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次来是来祝贺的。让我讲我就讲两句,因为和北人已经合作很多年了。首先一句话是“千呼万唤始出来”。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今天在座的,我们报业的用户和北人,这二十年来换了很多人,真正经历我们自己需要这个机器的这种状况的,应该来说我是时间比较长的。从1988年,我们由铅印改胶印以后,我们就感觉到机器在我么报纸印刷业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当时我们的铅印机全部淘汰,就非常需要机器。可是第一个是我们没有机器,第二个是当时我们的设备在全国来讲,有一半的60000每小时的中型机和一半的30000每小时的小机器。但是那时,铅印机弄不了了,而胶印机我们解决不了。不管是大小胶印机都非常困难。这时候,我们北人在做小胶印机,上海也在做胶印机。从那个时候看,都是小胶印机,没有中型机。我们在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全国报业几次开会,大家面临着一个结束铅印时代,从铅印改胶印的问题,解放了报纸发展的生产力。在极其需要机器的情况下,就很想要胶印机,特别是中型胶印机。
就是在这个期间到现在,从小型机到中型机的发展大概经历了三个时代。
1991年到1995年,北人、上海都在做中型机,当时的印刷速度就是30000每小时。包括60000每小时、70000每小时、75000每小时的中型机,都是限定它的滚筒直径是350毫米,是能够上两个版的,裁切尺寸都是546毫米。我们当时就很想要这个机器,因为这个机器明摆着,它一台顶两台。小机型一小时印30000张,这个机器一小时印60000张。甚至在操作过程中,两台小型机一起开,干不过一台大型的、一台中型的。但是在这个期间,北人推出的中型机和上海推出的中型机都不理想。我们在迫切需要的情况下,当时在没有看到任何机器,甚至连图纸都没有的情况下,我们就订下了不少机器。像上海的机器我们就订了80台,北人的机器也订了一些。说老实话,经过了几年的时间,这第一次冲击中型机应该说是失败的。上海的80台中型机,应该说到现在还有个别几台在用来印黑白的。大部分是有问题并解决不了的。当然老毛病都有漏气这是一个问题,自动解体不行,彩报机不行。像这样的机器的这个状况,我们确实很难受。北人的机器同样也有这样的问题。时间最短的,结束寿命也早的机器就是长江日报和武汉晚报使用的机器。北人出的给黑龙江报的这个中型机是时间比较长的,就算是比较好的。上海的机器有几台好的,现在有些地方也还在用着,像重庆和湖北。就是只能印刷黑白报,很难有拿它用来印彩报的。这是第一个冲击中型机的这五年,我的印象是非常深刻的。因为我们迫切需要,有那种着急的劲头。因为大家知道,我们那个时候发展非常快。这是1992年到1995年。1992年,北京展览会,那个时候上海要开现场会。从重庆开到武汉,重庆看我们的机器,坐船过三峡到武汉。我就劝上海不要开,我说你这个开了不见得有好处。开之前,签了那么多合同。开完了以后,一个合同没签。重新一看,漏油、漏水、漏气的问题很严重。到了湖北以后,要出彩报,但是出不了。我就跟秋厂长说,你最好不要开。他不听,结果开了之后,1992年的北京展览会后没有人签合同。但是我们已经签了合同的,还是坚持要的。重庆日报要了两台,湖北要了6台,成都要了4台。在长江沿岸,我们的80台还基本上都要了。一直订到北京,我在那之前代表北京日报,老早就订了10台,一直到东北,这是第一次冲击中型机。这个事情没办法,只好就算完了。第二次,我们基本上就是买小型机,中型机全部进口。罗兰的那么多60机就是在那个时候进口的,包括高斯的机器也是在那个时候进口的。我们第一次冲击中型机对我来说,印象非常深刻。这一段时间一拖就是五年。
进入到2000年以后,北人的第二次冲击中型机是制造鲁中晨报的那台机器。实际上速度也达不到60000每小时,不是直接冲击75000。那时候还有一个问题是我们的折报机也不好。同样,上海也在石家庄、长沙的试验也都没有得到很好的效果,没有达到预期的速度和技术要求。比方说自动接纸和彩报印刷。当然,和上一次相比,有了一定的进步。这种进步到什么程度呢?就是试验的印刷精度还达不到各家报社购买的要求。最后,湖北日报把我们自己生产出来的单机和一样的高斯机配上使用,但是问题还是没法解决。这就是我们第二次冲击中型机,大概是从1999年到2004年。我当时是参加了国家印刷技术改造的领导决策,包括三个5年计划,我都参加了国家的投资和安排工作。但是,这两次的结果在我心里印象非常深刻,感觉非常失望。大家认为国内只能做小机器,做不了大机器。
