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必胜印刷网 > 头条新闻 > 头条目录 > 正文

打造安全健康食品包装印刷产业链

时间:2010-12-08 来源:必胜网

摘  要:
当印刷业与食品业产生交集并相互渗透时,“安全”便成为了一个必不可少的关键词。食品包装被誉为食品特殊的“添加剂”。因此,为确保食品特殊“添加剂”天然、无害的特性,食品包装印刷业毋庸置疑承担着无法 ...

  当印刷业与食品业产生交集并相互渗透时,“安全”便成为了一个必不可少的关键词。食品包装被誉为食品特殊的“添加剂”。因此,为确保食品特殊“添加剂”天然、无害的特性,食品包装印刷业毋庸置疑承担着无法被替代的责任。

  在相关法规的建立、有效监管系统的运作、健康安全的理念、主流技术的应用等方面,中国食品包装印刷市场与国外同类市场形成了对比并由此迎来了发展的契机。在全球尖端技术无差异以及技术引入异常便利的今天,市场中一切差距的形成及发展脚步的速度,均取决于人的因素。

  法规差异形成贸易壁垒

  在食品包装的印刷工艺及所用材料的限定标准上,发达国家早已采取了多种措施来规避食品包装在印刷过程中存在的潜在风险。其中的一些要求,已成为目前一些发达国家实施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手段之一。比如,欧盟已制定了食品包装印刷油墨的最大迁移值标准,规定食品包装印刷油墨材料中的一甲基二苯甲酮及二苯甲酮的总迁移极限值低于0.6毫克/公斤,4-甲基二苯甲酮及二苯甲酮的总迁移极限值低于0.6毫克/公斤。

  从关爱生命的角度来看,全球消费者对食品包装印刷安全的需求从来都是持续而无差异的。但是不可否认,现阶段我国在食品包装印刷领域的立法进展依然处于停滞状态。事实上,从散装食品过渡到成品包装,我国食品生产企业进行规模化的食品包装、印刷生产的历史尚不长久,国内为保障食品包装印刷安全而出台的法律尚为空白。据统计,当前在国内市场上出售的食品中,有90%的产品包装印刷工艺普遍使用了含苯类(甲苯、二甲苯)溶剂的油墨。这类不能满足发达国家食品安全标准的现状长期存在着,因此中国食品对欧美等发达国家市场的出口也因包装印刷问题而屡屡受阻。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将针对食品包装印刷的法规作为技术性贸易措施来提高进口食品的门槛,为中国一些食品出口企业带来了很大的风险和影响。而在国内尚属空白的法律环境下,消费者将为不符合安全印刷标准的食品而直接支付健康的代价。在此背景下,我国食品监管领域中的相关部门应尽早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深入研究、及早制修订相关食品包装材料成分迁移的限量规定与检测方法,帮助食品生产企业通过欧美进口国针对食品包装环保法规的严格检验,尽可能地帮助企业规避出口风险。

  有效监管体系大有不同

  在相关法律法规制度的欠缺之下,国内国外食品市场中有效监管体系建立和运作的差异也由此而形成并持续扩大。

  美国食品市场对于食品的监管具备两个特点:严格立法、透明执法。在美国严格的立法体系之下,与食品包装印刷安全相关的《联邦食品、药物和化妆品法》(FFDCA)、《联邦肉类检验法》(FMIA)、《禽肉制品检验法》(PPIA)、《蛋制品检验法》(EPIA)、《食品质量保护法》(FQPA)、《公共健康服务法》(PHSA),以各企业中执行的HACCP管理技术监管体系和完善的缺陷食品召回制度为具体执行方式,由专门机构——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实行核心监管。更值得借鉴的是,美国在各地方、州、联邦政府等多级层面建立起了监管食品安全的一种相互制约、交叉、立体的监控和防控体系。这一有效体系的建立和运作,使得一切危害食品安全的潜在威胁,在透明的监管网络之下无所遁形,同时也覆盖了对食品包装工业中的一个细分领域——食品包装印刷安全的有效监管。

  相比之下,国内市场对食品生产及流通过程中的监管体系,事实上尚未建立及发挥功用。在有限的监管体系之内,我国市场对食品包装安全的监管也屡现盲区。在当前针对食品印刷包装有害成分的界定方面,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只对允许使用的原料做出了规定,而对不允许使用的材料则界定欠缺、模糊,并且缺乏严谨的监管方式及检测标准。以在食品包装印刷过程中最有可能给食品安全带来潜在威胁的油墨的使用而言,目前国内大多数食品包装上使用的油墨本身含苯,并且使用了含有甲苯的混合溶剂稀释油墨,因此苯元素的残留问题更加严重。在监管不利的环境中,虽然出口企业需要迎合国外市场对苯残留含量的严格限定,但是苯元素的限量、控制对于生产企业而言异常艰难。高额的苯检测费用和立法监管的不力,为食品包装的印刷安全性平添了风险。

  回归安全、天然的理念

  安全、健康的食品生产体系的建立,需要制造链各个环节的全方位参与和配合。以食品的安全为最终的考量标准,食品包装印刷工艺可对食品造成的威胁的原因主要来源于如下的三个方面:包装材料(纸盒、纸板、纸箱)中的有害物质和油墨中有害成分对内装食品的渗透和迁移;印刷工艺中有害成分(如上光油)在食品成分中的参与,以及相关黏合剂有害成分对食品成分的介入。

