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召开的2011全国县域经济科学发展交流年会上,福建晋江市继续名列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十强,位居第七。
从民营经济激情迸发,到“品牌之都”名扬天下,再到资本市场“晋江板块”风生水起……晋江以连续17年“领跑”福建县域经济发展的骄人成绩,不断发展和提升着“晋江经验”的内涵。
进入“十二五”开局之年,晋江再次展现出敢为人先的排头兵精神,“建设经济强市、打造幸福晋江”成为晋江“十二五”的发展方向。这一方向,直指民生福祉是经济增长的根本目的和最终归宿,而通过改善民生,促进形成内外需协同拉动经济增长的格局,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
转型升级“晋江”动力
“晋江人敢为人先、敢争一流,这种创新的精神、争先的激情是晋江最大的优势。”晋江市委书记尤猛军在此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正是因为有了这种精神、这种激情,才有晋江今天的局面。在他看来,这种创新的精神、争先的激情是晋江发展最大的优势,得以造就晋江今天良好的发展态势,也必将成为晋江今后攻坚克难、奋力前行的不竭动力源泉。
今后一个时期里,晋江将朝着建设“现代产业基地、滨海园林城市”的基本定位,围绕产业、城市建设、环境整治、民生保障等一系列总体规划,逐步实施“产业提升”和“城建提速”的发展策略。
对于晋江而言,“转型升级”可谓重中之重。在传统产业提升、新兴产业培育上,晋江发展的思路日渐清晰。未来五年,晋江将逐步实施传统产业升级计划,包括强化自主创新,深化品牌经营和资本运营,,建立一批品牌工业园,整合、完善产业链等。
在发展新兴产业方面,晋江将制定新兴产业促进政策,引进战略性项目,并依托已落地项目,完善配套、延伸链条,努力实现产业化、规模化;重点建好省级装备制造业基地、国家级印刷产业基地、做大做强光伏产业、建好国家体育产业基地,同时还将实施服务业5年超越计划,促进第三产业质量提升、发展提速、比重提高。
城乡一体携手跨越
已经连续17年高居福建县域经济“排头兵”的晋江,2010年实现生产总值908.7亿元人民币,财政总收入达100.23亿元。但长期以来,晋江的城市建设严重滞后,给人留下了“城市不像城市、农村不像农村”的尴尬印象,城市建设管理的落后已经严重制约了晋江经济社会的发展。
去年开始,晋江启动了史上最大规模的改建工程,至2010年底,晋江共启动城建项目480个,完成拆迁441万平方米,完成征地9.5万亩,投资达288亿元人民币。
如此大规模的拆迁,难度可想而知。在“政府主导、市场运作、自求平衡、滚动发展”的城市发展和经营理念下,晋江创新的采取了“七个同步”(即同步推进项目策划、规划设计、征地拆迁、手续报批、招商引资、安置房建设和配套设施建设),立体运作,交叉推进。
正因为颇具新意的高度“同步”,房子刚拆完,成本很快就能回收回来,保证基础配套设施、安置房、教育文化配套等能及时跟上,而“组团式推进、集团式作战”亦保证了城建的整体速度。
如今,晋江城市建设“九大组团、两大体系”已经全面拉开,大批项目也进入实质性施工阶段;通过功能化分区,从各个城镇腾出更大的空间,用来做工业、做绿化、做生态,实现城乡一体化建设大步迈进。
社会管理情暖人心
民营经济活跃、企业众多的晋江,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90多万打工者,加上目前在晋江各中小学校就读的14万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晋江的流动人口人数已超过100万。今年7月1日,晋江在全省率先正式启动“居住证”制度,推动外来常住人口变成“新晋江人”。首批1200多名流动人口,陆续领到了居住证或临时居住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