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谈到质量问题,其实我觉得这与工价有很大的关系。现在印刷厂工价之所以低,责任在谁?我觉得是在自己,是自己把自己打败了。原因在哪儿呢?市场经济开放搞活以后,1981年的时候我做过调查,北京是126家印刷厂。到现在呢?是2300家印刷厂。当时做书刊的也就是十几家企业,都是国有企业,那时候印刷厂是大爷,出版社是孙子。出版社得求着印刷厂,周期长、干不出来,逢年过节请咱们看戏,加班加点给咱们送点心,这我都经过呀。开放以后,印刷厂哪儿都建,谁都建,村建、学校建,个人当然也建。现在北京光书刊印刷厂就是400多家。400多家厂子了,都是印量是有限的东西,为了争取活源,印刷厂可不就得打架吗,这工价就开始守不住了,就开始降。
严格地讲,现在的印刷工价,装订的价格是赔钱的。印刷部分,黑白印刷在边缘上,能挣点钱,到后加工这块基本是赔钱。就是说你买一条精装线,或者你买一条胶订机、骑订机,你整个费用根本收不回来,靠加工费。你说我用MBO的折页机,他用不起呀。所以好赖的机器,从国营企业下来的机器,他们村里就给买走了。等到国营企业想要发展了,就凑合买点国产的。不景气,兜里没钱呀。囊中羞涩。
出版社压价,印刷厂互相竞争,造成的结果就是出版社给的价钱很低。所以,质量,只是在中国我们老在强调,不光是印刷行业,所有的行业都存在这个问题。市场经济出来以后,不平衡和无序的竞争,造成了我们的产品质量大幅下滑。
质量问题,其实日本也出现过这么一个阶段。那个时候日本货也不是好东西,质量不好。但是在市场规范的时候,慢慢地,它的质量提上来了。我们现在就是处在这样一个阶段,要想提高我们的质量,其实是有标准的。质量是有标准的,什么叫精?什么叫客户可以接受?质量合格,说白了就是你拿着书翻绝对不掉页子,印刷套印准确,字迹清楚。所谓精品可能是在中国水平上有进一步的提高,有收藏价值有保存价值。刚才怎么银牡丹的同事说他买书不是为了收藏是为了学点东西。我们要收藏、图书馆要珍藏,那要搞精装。像胡锦涛送过老外的国礼书,你不能给人家凑合不是,那得是精品的精品。
所以说质量问题,是我们在市场经济下,没有解决好我们应该达到的水平的问题。工价的问题必定要去解决,因为我们不制定这个工价,我们的工价还得下滑,就守不住了。
所以我们制定这个工价,就是告诉印刷厂一个合理的价钱,同时也是告诉出版社,如果你再压价钱,回头你的书全都砸手里了。我们的鲁秘书长是专门搞这个工价的,所以她一听大家讲这个工价的事情特别高兴,这是我们整个行业的利益。产业要想发展,我们今天在座的和没有参加会的企业,我们应该有一个行业的自律。这样我们的行业才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