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媒体行业,香港地区与英国长久以来的媒介传统有许多相似之处:自由竞争、抢夺信息、互相“抨击”等等,这些因素催生了香港新闻界特有的“狗仔文化”。新闻从业员生存压力巨大,常常为了获得独家消息而用尽各种令人匪夷所思的方法。
“冲锋陷阵去偷拍”
香港新闻界准入门槛比较低。用很少的钱及很简单的手续就可以注册一家媒体开始经营。
部 分新闻从业者并没有获得相关专业资质,报社老板似乎更看重其是否具有一种“搏命抢消息”的职业精神。因此,不少香港新闻记者起早贪黑,守在名人政要、明星 名媛可能出入的各种场所,使用偷拍、录像、监听等手法获取哪怕只有“一个瞬间”的独家消息。就算被发现后遭到驱逐,也要有“不挠”的斗志继续冲到前线追拍 一些非常隐私的镜头。
“找同行拿消息”
因为报业的竞争实在太大,各大报纸都要求记者编辑能找到独家头条,并以其头条或相关消息够不够爆炸性作为衡量标准。如果别的报纸爆出的消息,自家报纸有所遗漏,记者会面临巨大压力。
这使得香港报业内部常常会出现一种奇特的现象,即从属于不同媒体的新闻人员,在跑线索的过程中碰头或联络,大家坐在茶餐厅,将搜到的线索互相“帮补”一下,以便轻松回报社交差。
香港早有行内人士批判此种行为,认为这样做令不少重要新闻的来源变得不再真实可信,甚至是“以讹传讹”得来的,记者根本没有实地去采访求证。
“花钱买线人”
香港不少媒体的从业人员,都有自己在各行各业的“线人”,针对一些突发的名人新闻、社会新闻,他们也可以找到途径去接触到某些关键人物,花钱去买一些重要消息,或者买到一些重要机会“套取消息”。
当然也有少数掌握重要信源的人在多家媒体间“估价而卖。”一家在香港和台湾都办得风生水起的畅销花边报纸,曾经就一起青年烧炭自杀的案件做过大幅报道,并刊 登了独家照片,引起全城轰动。当时警方已经下令封锁现场,但该报记者在封锁前用了一些方法偷偷进入现场,移动死者尸体以供拍摄特写照片。这不但破坏了案发 现场,更侵犯了死者的个人私隐。
目前,香港法律还并未针对新闻界出台正式的“隐私侵犯”类法律法规,只有个别类似“新闻职业道德规范”来进行约束,因此根本无法杜绝为了抢夺信息源而作出一些侵犯公众隐私的行为。
记者去年曾统计过2009-2010年《苹果日报》及《明报》所有社会版涉及侵犯个人隐私的报道,两份报纸的报道都存在对个人私隐的侵犯,前者对隐私侵犯的频率更占据其所有报道的一半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