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必胜印刷网 > 新闻中心 > 出版 > 正文

出版印刷:数字出版方兴未艾

时间:2009-09-30 作者:吴挺 来源:计算机世界

摘  要:
  新设备、新技术的大量应用使得出版印刷行业的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电子纸、电子阅读器以及互联网的出现和普及,带动了整个出版印刷行业的变革,推动出版行业进入数字出版时代。在新的时代,书不再是简单的 ...

  新设备、新技术的大量应用使得出版印刷行业的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电子纸、电子阅读器以及互联网的出现和普及,带动了整个出版印刷行业的变革,推动出版行业进入数字出版时代。在新的时代,书不再是简单的文字和纸张,出版物也不仅仅局限于书、报纸、杂志,还包含音乐、电影的数字发行,甚至因为有了数字发行,书也成为有声读物。
  
  通过阅读器的Wi-Fi网络,读者可以很方便地进入到数字图书库,登录并搜索自己想找的书籍,然后下载到电子阅读器阅读。电子阅读器还提供备注功能,这使得图书的阅读体验得到了大大加强。而图书馆则提供了全套的数字文本,可以在电脑上和电子阅读器上使用。借阅图书的读者完全可以不迁就电脑的尺寸调整坐姿,轻松而且惬意,也不需要在看古籍的时候担心对古籍的损坏。

  这就是电子化出版发行的优势。这里所描述的并非科学幻想,国内的几个大图书馆已经开始试用这样的电子阅读设备,初步试用结果显示,能够大幅度提高借阅率,同时降低图书馆在管理书籍方面的人力和物力消耗。另外,还能够快速跟进新发行的版本,并且只要一个备份就行了。

  电子阅读设备带来的冲击

  电子阅读设备的出现应该说是这些年来出版印刷行业的最大改变,也是自2000年前发明纸张以来的最大革新。它将出版行业带入全电子化流程,使得从内容生产到内容的分发、再到内容的拾取都将是电子化的。这样,内容的频度和广度将被大幅度拓展,出版和发行也将变得更简单。

  “使用电子阅读器之后,我们的工作难度大幅度降低了,而读者寻找所需书目的速度也大幅度提高了,现在的难点是数字图书馆的建立。”读书管理员这么认为。

  的确,电子阅读器让书籍的数字化成为难题。因为这不仅是简单的数字化,还包含复杂的分类科学和目录管理,否则用户进入复杂的数字图书馆将无所适从。同时,因为电子阅读器的显示形式不一样,需要提供多种版本。

  “现在,一些网站也提供了类似数字图书馆的功能,用户可以免费下载PDF格式。还有针对不同阅读器的版本……”他继续描述这种阅读方式的前景,“无论是在信息传播和查询方面,电子阅读器的应用都将质的飞跃。比如,很多时候,你想在某本书上查找一些资料,而这本书却不在你身边,想上网笔记本又不在你身边。这时,能支持Wi-Fi和3G网络的阅读器就能够解决这些问题,它轻巧、方便,还可以当作上网的设备用来查询信息和书籍。”

  以前要写类似考据的文章,没有几十年的沉淀怕是很难如愿,浩如烟海的典籍看一遍都要消耗大量时间,遑论分类记忆和检索。而电子阅读器如同把纷乱的纸张糅合成一张纸,使得携带和阅读都方便了很多。不足之处在于,目前这样的设备价格还太高,普及有待时日。但是,毫无疑问,电子纸和电子阅读器将要改变出版的方式,多数的出版将采用电子化的方式。也就是说,它给了传统出版行业一个新的空间。
[next]
  出版电子化萌芽

  由此再回溯到30多年前,国内出版业刚刚复苏,国际上印刷行业的电子化进程已经超越我们。拉丁语系开始进入数字化照排阶段,而中国当时还停留在铅字排版,与世界割裂30年后,我们这个率先发明印刷术的国家开始奋起直追。

  1974年8月,我国提出了“748计划”,目的就是实现汉字的数字化排版,领导这个团队的王选提出要直接做第四代激光照排的技术。当时在国内的报刊和出版印刷行业中国外的汉字处理系统占据统治地位,而王选直接把研制的目标放在了数字化上,通过数学的表达方式,把汉字表达出来,并借助激光扫描在胶片上成型。这种方式大幅度缩减了汉字的存储空间,并大大提高了效率。

  当时汉字激光照排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汉字数量太多。虽然常用的只有2400个左右,而总共的汉字数量高达6万多个,这大大限制了汉字排版的处理速度。而王选跨越了传统的思维,成功研发中国的激光照排系统。

  这是中国出版历史上开创性的一页:1987年5月22日,世界上第一张整页输出的中文报纸诞生,到1991年,方正激光照排系统把外国厂商全部赶出中国,99%的报社、90%的出版社和印刷厂采用了这一技术。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方正激光照排又出口日本、新加坡等地。一直到现在,在采用传统纸张输出的印刷方式中,激光照排仍然是最主要的方式。

  铅字时代的技术革新

  由电子时代再向前回溯30年,新中国成立的初期,当时的印刷设备还局限在铅印,印刷出版的成本很高。通常一本书的出版周期高达12个月到18个月,那个时候出版的书籍也很少,倒是提高了书籍的销量。

  为了提高效率,当时的拣字工人把拣字当成一项手艺。通常每个拣字工前有个巨大的铅字柜,为了拣字,每天来回要走很远的路程。1950年,开封大众印刷厂排字工人张继英创造了拣字工作法,每小时平均拣字2600多字。一直到几十年后的今天,这个记录都没有被打破。

  上个世纪50年代是当时铅字印刷技术革新的高峰,1951年,华北军区印刷厂杨秀芝研制出配页装订机,使装订作业开始走向机械化。1952年北京新华印刷厂郑德琛、刘金祥研究成功铅版镀铁工艺,提高了铅版的耐印力,该厂铅印平台印刷机推行互助装版法,缩短了装版时间; 青年印刷厂西北分厂杨树斌创造圆架式排版法,改善了排版工人的劳动条件,提高了工作效率。1956年上海新华印刷厂制成自动打纸型机。

  为了提高出版的品质,铅字时代还要研究字体,一些复杂的字型采用雕刻机雕刻。这个时代的中文印刷其实与1000年前没有什么区别。

  今天,对于外行人来说,站在高速运转的印刷机前也许感受不到太多的变化,如噪音和出纸方式几十年似乎没有多少改变,而实际上,发生在它背后的故事已经超过了我们的想像。与60年前最大的不同就是采用了全新的照排技术,从而大幅度节省了出版发行的时间,采用计算机处理字符和图像信息,然后通过激光在胶片上扫描,直接可以进入胶印程序。正是这种变化带领中国文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热点排行
柯尼卡美能达黑白新品bizhub PRO 1200产品报告

革新化黑白数字印刷系统——拥有更全面的综…[详细]

上海紫光预推出数字喷墨印刷机PM520

上海紫光机械有限公司将在2011年11月举办的…[详细]

杭州东城图像公司推出热敏CTP和UV-CTP

近日,杭州东城图像技术有限公司重拳出击,…[详细]

大族冠华新推GH794四色商务印刷机亮相全印展

第四届中国(上海)全印展于11月14日隆重召开…[详细]

美企业推出新概念UV-LED喷墨丝网印刷机

据来自美国wxow网站的消息,丝网印刷机厂商…[详细]

柯尼卡美能达bizhub PRESS C7000/C6000产品报

2011年8月5日,柯尼卡美能达在北京展出了其…[详细]

更多知识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