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是一套复杂的工艺流程组成,是一门技术性要求很高的工作。电脑印前设计有专用的电脑软件,而在这之中存在的色彩操作处理技术对我们印刷成品的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所以对印前知识与印刷工艺流程了解得越多,设计出的作品才能符合印刷要求,不让色彩偏差影响到印刷成品的质量。
色彩作为平面设计元素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彩色图像的处理技术也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雅昌印刷1993年创立的小型印刷厂却最早提出了“印刷是文化与技术相结合的产业,是传统印刷+IT技术+文化艺术”。让我们认识到平面美术设计的发展趋势是在印刷技术和印刷工艺的基本规律统筹下进行的,它要求设计师们不仅要有高超的设计技巧和无限的创新审美意识,而且还需要全面、完整地了解现代印刷技术的特点及工艺流程,将美术设计与印刷工艺完全的结合从而造出格调高雅,赋予民族文化内涵的印刷品。
印刷图像色彩需要进行处理的原因
1.印刷品的色彩和阶调范围与原稿的色彩和阶调范围存在较大差别
首先,胶印过程并不能得到自然界的所有颜色,而只是一部分颜色,这是由于印刷过程中使用的油墨、纸张和印刷过程中的诸多缺陷造成的。印刷中实际用的黄、品、青、黑油墨在呈现颜色的范围上有缺陷,达不到理想黄、品、青的光谱吸收曲线,也就是达不到自然界真实的色彩外观。实际的油墨不仅吸收应该吸收的光谱区域内的光线,也吸收了其他光谱区域内的光线,而这种有害吸收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油墨的色相和饱和度与理想三原色差距较大,而印刷品就是用油墨来表现色调和层次的,因此油墨的呈色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原稿复制的逼真程度。用带有“额外”吸收的原色油墨来进行印刷,必然形成“色偏”而大大压缩了印刷品的呈色区域。造成油墨这种缺陷的原因主要是由于颜料和制造工艺等因素的限制而形成的,黄墨的这种“额外”吸收最少,所以呈色性能最好,品红墨次之,青墨的呈色性能最差。
其次,印刷品的高光部分是由纸张的颜色形成的,也就是说纸张也参与了颜色的形成。如果纸张的白度不同,就会影响画面高亮处的颜色亮度和饱和度,进而影响画面的色彩对比度。同样,与纸张的质地也很有关系,新闻纸为多孔性材料,油墨很容易被纤维吸收,使印刷表面产生高度的光线散射,使印刷密度降低,应该黑的地方不够黑,而平滑的、涂布过的胶版纸,油墨吸附在表面,并且光线散射极少,从而使暗调“更暗”,缺乏层次。
另外,印刷所采用的加网方法对色调的范围也有影响,在制版和印刷过程中高光和暗调处极容易被极化,也就是容易丢失高光和暗调的细节等。
综合上述原因,我们几乎没有可能使印刷品和原始图片达到相同的阶调密度范围,因此,原稿和印刷品之间的密度对应关系必须加以调整,从而使印制品呈现最佳折中效果。一般情况下,原稿的密度可以达到3.0甚至更高,而印刷品的密度只能达到1.8或2.0,其密度范围远不及原稿的密度范围,那么印刷品如何真实还原原稿,或者说如何还原得更好,这是目前印刷工艺的一个缺憾,只能对其进行压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