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撕书释放压力”、“买书即有机会赢得百万大奖”、“本书988元限量珍藏版附赠10克金条”……如今,诸如此类“博眼球”的广告词充斥着书市。数字阅读的异军突起,无可争议地挤占了传统纸质图书的阅读市场,面对这一形势,不少作者和出版商“独辟蹊径”,给纸质图书穿上华丽绚烂的外衣,希望通过多变的内容、立体化的形式、互动的交流吸引读者的眼球。这招真的能拉住读者吗?过分炒作是否与阅读本意相违背?
花样繁多噱头做足
近日出版的一本《好玩的书》颇具噱头,除了教授独创玩法外,出版方为了与读者互动,称读者通过阅读图书可以获得礼物,让朋友聚会更热闹,甚至获得异性的青睐。其中,“撕书”也是卖点之一:“你可以撕掉它,把它漂流出去、当作道具,它可以逗你笑、随便你怎么折腾……”出版方为了书籍大卖,可谓费尽心思。
“谁能打开20位的密码锁,谁就是大奖得主!”另一本互动寻宝图书《天道密码》则告示读者:可以边读书边寻宝,结合小说内容破解密码,解密成功可获得百万元大奖。出版方称,图书阅读2.0时代需要与读者互动,让阅读从过去单一的被动“接受”转向主动“探索”。“28元买一本书,小说本身也很好看,读者动一下脑筋解密,说不定就会中奖。”文汇出版社资深编辑朱耀华认为,在当前的态势下,有奖阅读让读者获益,出版社又可扩大销量,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
取悦读者买账不易
近年来出版社纷纷改制,脱离了体制的保护,如何生存便成为摆在出版社面前的一道考题。朱耀华表示,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文化市场,出版社要想求得生存,必须根据市场现状搞活经营,扩大利润。为了赢得市场、吸引读者,除了坚守职责做好传统图书的出版外,也要考虑新媒体、读者互动等问题。阅读对象在变,做出版不能“死守”传统一成不变。此前文汇出版社举办“手机小说大赛”、推出有声读物等,设置图书“百万大奖”也是与时俱进的一种举措。
出版社做足噱头,吸引眼球,读者真的就买账了吗?某高校中文系研究生林寒有自己的一套购书单,平时会根据导师和朋友的推荐介绍做选择,很少关注书市的宣传;白领余小姐说,逛书店偶尔会翻翻“标题党”类的书,但真正购买还是会考虑自身需要。书店销售人员告诉记者,畅销书种类很多,比如,文化大家推出的新书、网络走红新人的自传、养生健康理疗类的书籍等等,一些新书宣传造势很大,但是读者未必买账。据了解,亮点十足的《好玩的书》在书店销售平平。可见,噱头足不一定畅销。
内容为王回归本位
图书市场不景气,出版社无奈之下玩噱头,这是否就是“拯救出版”的妙招?上海文艺出版社总编辑郏宗培认为,书商面对市场现实的窘迫,往往“功夫花在书外”。年轻人曾经是传统读物的最大消费者,现在流向了多媒体、数字媒体领域,图书出版社为了拉回这么一批青年读者,“好玩”、“有奖”、“珍藏版纪念品”都是相应的举措。“但是变着花样出书不是长久的解决办法。无论是数字电子还是传统阅读,图书最重要的是内容和题材,内容为王,书是让人来看的。我们要回归阅读本位,提升出版内容,才是出版人应该多考虑的重中之重。”
专业人士认为,从发达国家的图书市场状况来看,传统图书不会消亡,总有一批优质读者坚守,纸质书只有保证内容质量,才能留住阅读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