来,随着物价水平和原材料价格的上涨,报纸的定价也在逐渐调整,1角钱、1角5分钱……价格一点一点涨上去了,报纸的形态也在不断变化。尤其是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对于信息量的要求也越来越大,报纸进行了相应的版面调整和内容扩充。虞大爷指着家里桌子上的一堆报纸,笑着说:“我们那时每天就四个版面,哪像现在,一天的报纸就能抵原来将近一个月的量了。”

  晚报方便了生活

  记者翻阅了上世纪70年代末的一些老报纸,发现有不少新闻都是报道某个工厂的成就,或者是某个村子农业喜获丰收,虞孝泉老人称,这些都是时代的产物,拿现在看都可以算得上是广告了。

  在以往的印象中,广告是到了改革开放后才慢慢走进人们视线里的新鲜事物,可虞大爷并不这么看。“报纸刚发行的时候就有广告了,都是一些关于工农业生产、社会服务或者好人好事的。”虽然这些广告的量不多,但是却给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不少方便。

关键词:印刷 活字印刷 制版 照排 
热点排行
柯尼卡美能达黑白新品bizhub PRO 1200产品报告

革新化黑白数字印刷系统——拥有更全面的综…[详细]

上海紫光预推出数字喷墨印刷机PM520

上海紫光机械有限公司将在2011年11月举办的…[详细]

杭州东城图像公司推出热敏CTP和UV-CTP

近日,杭州东城图像技术有限公司重拳出击,…[详细]

大族冠华新推GH794四色商务印刷机亮相全印展

第四届中国(上海)全印展于11月14日隆重召开…[详细]

美企业推出新概念UV-LED喷墨丝网印刷机

据来自美国wxow网站的消息,丝网印刷机厂商…[详细]

柯尼卡美能达bizhub PRESS C7000/C6000产品报

2011年8月5日,柯尼卡美能达在北京展出了其…[详细]

更多知识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