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80年代的深圳印刷业,“四大天王”(嘉年、美光、旭日、天明)的说法在坊间广为流传。他们被视为深圳印刷业先进水平的表率和旗帜,不仅表现在与国际接轨的技术、装备引进上,更体现于其现代化企业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他们的到来为在僵化机制下运行多年的深圳印刷企业乃至全国印刷业,输入了一股新鲜的空气。
一位曾在“四大天王”工作的人士清楚地记得,自己进公司的第一个月,就和数位新入职同事一起接受了十几名中外印刷专家的轮番培训。他至今还保留着在第一天上培训课时用过的笔记本。
这一幕成为早年在深圳打拼的印刷人的共同记忆。在这些观念开放、具有现代化管理氛围的外资企业中,他们接受了最系统的专业培训,提升了专业素养,有机会接触最新的技术与讯息,了解现代化企业的运营模式。很多人从那里完成了从普通员工到基层乃至中高层管理者的蜕变,为日后的自主创业打下基础。
在“试验田”上精耕细作的外资“拓荒者”,成为“深圳印刷”迅速崛起的驱动力。短短几年,全国各地的书刊杂志上都能看见“深圳印刷”的身影。而积极进入的外资力量也逐渐在深圳印刷业的发展进程中扮演主导者角色。在奠定“深圳印刷”全国中心地位的90年代末期,深圳共有三资企业224家(1998年数据),实现产值52.4亿元,占据深圳印刷业总产值近67%的份额;在投资规模上,不少企业注册资金超过1000万美元。
进驻深圳的外来资本早先多以合资形式建厂,随着投资、运营环境的成熟,采用独资模式的外资企业日渐增多,并成为主流。这一趋势同见印刷业。像80年代,口碑颇佳的“四大天王”,均有日资或港资合资背景;而到了90年代初期,深圳中华商务、利丰雅高(深圳)、鸿兴(深圳)、星光(深圳)、凸版(深圳)、力嘉等一批新建企业,则为外商独自身份。据官方发布的统计数据,深圳印刷业260多家(2005年数据)三资企业中,外商独资企业超过半数。
在这些由港资、日资、美资、台资等外来资本组成的多元化资本阵营中,毗邻香港的地缘特点使得港资“不无意外地”脱颖而出,成为外资力量的主要构成。《深圳印刷产业发展状况白皮书》显示,2005年港资印刷企业(含澳商)数量占比、投资占比、资产占比和工业产值占比分别为62.86%、81.23%、86.93%和82.10%,远远超过其他地区独资的外商投资企业。
“他们的管理再加上设备,带动了整个深圳印刷业的发展和提升。很多企业通过他们慢慢意识到管理和设备的重要性,开始大量引进国外设备,引入先进管理模式。”一位见证了深圳印刷业从零起步到意气风发历程的人士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