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正确使用水基油墨?
1.水基油墨的特性:
(1)慢干性对印品的影响:一般的水基油墨可分为两类,一是含醇(>10%)、一是不含醇或少含醇(<10%)。无论是哪类的产品,针对溶剂型油墨而言,都属慢干油墨。慢干水墨在水的作用下,会对墨的干燥造成极大的困难,印品容易造成流挂(水波)、返粘、转移不均等问题。一般来说,在水墨中,乙醇的含量越高,上述问题出现的几率就越小(异丙醇除外)。
(2)转移率对印品的影响:同是水墨,不同的固体含量,墨的转移率是不一样的。放开颜(填)料不说,就树脂而言,含量不同,转移率也不同。高的树脂含量(>30%),浅版的转移率高;低的树脂含量(<25%),深版的转移率高。如何做好高调至低调版(暗调)的过渡,这是水基墨要解决的问题。否则,由于转移率的不匀,很难印出层次效果的。
(3)溶解性对印品的影响:在水基墨中,水不是真溶剂,也就是说,水是无法单独去溶解树脂的。所谓的水基墨,水在其中不是延续的连续相,也不是连续的分散相。由于这个原因,在墨中加入水时,就需要其他因素的协助,方能使水均匀的分散于墨中。这对水基墨的使用,就不能象溶剂型墨,能较随意的添加稀释剂。否则可以肯定说,印品会出现转移不匀、展色不匀、分散不良等现象。
(4)、遮盖率对印品的影响:由于水基墨使用树脂、颜料特性的原因,往往色墨是较透明的。这就存在遮盖率不足的问题。采取提高颜料含量的方法,可以解决部分问题,但同时也会出现黏度高、触变性大等负面作用。所以,印刷企业如有遮盖率高的需求,应向制墨厂提出。
2.标准化印刷作业:
(1)印前的工作要素:印前工作是非常重要的,是决定印品好坏的重要因素。
①调墨:与溶剂型墨不同的是,水基墨的稀释方法不能象溶剂型油墨那样,可以大量的、一次性加入稀释剂。由于水不是树脂的真溶剂,因此在稀释时应注意两点:一是不宜边印刷边稀释;一是不宜一次性加入超过8%的稀释剂。标准做法是:确定烘干条件(>55℃)、确定印刷速度(如40m/min)、确定印版深度(如35μm)后,在桶内第一次稀释5%的水,搅拌10分钟后,再稀释5%的水再搅拌10分钟,就可准备上机印刷。这时的印刷黏度应调整在18~20s为宜。如需要再调整黏度可在墨桶内再稀释5%~10%的水,方法如前。
②调整刮刀:正刀于副刀的距离调整到0.3cm较为合适。刀角设定为60~120度(根据实际确认)。
③稀释剂:稀释剂的调整是非常重要的,马虎不得。最基本的是要把水的pH 值调整到合适的范围内(如9),如有可能,把水的张力也调整好。这样对印刷是很有好处的。很多人都以为只要加水就行了,这是不科学的。稀释剂的调整配方,应根据油墨厂商的要求进行调整,这样才有针对性。
④薄膜:材料要求平整、厚薄均匀,不能有折料、死痕,电晕要求在38达因以上。
(2)印中的工作要素:水基墨在印刷过程中的操作是很便利的。要使印品质量保持稳定,要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
①pH值的稳定:一般水基墨对pH值的要求设定在8~9.5之间。由于制墨厂商考虑到干燥、耐水、成本等因素,所使用的pH 值平衡剂往往都是快挥发性的物质。这就容易造成pH值的变化,所以在使用过程中务必关注pH 值的变化。印刷厂应购置相应的器材,如pH 值测试笔,对墨槽中的墨进行追踪。pH值的不稳定,直接影响印品的质量稳定性。
②水基墨的黏度调整:在上机印刷前,已对水墨进行了黏度调整,但在印刷过程中,尚须追踪墨的黏度变化,如用水来调整黏度,一次性加入水不能超过5%,最好能以3:7(醇:水)的比例进行操作。我们往往会犯经验性的错误,把溶剂型油墨的使用方式用到水墨上,一次性加入的稀释剂很多,并不准确测量用量,这是不科学的。水基墨的黏度调整越4小时观察、调整一次即可。
只要做好对pH 值、黏度的掌控,水基墨的印刷品质相对会很稳定的。
③压棍的调整:PE 低压膜压力稍大,其余视设备状况而定。印速越快,压力稍大。
④收卷:收卷张力宜松不宜紧,也就是说张力不能太大,收卷直径不能太大,不宜超过55cm 的直径范围。
⑤印版及墨槽:如在印刷时需要停机,印版脱离墨槽时间不能太长,因为水基墨的树脂往往是不能再溶的,这与溶剂型墨是根本不同的。
⑥刮刀清洗:8 小时清洗一次,可在机台上操作即可。
印中所须准备物料:pH值笔/黏度杯(3#)/调光油/乙醇/色浆/计量杯(10、50、100、500、1000L)。
(3)印后的工作要素:
①假干检测:由于水基墨中常使用氨作为pH值调节剂,而在干燥挥发过程中,氨是不可能完全挥发的,约有30~40%的氨尚残留在墨层中。墨层中的氨类物质达到0.3时,就很容易出现“假干现象”,既此物质会在印后对印品造成不良影响,体现最突出的是“返粘”。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方法是在印品下机后,70℃烘干1小时。
