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70年代,长春第二新华印刷有限责任公司还是一家事业单位,承印省委组织部机关刊物。历经十几年风风雨雨后,直至1984年才由新闻出版局接收,正式改为长春第二新华印刷厂,主营书刊印刷业务。
“当时印刷厂经营效果不佳,一直处于亏损状态”,长春第二新华印刷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杨林向记者介绍二新华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的艰难处境,“产品质量低下,企业发展举步维艰。”
“三步走”战略
为尽快摆脱窘境,长春二新华集中精力分析自身不足,将企业的发展思路明确定位于“提高质量、提升效益”上,进而迈出了冲出重围的第一步。经过几年的努力,二新华的产品质量不断提高,经济效益也随之大幅提升,“二新华厂”则从省内众多同行中脱颖而出,当初名不见经传的小厂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逐渐崭露锋芒。
然而,企业的平稳发展并没有让二新华人放松警惕。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必须不断求新、求变,“小富即安”的意识将会成为企业继续前进的绊脚石。1998年底,长春二新华率先启动改制方案,强化“以产品质量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进一步提高印装水平,同时致力于开拓特色发展之路,利用先进的技术设备抢占彩色印刷领域的制高点。
“没有付出就没有回报”,杨林总经理介绍道,长春二新华投入大量资金成功引进1台日本秋山对开双面八色胶印机、3台海德堡对开四色胶印机。技术设备的升级也带来了意料之外的回报——产品质量的步步高升为二新华赢得了一大批新客户,而这正是企业快速成长的关键。
在内部管理上引进ISO质量管理体系,实现企业日常运作的文件化管理,让企业始终处于可持续改进、可持续发展状态;针对生产过程中的常见问题,组织厂内有关技术专家编写教材,并举办专门的辅导,通过多元化的培训提高工人素质,让他们及时掌握行业新动态、新工艺,以适应精品印刷的高标准、严要求;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健全内部管理机制,细化管理目标,明确工作程序,为企业的制度化、规范化运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系列紧锣密鼓的改革措施使得长春二新华先行一步,走在省内其他书刊印刷厂前头,以更加从容地姿态应对挑战、迎接机遇。从2003年开始,长春二新华连续5年获得省内质量评比第一名,连续5年经济效益综合指数名列全国书刊印刷厂前5位。“迈出第二步,10年改制,二新华实现了从‘做好’向‘做优’的跨越”,杨林总经理表示,“目前正在筹划新一轮的发展思路,做好充足的准备走好第三步”。
老友再聚首
近年来,书刊印刷“短周期、高质量”的需求逐渐突出,为书刊印刷企业增加了不小的压力。“光有先进的印刷设备是不够的,印前工艺也必须随之提升”,实现“追求印刷最高品质”的经营理念需要更多的技术支撑,杨林总经理认为,“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引进数字化工作流程、快速制版设备等”。
经过6个多月的考察,长春二新华于2007年底敲定最终方案,引进方正雕龙紫激光CTP及方正畅流工作流程。在采访中我们了解到,长春二新华与方正并不是第一次合作,二者早已是熟识多年的老朋友了。1990年,长春二新华首次引进方正、华光书刊排版系统;1997年对HELL345T电分机进行了高端联网并采购了方正世纪RIP2.0及一批配套软件和设备;2003年继续引进方正RIP3.0。
“中国的方正,我们的方正”,为打响民族品牌、本土品牌而不懈努力的方正得到了国内老牌印刷企业的鼎力支持。“十几年的合作让二新华与方正之间更添一份信赖、一份默契”,杨林总经理赞赏地说,“积极主动、细致周到的售后服务是方正的优势所在,也是双方合作的最大保障,所以我们再一次选择了方正”。
2008年3月,方正雕龙紫激光CTP顺利装机,进入调试阶段。在装机的过程中,方正提供了全程跟踪服务,先后两次对相关操作人员进行理论培训,并在装机现场进行实地指导。据杨林总经理介绍,目前CTP系统平稳运转,在生产环节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目标。
“‘更高的印刷品质,更强的生产能力’是我们的目标,与方正的长期合作、共同发展是我们的愿望”,杨林总经理表示,长春二新华希望为民族品牌的发展略尽绵薄之力,也希望与民族品牌并肩接受市场竞争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