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日下午召开的东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工作会议上获悉,塑造城市品牌、发展文化产业、创建历史文化名城是今年文化工作的三大重点。文化产业方面,今年将研究制定一系列政策措施,扶持文化产业发展,并探索设立“东莞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
全市博物馆数量达28座
据东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陈志伟介绍,去年全市建成了一批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包括洪梅、大朗长塘等5个镇、村(社区)图书馆,建成了森晖自然博物馆、容庚故居陈列馆等7家博物馆,全市博物馆数量达28座。全年放映农村公益电影5000多场,全市累计建设农家书屋390家。
与此同时,各镇街也加大了文化设施建设力度,如塘厦镇启用了投资3亿多元的演艺馆、图书馆、城市展示馆,望牛墩镇投资3000万元的图书馆、展览馆、博物馆已完成规划设计和填土工程。
去年全市还推出了一批精品力作。其中,音乐剧《蝶》和广播剧《追梦的人》获得广东省“五个一工程”奖优秀作品奖;大型组歌《香飘四季》、报告文学《东方光芒》等八件作品获得广东省鲁迅文学艺术奖,获奖总数全省排名第三。在去年全省群众文艺作品评选中,东莞共有16件作品获奖,总数名列全省第二。
城市形象品牌要突出个性
在1月26日召开的全市宣传工作会议上,市委书记刘志庚专门指出,要“全方位宣传推介东莞,进一步提升东莞城市的知名度、美誉度和整体形象”。
在昨日召开的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工作会议上,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王道平对塑造城市形象作了明确部署。
王道平要求文化战线同志积极探索如何围绕东莞历史文化、发展现状和战略定位,塑造具有东莞个性的城市形象品牌。特别是充分发挥文化战线人才聚集的优势,在城市品牌系统构建、整体包装和系列推广等方面组织推出好点子、好策划、好方案。
他还说,要借助承办亚运会举重赛事、松山湖园区参展世博会等契机,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展现东莞城市新形象。
文化产业将有政策扶持
副市长严小康在会上表示,文化产业已成为东莞产业升级的重要方向,成为前景广阔、效益可期的新的经济增长点。2009年东莞服务业比重首次超过第二产业,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了33045元和13061元,按照国际城市化发展经验,东莞进入了文化消费需求大幅攀升阶段。
王道平说,要以文化产业被列为支柱产业作为新的起点,形成文化创意、现代传媒、印刷复制、演艺娱乐、文化会展、文化休闲旅游等主导文化产业群,全面增强文化产业整体实力。
目前,东莞的文化产业已经具备一定的基础:去年全市新增歌舞娱乐场所经营主体100多家,有15家“三来一补”印刷企业转型为外商独资企业。首届中国国际影视动漫版权保护和贸易博览会达成动漫版权成交意向120项,成交总金额达82亿元。特别是原创动漫企业与动漫衍生产品达成合作项目87个,总金额达到17.3亿元。
此外,永正图书创意产业园、东莞市创意产业中心园区等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也成为东莞文化产业的亮点。其中,东莞艺展中心聚集文化艺术单位、企业500多家,成为东莞推进三旧改造、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典范。
陈志伟说,今年将研究制定《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东莞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出台实施扶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探索设立“东莞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
今年文化产业将突出发展现代传媒、演艺娱乐、印刷复制、文化会展、文化休闲旅游等重点行业,大力扶持松山湖创意产业园、东莞艺展中心、广东永正图书创意产业园等重点园区(基地),推进鸦片战争遗址等重点项目建设和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