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必胜印刷网 > 行业纵览 > 行业热点 > 正文

论道产业集群

时间:2010-11-24 作者:姚松 来源:必胜网

摘  要:
  作者:北京顶佳创世纪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姚松   1、区域产业空间布局理论   聚集和扩散是产业在空间集中分布及扩散发展的生产力布局方式。对空间聚散的研究,主要有三大派别,一是以法国经济学家佩 ...

  作者:北京顶佳创世纪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姚松

  1、区域产业空间布局理论

  聚集和扩散是产业在空间集中分布及扩散发展的生产力布局方式。对空间聚散的研究,主要有三大派别,一是以法国经济学家佩鲁(Perroux)首先提出,后经布代维尔(J.R.Boudeville)发展完善的增长极理论(Growth Poles)。二是瑞典经济学家缪尔达尔(Myrdaxl)“二元经济结构”、美国经济学家赫希曼(Hirshman)“区域增长传播理论”和新古典主义“核心—外围”理论为基础的“梯度推移发展理论”。三是借鉴现代物理学辐射原理提出的经济发展辐射理论。三种理论思路基本上一致,都是从地区之间产业发展要素的聚集和扩散来研究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强调了产业地区间传导主要是通过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来实现。

  由于地区内资源赋予和区位发展条件的差异,地区经济结构总是呈现为“核心—边缘”结构,地区经济发展往往首先表现为产业组织在共同利益驱动下向资源赋予丰富和区位发展条件优越的核心区相对集中,形成产业聚集区。

  产业组织在核心区相对聚集形成规模经济,实现聚集效益,并带动为它们服务的相关产业的发展;而产业聚集发展到一定阶段,由于产业组织和人口高度集中,导致聚集经济边际收益递减,部分产业组织的经济活动便会向边缘地区扩散,通过拉动和扩散等方式对边缘地区产业发展产生积极影响,推动次边缘地区经济发展。

  2、集群化布局理论

  对产业集群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纪末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A.Marshall)提出的“产业区”理论,胡佛(E.V.Hoover,1948)、利奇腾伯格(R.M.Lichterberg,1960)、亨德森(J.V.Henderson,1984)等人都对产业集群作过专门的研究和论述。

  国际上关于产业集群的研究,主要在发达国家中进行。研究竞争经济学的管理专家迈克尔.波特对产业集群做了深入研究,形成了代表性的理论。波特把“产业集群”定义为:在某一特定区域的一个特别领域,存在着一群相互联系的公司、供应商、关联产业和专业化的制度和协会。总之产业集群以专业化为基础,是具有竞争优势产业的共同特征。而产业集群的演进过程就是产业集群规模扩张和素质提升的过程。产业集群规模扩张主要是产业集群内企业组织的成长,产业集群素质提升主要是产业集群内部企业组织结构的优化,协同分工体系的形成。

  放眼工业史,我们能够看到瑞士制造的手表享誉全球,但瑞士钟表企业却绝少将所有部件全部由自己生产。他们一般都是家族企业,有的专注表壳,有的专注机件,有的专注表面,手表100多件零件,可能由数十家专业厂家提供,这些企业相互间形成了配套稳定、分工协作、就近生产的产业集群,数百年来一直闪耀着夺目的光辉。

  3、北京印刷产业的产业集群

  在业已事实形成的北京外环印刷产业带的布局上,之所以还要提出印刷产业集群的布局,这是行业发展的现实需要。

  从行业发展来看,集群化发展对于产业的迅速发展和壮大具有很强的优势。首先集群化布局能够产生外部经济效应,降低交易成本。集群内企业根植于地方社会网络之中,企业间可以共享区域内基础设施、政府服务等公共资源,降低使用成本,并且企业地理临近,容易建立良好的信任和信誉关系,促进企业间尽快达成并履行合约,有助节约交易成本。其次,集群化布局有利于发挥技术和知识溢出效应,增强产业技术进步能力,降低技术创新风险。集群内企业间彼此接近,竞争的压力使企业在创新方面你追我赶,刺激了企业家的创新才能,增强了创新动力。企业间通过实地参观考察或面对面交流,强化学习和模仿效应,加快技术创新扩散。此外,集群化布局有利于发挥品牌与广
告效应,增加有效供给,创造需求。集群内企业通过发挥群体广告效应,产生一批拥有良好形象和著名品牌的企业,形成区位品牌,提高服务对象对服务的信任度,增强服务对象对服务的购买欲望。

  在大兴区内,印刷产业已经呈现出密集发展的集聚态势,仅大兴工业开发区(以北京纸箱厂为代表)、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德宝商三印刷、华联印刷、盛通印刷、新华印刷厂等为代表)、旧宫镇(以宝岛印刷为代表)、黄村镇(以河南出版集团生产基地为代表)及西红门镇(以顶佳印刷、佳信达印刷为代表)等若干镇域范围的周边就分布着数百家印刷企业及相关的上下游企业,加上地处黄村的北京印刷学院、印刷博物馆等,这些点、面相互关联,彼此呼应,东西横向从亦庄至芦城,南北纵向从西红门到庞各庄,在大兴内也已经形成了一条相对清晰的产业聚集带,给大兴印刷产业集群的建设奠定了基础条件。

