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16日,鲍德斯因负债12.9亿美元且无法向出版商支付巨额欠款,正式宣布申请破产保护。同时将很快关闭旗下642家书店中的约200家,遣散19500名员工中的6000人;并且若不能与相关地主就债务问题达成妥协,还将再关闭75家门店。
美国华盛顿第17街和第18街交汇的街角一家鲍德斯书店在门额上张挂了巨大的黄色横幅,以超粗的黑体字宣告“关店在即”,每个字母高近1米。橱窗内则以红底黄字的海报,招徕路人入内扫货,上书“全面清货!”许以高折让利,新书和新DVD一律8折,新杂志一律6折,新台历一律1块钱1本,爱书人蜂拥而至。
面对这多年不见的销售盛况,店家和读者却难免感到伤痛。因为前者即将失业,后者将可能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失去一处选书、买书,以及喝着咖啡悠然读书的好去处。更糟的是,这里的街角或将永不再有书店。
2010年7月20日,广州购书中心的三联书店里,图书架上贴满了“打折”的条幅。工作人员甚至还在把“1折”的标签往图书上贴。墙壁上的告示写着:“本店因故经营至2010年7月31日结业,为答谢广大客户对广州三联书店的厚爱,从2010年7月15日起,全场图书优惠销售。”
这是广州第一家三联书店,早在1994年就落户于此。谁也不会想到,10多年之后,在许多读书人心目中有极高地位的,倡导生活、读书、新知的三联书店,已落得关门的结局。事实上,在这之前,三联书店在广州已有五羊分店、环市东分店先后关闭。目前广州只剩下流花店和增城店两家分店。
看着贴在广州购书中心三联书店门口的告示和忙碌挑选打折书籍的顾客身影,他们也许并不知道,这只是民营实体书店没落的一个缩影。不久的将来,在传统与数字愈演愈烈的战争中,或许会有更多实体书店悄然谢幕。
实际上,早在2010年初,随着北京中关村的“第三极大厦”招牌被卸下,这表示打着“全球最大全品种书店”标语的第三极书局也倒下了。据公开资料显示,在3年多的时间里,第三极书局亏损近8000万元。另外还有席殊书屋,曾经的全国最大的书店连锁企业,高峰时门店遍及30多个省区市的400多个城市,如今却面临600多家加盟店或倒闭或更已换招牌的窘境。
据来自中华全国工商联合会书业商会的数据显示,在过去10年的时间里,有将近五成的民营书店倒闭,而倒闭趋势还在加剧。
[next]
事实上,自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2009年蔓延到几乎全部主要经济领域的大萧条,以及2010年疯狂发展的电子书业务,这一连串的冲击下,实体书店是在不堪重负了。甚至有人在谈到实体书店未来的走势时,悲观地表示,也许在不远的将来,只有那种卖盗版书的10元小店可以活下来。
据业内专家分析表示,营业面积超过5000平方米的书店,仅是高昂的房租就将让其难以承受。同时,自2008年年底根据国家发改委及环保总局的要求关停约550万吨落后造纸产能之后,直接导致了低档文化纸供不应求,纸张价格大幅上涨。此外,物价上扬、用工成本普涨都使得图书价格也随之水涨船高,因此导致一些出版社采用减少图书印刷总数、减少库存备货、或干脆不备货以保维持图书出版基本利润,这样必然影响到书店一部分潜在的购买客户群,书店进不到货,销售量增长必然受限。在高租金和低利润的双重打压下,实体书店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
此外,网上零售业务和电子书对实体书店造成的冲击亦不可小觑。据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已经有超过1亿人在网络上看书,同时电子书销售增长了164%,总销售额高达4.41亿美元,成长速度相当惊人。而网上购书的最大优势就是实惠、便捷,一般书籍在网上购买均可打6至8折,能为消费者节省5到15元钱,受到很大一部分青年消费者的青睐,从而又分走了实体书店利润的一杯羹。
读者对图书的敏感度也是不容忽视的,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图书并不属于生活必需品,一旦价格出现调整,读者对图书的需求慢慢的就会偏向网络打折书籍和可以提供免费阅读的电子书籍,逐渐从日常支出部分被削减。
笔者认为,虽然高租金、低利润、网络销售、读者消费能力都是实体书店不得不面对的压力,但如果实体店一味的破产、倒闭着实是一种逃避行为。业内专家建议,可以主抓畅销书,其他图书退到次要位置,以不断充足现金流;针对部分图书价格上调,书店可以在保证品种齐全的情况下,少量削减部分常规图书品种数量,从而减少图书滞销,减少退货率,尽量规避价格上涨带来的成本风险;对于一些内容无需改变的工具书、历史经典图书,书店尽量供应价格不变的老版本以吸引读者,来规避价格上调导致读者流失的风险,尽量提高图书实际销售册数,提高单位面积的图书销售率。或者可否与网络零售业务和电子书化敌为友,网络搜索积累读者群,实体店提供书籍,两者兼顾让网络实体化,实体网络化呢?
但愿以后再谈到实体书店未来的走势的时候,让“只有那种卖盗版书的10元小店可以活下来”的声音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