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希望利用中国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国内外企业来说,多年来,中国沿海制造业中心一直是生产基地的上上之选。
然而,自今年5月份以来,中国境内劳资争端明显增多,加之人民币走强以及政府采取行动遏制污染和产能过剩,表明这种低成本的生产模式已不再稳固。
传统上以中国作为廉价劳动力来源的企业,正日益把利润率较低的生产线迁移到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地方,尤其是中国内陆地区,主要手段是加快实施工厂自动化计划,并且在可能的情况下,将成本转嫁给消费者。
中国雇员人数最多的制造业企业——富士康(Foxconn)宣布,将上调价格并提高生产自动化程度,就彰显了这一点。
劳动力成本上涨虽让人怀疑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的地位,但也可把它视为向高附加值制造转移、中国消费市场吸引力日益增强这一过程的一部分。
近几个月来,劳资关系紧张导致中国许多大型工厂停产,包括生产本田(Honda)和丰田(Toyota)汽车的工厂,新近则涉及零部件供应商Atsumitec和欧姆龙(Omron)。
官方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在中国两大制造业中心“珠三角”和“长三角”,劳动力成本上涨了20%-25%,全国最低工资标准平均上调12%。
在部分情况下,劳动力成本上涨对利润影响有限(因为劳动力成本占销货成本的比例较小),但更大的风险来自停工。
据此我们认为,管理层将表现得更愿意去适应工人的要求。工资压力并不仅限于制造业——中国市场上最大的餐饮集团百胜餐饮集团(Yum Brands)的管理层已表示,预计今年下半年劳动力成本将出现大幅上涨。
劳动力成本在总成本中所占比例相对较小的行业,将承受得起工资较大幅度的上涨,更何况他们可以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保持成本竞争力。
投资者也应记住,可供投资的中国公司明显偏重于金融、电信和能源等行业,而制造业工资上涨对这些行业的影响想必会比较小(这些行业的工资本来就远高于平均水平)。
在劳动密集、且利润率较低的行业,生产商的境况会不太稳定。我们分析了各行业的平均工资增长率和工资与利润比率,发现建筑、制造、批发和零售等行业受工资上涨的影响最大。
在政策扶持下,华中地区已成为又一个上佳的制造业地点,这里有大量更廉价的劳动力,不断改善的交通设施,而且地方政府还出台了许多激励政策。
大体上讲,高附加值商品的生产可能仍将集中在老牌制造业中心,以利用当地更完善的经销网络、供应链和技术熟练的工人。
人口因素是劳动力问题的根源所在。近些年来,中国劳动力过剩的现象逐渐减轻,年龄介于20-39岁之间的劳动力人数(他们在劳动密集型企业的雇员中占很大比例)不断减少。
在全球需求日渐复苏的形势下,能够或甘愿背井离乡、前往生活成本高得吓人的沿海城市打工的年轻农民工出现了不足。造成沿海地区劳工荒的另一个因素是,由于经济刺激政策所引发的基础设施扩张,在内陆地区找到建筑业工作的机会明显增多。
未来几年内,非技术类农民工工资的年增长率有可能超过总体工资年增长率。因此我们认为,收入的不断增长,将有利于中国实现经济再平衡,以摆脱对投资和净出口的过度依赖。
随着中国大量劳动人口的可支配收入提高,我们预计,中国达到较高收入水平的家庭将为数可观,他们将能够消费得起更加丰富多样的食品、品牌服装、教育和娱乐以及旅游等服务。我们同样认为,向中部地区迁移的过程将推高物流需求,而不断加大的工资压力,将促使许多公司投资于自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