  【下页精彩提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next]

  4、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印刷产业集群的典型案例形成于寸土寸金的香港,在香港有几个颇具代表性的“印刷城”,例如:富诚工业大厦,位于港岛西端的柴湾利众街,距港岛线柴湾站(地铁尾站)仅一箭之遥,走路只有1分钟的距离。随着香港地价的起飞,中环、湾仔、北角的印企,纷纷寻找偏安之地。偏远但交通方便的柴湾区工业地带因此大受欢迎,成了印刷企业群的聚集地,富诚工业大厦就是其中一座印刷城,它分A、B座,设有停车场,车位充足,每座楼高24层,每座都有1部客梯、3部货梯,装卸货物非常方便,每层有4个单位,每座楼是96个单位,每单位3,500尺左右,租或买都很适合印刷小企业的胃口。

  对家底并不丰厚的中小印刷企业而言,印刷城的群居生活大大降低了企业的物流成本、时间成本、管理成本。印刷城内完整的产业链条使中小企业无须出门便可找到可靠的合作伙伴,在相当程度上化解了物流难题。而且,印刷城提供的运输服务也为无力自办运输的中小企业提供了方便。任何印件,足不出城,风雨无阻,一气呵成,实际上总成本效益很高,完全可以支持薄利多销。

  印刷行业的特点是工序多,技术密集,需要上下游企业的协作,生产流程的效率关联着企业的效益,富诚印刷城中至少有印刷厂45家,上游的分色、制版、打稿公司6家(其中有的还能承接海外出版社业务及CTP输出),下游的装订加工厂7家(其中有的公司带2条精装线),另外还有烫金、覆膜、模切、丝印的专业厂,构成了一座海陆空兵种齐备的航空母舰。碰到业务,相互合作,一呼百应,各展所长,群起围攻,这体现了产业集群的竞争力。

  最早时,印刷企业在这几个印刷城的集聚只是中小企业寻求低成本运作的一种自发行为,但在群居带来的集群效应日渐明显之后,产业集聚也带上了自觉的色彩。处于发展中的香港中小印刷企业往往专注于印刷产业链的某一个环节,几十乃至上百家印刷企业集聚在一起,为不同专长企业间的互补合作提供了便利条件,有利于集中各家企业的印刷生产力,承接一些单凭一家企业的实力难以完成的业务。这种几家企业合作完成某项业务的情况,在香港被形象地称为“联手杀牛”。

  在“联手杀牛”的运作模式之下,印刷城内的企业就犹如大型企业的一个个车间,在项目主持人的调度之下,相互配合,有条不紊。

  有一篇有关富诚印刷工业大厦的文章中,介绍了城内企业“联手杀牛”的本领:一本大16开本,厚768页,48个印张,印数高达15万册的招股书,印装工期只有2天,若用2台印刷机24小时通宵印刷,需27天才可印完,即使在大型印刷企业也很难保证按时完工,但项目主持人却同时调动富诚印刷城内的18台印刷机,最后保证了项目工期。

  “联手杀牛”的做法体现了香港印刷业雷厉风行、全力以赴、力拔千钧的精神。其一诺千金的信用常使客户产生刻骨铭心的印象。厂家们忙完这承诺,又马不停蹄加班加点去完成下一个承诺,充分发挥了中小企业机动灵活、伸缩自如的特点,为印刷城内的企业赢得了许多类似招股书的大批量“快印”业务。

  正是在长期的“联手杀牛”式的相互协作中,香港印刷同业间保持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改写了“同行是冤家”的古训。2003年的SARS疫情期间,香港印刷业的表现又一次为彼此的良好合作提供了明证。据介绍,当时在同业商会的协调下,香港十几家大型印刷企业签定非典时期合作意向书,共同承诺,一旦某家企业被隔离,则其他企业将协助完成其全部定单。在SARS肆虐的情形下,这种做法无疑增强了国际客户对香港印刷的信心。

  “印刷城”的形式在强化香港印刷同业通力合作精神、树立香港世界印刷中心的地位方面上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

  作为产业集群,虽然香港的“印刷城”基本是由于巨大的成本压力而自发形成的,但却堪称行业典范。通过其运作可见,成熟的印刷产业集群应该是从组织结构和功能设置上配套关联、行业齐全、布局合理、互为补充和依托、合理高效、联动发展的产业集聚地,而且是集研究开发、企业孵化、生产制造、销售服务功能为一体的产业基地。

热点排行
柯尼卡美能达黑白新品bizhub PRO 1200产品报告

革新化黑白数字印刷系统——拥有更全面的综…[详细]

上海紫光预推出数字喷墨印刷机PM520

上海紫光机械有限公司将在2011年11月举办的…[详细]

杭州东城图像公司推出热敏CTP和UV-CTP

近日,杭州东城图像技术有限公司重拳出击,…[详细]

大族冠华新推GH794四色商务印刷机亮相全印展

第四届中国(上海)全印展于11月14日隆重召开…[详细]

美企业推出新概念UV-LED喷墨丝网印刷机

据来自美国wxow网站的消息,丝网印刷机厂商…[详细]

柯尼卡美能达bizhub PRESS C7000/C6000产品报

2011年8月5日,柯尼卡美能达在北京展出了其…[详细]

更多知识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