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技术有“行业标准(事实标准)”和“国际标准”两大类。所谓事实标准,是指并没有某个组织正式认可某个技术为标准,但该技术却获得了巨大的市场份额,作为事实上的标准实现了广泛普及。比如,英特尔的CPU、微软的个人电脑用OS,以及谷歌的搜索引擎等就是典型代表。
在计算机行业,这种行业标准大量存在。其优势在于,一旦赢得行业标准的宝座,便可在中长期内稳定发展业务。微软以成为行业标准的个人电脑用OS为食粮,在应用软件领域,凭借Word、Excel、PowerPoint及IE(Internet Explorer)获得了傲视群雄的巨大市场份额。现在人们普遍公认的是,美国企业擅于创造行业标准,而日本企业则不擅此事。日本企业目前掌控行业标准的,只有游戏机等领域。虽然以前也曾经历过任天堂和索尼平分游戏机市场的时代,但如今微软已凭借Xbox打破了这一市场格局,由特定企业的技术占据绝对市场份额的情况已不复存在。
与此形成对比的是,在通信及广播电视行业,行业标准却很难行得通。无论是通信方式,还是广播电视方式,只有在大量装置或多种终端接入时才有意义。为了接入更多的设备,这些连接方式一般由众多企业进行协商确定。通常是经过“IEEE”、“ANSI”、“ISO”等标准化组织进行反复讨论来选定标准技术。“Ethernet”、“WiFi”等就属于此例。
日本人出面不出声
那么,日本企业对标准化活动做出过什么贡献呢?从20世纪80年代起,日本的工程师开始积极参加国际上的标准化委员会。其原因在于,迅速且高质低价地向市场投放基于欧美企业标准技术的产品是日本的强项。不过,日本企业的这种态度却屡屡受到欧美企业的强烈批评:“日本企业总是在收集与标准技术相关的信息,却并没有提出标准技术的意思”。虽说情况的确如此,但日本企业决不是为了盗取信息才参加标准化委员会的,实际上,要想用英语与欧美工程师展开技术争论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对于在岛国日本成长起来的工程师而言,进行标准技术的提案是一个门槛极高的难题。
欧美工程师大多擅辩。他们是在以主张自我为“时尚”的社会背景下成长起来的,面对这些对手,谦逊的日本工程师大多会显得缩头缩脚。日本人的这种内敛态度使日本成为了欧美企业抨击的对象。
日本企业在标准化活动中贡献较少的原因还有一个。这就是标准化活动多是以计算机及通信行业为中心展开的。正如上篇不只是中国,20年前日本也曾是“模仿大国”中介绍过的一样,日本的电子产业是在美国计算机产业增长的推动下不断壮大起来的。日本电子企业曾经全盘学习和模仿IBM的大型计算机技术,可以说这就是一个颇具代表性的例子。计算机及通信技术原本就是美国企业擅长的领域,而且又是使用英语这一欧美人的母语来展开技术辩论,因此日本工程师无法锋芒必露也是迫不得已的事情。
为这种状况带来转机的应该说是视频编码规格“MPEG-2”。对于这一被DVD影碟机及数字电视等领域广泛采用的标准技术,日本企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当时,身为NTT研究人员的安田浩就是其中心人物。该格式有望应用于日本视为强项的数字家电领域,这一预见激发了日本工程师的斗志。而且可以说,这也是日本工程师历经国际竞争浪潮的磨练,从容应对标准化委员会的争论场面,以及该主张就要主张的意识进步所带来的结果。随着MPEG-2标准化活动的推进,“日本企业总是在盗取技术信息”的批评之声也渐渐消失了。
源自中国的标准技术接连诞生
那么,中国企业的情况又如何呢?近年来,源自中国的标准技术接连诞生。其中包括3G通信标准的“TD-SCDMA”及“TD-LTE”、“CBHD”高清光盘、“CDMB-T”数字电视、“IGRS”家庭网络以及“WAPI”无线LAN等技术。中国企业制定原创标准技术是为了不再向发达国支付专利使用费。从新技术诞生到产品面市的流程来看,越往上游走,附加值就越高,而越往下游走,涉足的企业就越多,越容易陷入价格竞争。
中国企业被公认为“世界工厂”。其原因是在上述技术流程的右侧(制造)领域具有优势。不过,越往右侧(下游)走,过度竞争就越激烈,就意味着在“红海”(企业在价格竞争中拼杀得血海一片的比喻)中面临生存竞争。要想在附加值更高的领域开展业务,重要的是要向竞争少的左侧的“蓝海”转移。这时最大障碍就是标准化技术中存在的知识产权。
中国在DVD影碟机生产上已称霸全球市场,但同时也承受着要向日美欧领先企业“支付DVD影碟机相关专利使用费”的强大压力。虽然中国企业在激烈的攻防战后最终也同意支付专利使用费,但这也使得他们认识到,“不拥有自主标准的话,还要继续向发达国家支持专利使用费”。笔者曾听到参与中国自主标准制定的中国某大学教授说:“电子市场还会不断扩大。除了中国之外,印度、俄罗斯、巴西及非洲的市场也将大有发展。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将面向这些新兴地区制定新的自主标准,以此来开展业务”。也就是说,目标是在发达国家以外,形成新的标准技术框架。
中国的战略实际上是有的放矢的。这样说是因为在标准技术上,可以说肯定存在多种选项。在标准化过程中,通常有多种技术被列为候选。其中,公认为最好的会被选为标准技术。那么,从未被采纳为标准技术的技术中,选择可以少交专利使用费的技术作为中国的标准技术。标准化依据的是数量。以前消费电子产品的往往是发达国家,所以技术标准过去通常是根据发达国家的理论来决定的。然而,随着以中国为首的新兴市场的诞生,发达国家反而逐渐成为少数力量。也许,电子产品消费大国的理论今后将成为标准化时的新规则。
对于中国的这种战略,日美欧企业又该如何面对呢?现在是面临做出抉择的关键时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