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期间,常州市已初步形成市、县(区)、镇(街道)、村(社区)四级全覆盖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总投资100万元的常州图书馆市级支中心和溧阳、金坛、武进、钟楼区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支中心相继建成,常州市38个乡镇和21个街道基层服务点建成率达100%,文化信息共享工程三级网络覆盖率达96%。
市博物馆、大剧院、书画院、小剧场等一批重大文化项目相继落成,刘海粟美术馆、市图书馆、工人文化宫剧场等文化设施完成了改扩建工程。建成了圩墩遗址博物馆、常州梳篦博物馆、常州“非遗”展示馆等一批特色场馆。
常州市38个乡镇文化站全部达省标,乡镇(街道)建有达标文化站,村(社区)有达标文化室。2010年,常州市886个行政村的村级文化室建设全部达到省级标准(20平方米),面积达到100平方米的村级文化室超过80%。建成农家书屋856家,实现行政村全覆盖。
从2008年起,常州市的博物馆、纪念馆、文化馆、美术馆以及乡镇文化站等公益文化单位在省内率先向公众免费全面开放。
城市影院已达15家,年票房收入从3000万元增长到近9000万元。常州传媒大厦、报业大厦全面开工建设,武进广电中心建成。
常州市报刊出版经营总额达2.5亿元。2006年-2009年,常州市新闻出版业经济总量从36亿元增长到72.3亿元;印刷发行企业总量达到2000家以上,从业4万多人,一批较有实力的企业崛起。
有线广播电视用户从2006年的71万户增长到103.5万户(其中数字电视用户达84.6万户),通村率达100%,入户率达94%。广播电视数字化整转全面实现,移动数字电视和手机电视开始试播。
2011年7月1日,江苏省首家电视图书馆——常州电视图书馆701频道开播,市区40多万数字电视用户可在荧幕上免费享用市图书馆的数字图书、报刊、讲座、多媒体课堂等丰富馆藏资源。
更为可喜的是,常州市积极参与公共文化建设的社会力量逐步壮大,公共文化服务主体进一步多元化。武进百兴艺术团成立以来,每年送文艺演出下乡超过了200场。据悉,常州市目前成熟的民间文艺社团有200多家。
常州图书馆采取与企业合作共建模式,由企业投入场地和资金,图书馆负责业务建设,成立了天合光能图书分馆、运河五号图书分馆、上书房图书分馆等多家分馆。
民办美术馆、博物馆的涌现,开启了百姓通往艺术“殿堂”之门。常州市目前成立了近30家民办非营利性的美术馆、书画院、博物馆。
常州市未来五年中,将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到2015年,国家一级图书馆、文化馆的比例要达100%。常州市公共图书馆藏书总量达到人均1.5册。美术馆、博物馆、纪念馆等免费开放进一步提升服务。培育30支社会、民间特色文化团队和30家民间博物馆、艺术馆等。常州市还将鼓励和支持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兴办各类非营利性质文化设施,并开展星级农家书屋创建活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