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一则新闻:武汉的报纸说是武汉出租车行业准备拆除车载电台,说是武汉的“汉骂”已经影响到了武汉的文明形象,武汉正在争创文明城市,因此,有行业部门认为,出租车行业是文明的“窗口”,“汉骂”的传播渠道主要是的士的车载电台引起的,因此建议,把车载电台折除,免得恶性传播。
对于这则消息,不少市民是拍手称快,可也有些市民认为,这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其实,对于城市管理者来说,这就是一个管理的问题。
万理同源,在这里我想谈谈中西医的两种观点,中医讲究的是“三分治,七分养”,注重的是对人体的综合调理,强调的是加强我们自身的免疫力,即抗病毒因子,平常我们所宣传的“是药三分毒”也是这个意思,药物的作用只是一个方面。西医的观点讲究的是很直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针对病毒采取强势压制,或是刀起病除,针对局部用药以绝后患。
那么,在本世纪盛行的管理学说是否和此有联系呢?改革三十年,MBA的学习者和实践者对于中国市场有多少促进作用?是学而致用还是断章取义,西方的案例学习了不少,但中国的企业营销案例进入西方管理教材的没有几例,我想,这里面有一个评判观点的问题,西方注重案例的战略性,而我们比较注重的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改革的号角使我们的脚步加快,在管理上面,我们的经验明显不足,按照西方成熟的管理模式,我们能走多远?因而我们的心开始有些浮躁,在前进的道路上,我们意气风发,世界离开了中国,还能叫世界吗?像这样的“豪迈之语”使我们的信心大增,学习再学习,引用再引用,但结果并不尽人意。[next]
这其中哪里出了问题?
孟子云:尽信书不如无书。这也是说明一个观点。西方的MBA教材也不过是一个案例,是建立在西方意识形态和价值观上的,有共性也有个性,是案例就有着它的可变性,我们不能以一种标准看待它,因为,企业是人做的,不同的人对于管理的执行和认识是不同的,毕竟西方只有一个韦尔奇、郭士纳、沃尔顿……以一人私力对看待整个中国,是不现实的。有时候,想校正一件事情的正确是需要时间来衡量,真理有时候并不是全站在多数人的一边。
那么,管理的本质是什么?是“疏”还是“堵”,是“快刀斩乱麻”还是“循序渐进”是注重“案例”还是“实战”?或者本来就是这两者的混合体?管理体系,东西方的管理观点是有共性和个性存在的,我们的路毕竟是要我们自己走,西方管理体系的建立到现在也不过是百年时间,而东方,特别是我们中国的儒家经商之道,适合更符合人文的理念,管理其实也是具有可持续战略和人文理念的,只不过,在现实和市场竞争的高压环境下,坐上高速经济快车的我们无法适应,从发展的角度来,东方餐饮文化中的筷子与西方的刀叉所表达的文化内涵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今于,我们正在摸索,正在打夯金字塔的基石,相信后者的管理理念更具有时代性和完整性,营销行业的专业杂志《销售与市场》,从九十年代初就一直办得不错,它让我们百万的营销人认识到了什么是推销,什么是营销,近年来,它也认识到了我们管理上的新问题,相续推出《战略版》《渠道版》《营销版》,供不同层次的营销人士阅读,与时俱进不光是口号,更多的是我们的行动。
我想,我们总是要学会长大的。管理的本质,最终还是要我们来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