  以产品设计环节为例。在建立安全、天然的食品体系方面,先进的潮流趋势仍然来源于国外市场:最讲求包装时尚的日本食品市场,要求食品企业在印制食品包装时必须使用醇溶油墨取代甲苯溶油墨,并严格限定了儿童食品包装所用油墨的颜色,以规避过度复杂的包装形象设计为内装食品带来的风险;欧美国家则在探寻食品包装的实用性方面给出了经典的范例,这些创新的设计理念屡次让知名的包装界设计大奖名至实归。惯于消费“快速即食消费食品”的美国市场将过度包装视为浪费资源的一种表现,“方便、实用”成为了最为朴素的创作真意。来自国外市场的先进设计理念规避了更低层次的表象性设计,色调简洁的产品使得更为环保的柔性版印刷技术在欧美地区深受欢迎。

  在我国食品市场中,当前,伴随着国内食品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大多数食品生产企业在确保食品自身质量的前提下,均希望能够塑造自身产品与同类产品的差异化特征。但遗憾的是,这一进步理念的创生和蔓延,最终成为了低价竞争策略之后的又一个落入窠臼的方式——盲目追求包装外观的新颖独特,进而忽视了科学的包装设计本身应具备的功能——天然、安全、人本,以及保护产品。大量不实用、无价值、应用凸版印刷方式、使用甲苯溶油墨的包装充斥着食品市场,特别是节假日超市的货架之上。这些繁琐的设计,在增加了包装印刷成本的同时,更为内装食品带来了安全隐患。看透繁华锦丽才可回归人本自然。在中国食品市场及食品包装印刷领域中,天然、安全、人本的包装设计理念的建立尚需时日。

  技术差距及改进总方向

  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包装印刷与食品安全的关系问题,已为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重视。绿色、清洁、环保的食品包装已成为我国食品包装印刷及其相关行业所共同争取实现的目标,同时也是共同面临的技术难题。从对食品包装印刷成品构成威胁最大的污染源来源途径——油墨的使用、印刷工艺的选用、印刷品上光油及黏合剂的应用角度来看,如下四点建议,可作为实践绿色、清洁、环保的食品包装的参考手段。

  一、严格规范油墨的使用

  油墨是食品在包装印刷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基本材料,也是食品污染的主要源头。由于我国在食品包装油墨的立法尚属真空状态,受欧盟一些国家对进口食品的严格法规影响,为了食品包装的安全,我国食品印刷业需逐步将当前所广泛使用的含苯油墨改换为采用无重金属、无有机溶剂的合成颜料和合成树脂制成的油墨,并确保食品包装在印刷后,油墨中的溶剂全部挥发,油墨的固化彻底。

  二、优先发展柔版印刷术

  纵观国外食品包装印刷市场,柔印工艺得到了相当广泛、长期的沿用,这主要是由于柔印工艺在环保、卫生、安全等方面具备比凹印工艺更大的优势。柔印工艺所用的水性油墨的稀释剂为水和乙醇,属于无毒性溶剂,安全系数较高。近几年来,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和企业社会责任感的不断提升,无论是从自身利益或从全球利益角度出发,柔性版印刷工艺均应得到更长期、持续的发展和创新。在我国食品包装印刷市场,虽然凹印技术仍是当前市场中的主导技术,但柔性版印刷工艺在食品包装印刷业的应用比例,正在不断攀升。

  三、选用最适宜的上光油

  上光油中的溶剂,是造成包装物表面涂层有机物残留、不符合食品包装要求的主要原因。当前,被我国食品包装印刷业所广为应用的、采用甲苯对溶剂进行稀释的溶剂型上光油容易给环境带来污染,也会危及到操作人员的安全和健康。借鉴欧美市场的先进经验,从食品安全、卫生的角度出发,水性上光油更加适合食品包装成品的印后加工工艺,更值得我国食品包装印刷业所广泛采纳。

  四、合理选择包装黏合剂

  由于黏合剂成分和特性的不同,其对食品包装印刷品的影响也截然不同。用于食品包装的黏合剂,必须无毒、无味、无苯类有机溶剂,以确保包装物和食品不受到直接或间接的污染。因此,从健康、安全、卫生的角度出发,我国食品包装印刷业应逐步过渡到采用水性黏合剂以替代传统的溶剂型黏合剂。

热点排行
柯尼卡美能达黑白新品bizhub PRO 1200产品报告

革新化黑白数字印刷系统——拥有更全面的综…[详细]

上海紫光预推出数字喷墨印刷机PM520

上海紫光机械有限公司将在2011年11月举办的…[详细]

杭州东城图像公司推出热敏CTP和UV-CTP

近日,杭州东城图像技术有限公司重拳出击,…[详细]

大族冠华新推GH794四色商务印刷机亮相全印展

第四届中国(上海)全印展于11月14日隆重召开…[详细]

美企业推出新概念UV-LED喷墨丝网印刷机

据来自美国wxow网站的消息,丝网印刷机厂商…[详细]

柯尼卡美能达bizhub PRESS C7000/C6000产品报

2011年8月5日,柯尼卡美能达在北京展出了其…[详细]

更多知识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