②附着力检测:随机即时初试(附着面积达90%)———12小时测试(附着面积达100%)
③耐水性检测:1小时测试(湿擦10 次不掉墨)———24小时测试(湿擦20次不掉墨)———七天测试(湿擦30次不掉墨)。或根据要求检测。
④其他检测。
水基墨的性能体现期限一般为7天。较溶剂型墨长。
3.对印版的要求:印版深度设定在25~35滋m 之间为妥。硬度大于800。版制作的基本要求是:
①版深在15~25μm 之间:网点150~160目、倾角45度的圆柱版。
②版深在25~35μm 之间:90~110目、倾角45度的圆柱版。
③水墨细度在10~15μm 之间,宜使用网点为大于170 目版;水墨细度在5~10μm之间,宜使用网点为大于190目版。
④凹版阶调比例:由于水基墨干燥慢、黏度低的原因,凹版望穴中的油墨几乎不干燥,因此高调部位的转移较好,而暗部的转移较差,层次的反差有减弱的倾向。解决的办法就是应调整网穴的中间深度,使版的中间调到高光的网穴深度,一般来说,较溶剂型的浅。
4.印刷故障及解决方案:
(1)灰雾及糊版:
原因:在较高速印刷时,水基墨易产生灰雾及糊版,这是因为水基膜干燥蒸发速度慢,附在凹版滚筒表面上的膜层易转移到承印物上,再之是墨槽里混入了粉末,或因为树脂的析出造成不溶物,增加了刮刀的阻力,使刮刀无法刮净版面。
解决:过滤油墨、加入适当的 pH值平衡剂、加大刮刀压力(尽量不使用),提高版的制作精度。
(2)树脂析出:原因:稀释过头、pH值不平衡、加入错误的稀释剂。解决:调整 pH值,过滤油墨。
(3)干燥慢:原因:黏度过高、烘箱温度风力不足。解决:降低黏度、提高烘箱温度及风力。说明:如套印四色,水基墨的干燥速度是溶剂油墨的 4~5倍。使用水基墨,印版深度为 20μm的干燥速度与使用溶剂油墨,版深为 38μm的干燥速度基本相同。
(4)水波纹:原因:稀释过头、黏度过低、印速过慢、薄膜不平整。解决:适当加入树脂、色浆、提高印速。[next]
二、如何降低水基油墨使用成本?
使用成本的降低,来自四个因素,一是提高印品的成品率、一是降低水墨的上墨量、一是合理耗电,一是印版、刮刀的保全。
(1)如何提高印品的成品率:
①严格保证 pH值的稳定、平衡:整个印刷过程,油墨在稀释后的 pH值,应保证 8.5~9之间。过低会使水墨变稠,干燥变慢,并易出现“针孔”,甚至树脂析出,出现颗粒状物,并影响印品的抗水性。过高的 pH值,容易出现“流挂”等现象。
如能有效的实施上述要素,水基墨的印品较溶剂墨之印品品质稳定的多,就能有效的保证印品品质,以达到降低成本之目的。
(2)如何降低水墨的上墨量:水基墨由于自身干燥的原因,制墨企业在生产时往往会提高水墨的颜料含量,以适应浅版印刷的需要。如溶剂墨使用的是 40μm版深的凹版,水基墨使用 30μm版深的凹版,基本上印品效果是相同的。如此计算,水基墨的上墨量较溶剂墨上墨量低约 25%,以抵消两者在售价上的差别。因此,使用厂家,在适当的时候,应调整印版的深度。
(3)如何合理耗电:耗电主要来自烘箱。烘箱的合理设计,决定能否节约电能。原有的溶剂墨印刷所使用的烘箱应进行适当的改造,以达减能效果。笔者测试过,如把烘箱改为外加热式,热能能降低 40%。
(4)如何做好印版、刮刀的保全:选择水基墨是个前提,世面上销售的水基墨、有的因为墨体自身的原因,是很损版损刀的,但有的水基墨却不伤版不伤刀,在试用时,印刷厂家就要考虑这个因素。再之,就是印刷时一定要控制刮刀压力,如刮刀压力过大,方能刮净版上油墨,建议印刷厂家要更换供应商。
说明:1.有关野全效冶:由 HL-18水性树脂、HL¬318水性分散剂、HL-40色浆、HL-218多功能助剂。
②严格保证油墨体系黏度的稳定:印刷前,调整好上机水墨黏度后,在印刷中、直接加入墨糟中的水稀释剂、一定要慎重,比例要严格控制在 3%~5%内,并要专人负责,防止多人管理。黏度的稳定,对印品质量的稳定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③合理的调配稀释剂:不能把水基墨的稀释剂单纯的看成是“水”,这是错误的概念。其实在水基墨稀释剂中,为了更好的平衡各方面的因素,是需要加入适当的添加剂的,这要求印刷厂家要根据油墨制造商的要求来做好这项工作。一般来说,稀释剂中应加入适当的 pH值平衡剂、黏度平衡剂、水油平衡。
之生产的凹版水性塑料薄膜油墨经实践证实,可适用于 BOPP、PP、PE渊高低压冤、PET、NY、PVC、EVA、玻璃纸、无纺布、各种白版纸、牛皮纸等之印刷,故称为野全效冶。
2.七分油墨三分印刷:水基墨的使用,其做法和要素,与溶剂墨比较,有很多的不同。也就是说,再好的印刷师傅,如没经过培训,是很难印出优良印品的。而就现状来说,水墨的印刷培训责任,是要由水墨制造厂商来负责的,因而赘言。
下期探讨主题为:浅析水性油墨分散性与耐水性平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