2005年以后,北人发起了对中型机的第三次冲击到目前的这个状况,我是非常高兴的。特别是看到今天这个结果,我是想象不到的。为什么刚才讲“千呼万唤始出来”?大家想想,我们从1988年到2009年,到现在20年。而且中间经过了两次惨痛的教训。我们报业前前后后买机器花了几个亿的投入。但是这次结果出来,当时第一个合同是体育报社的合同。在这以后像青岛日报、农民日报、江西日报也都陆续期签了合同。刚开始安装以后,一般的讲,包括进口机,安装后至少要运转三个月,才可以说能用了。再运转半年,就可以说是稳定了。这个机器到今天有9个月了,我觉得基本踏实了,应该说各种指标都是可以的。因为在前两次的时候,不断地出现毛病。这次不论是青岛日报、江西日报,还是体育报的机器都是比较正常的。最让我感动的是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能够把机器制造出来并完成安装、调试合格。我觉得这一点是非常值得高兴的,非常值得祝贺的。这是我的第一个感想,我希望能继续保持这种拼搏的精神。正因为有前两次的教训,所以对这次的成功就越发的感到高兴与喜悦。第二个感受是北人75A这个机器的前途和发展是很好的。刚才谢院长的讲话漏了一句,我可以讲讲现在报纸轮转机的状况和需要的程度。现在全国的轮转机的总的在接近,如果按台来说,因为现在都是塔式机。全国现在有3400台机器,包括大、中、小型机器。以速度在60000张每小时为界限,60000以下的都是小型机,但是它的滚筒直径是175毫米的。中型机的滚筒直径就是350毫米的,印刷速度在每小时60000张以上的。大型机的滚筒直径是350毫米的,生产量在150000张。
现在我们的机器的结构构成是这样的,小型机占1700台,中型机占了1400台,还有300台左右的大型机。大型机的印刷速度在每小时150000张,现在商业机最快的有每小时16万张、每小时17万张、每小时18万张,这些都是少数,多数是每小时150000张的。总的来讲,3400台机器的结构是这个状况。按照印报来讲,我们现在一年的印量是1600亿印张。我们用中型机完成的印量占50%以上。小型机完的印量最多占25%,尽管有1700台这样的机器,但它承担的任务是25%,剩下的任务是由大型机来完成的。中型机是我们印报的主力,这个大家可以去考察考察自己的机器。你们当时的罗兰机、高斯机,包括高宝的机器,因为当时的中型机都是进口的。目前中型机的状况有两个问题要考虑,一个是国家规定的轮转机的折旧年限过去是4年,现在增加到了10年。我们现在的机器里面有一半都超过了折旧年限了,如果说我们的折旧年限还是用4年算,那现在我们有35%的机器是超过了折旧期的。从报社还有工厂看,我们都遇到了这个问题。不管这个年限是4年还是10年,我们都尽量做好维修并延长使用寿命,减少投资。目前大家都是这个状况。但是也不可能无限制的使用,最多使用20年,一般是15年。尤其是有些厂房从城里搬到城外,在搬家过程中,使用十几年以上的机器基本就被淘汰了。为什么现在每年的印刷量增加不再那么快了,但是却还要买机器?因为就单是更换机器,不增加机器,也要去购买机器。所以我们现在买高斯、北人的小机器,加上宝南的机器,一年也要150台左右,甚至要到200台。机器在不能用的情况下要换,何况还要增加机器。所以为什么机器每年会增加,就是这样的一个状况。
另外一个问题,从发展来讲,我们在90年代初,到1993年,完成了胶印。从1993年到2000年,完成胶印后,报纸印刷的总印量增加了2.7倍,每年增加15%。2000年到2008年,2008年我们全国是800亿印张。过了2008年,全国是1600亿印张,正好是增加了一倍。所以说,不管怎么样,印张是从08年的800亿,实实在在的增加到现在的1600亿。现在世界上目前的状况,不管是美国、欧洲有些报业倒闭了,但是我们中国的状况绝对不是这样的。我们的报业是倒不了的。虽然有一百多家县级印刷厂关闭了,但是地市报是保留的。现在国家在搞三农政策,肯定要大力的发展,还有教育普及的发展。这一方面肯定会增加报纸的印刷量。刚才我讲的发展这一方面,发展就是印量每年这样的增加也是不得了的。所以在这一方面,我的意思是希望印刷厂对这个要心里有数,也希望北人看到中国对印刷机的需要。过去我们进口机器是因为我们国内没有技术,现在有了技术,那么我们就尽量国产。我就想讲清楚这个问题。
另外,我还想讲一下,目前我们的报纸的状况和以后的发展很难说,但是我还是相信中国报业还是会发展的。数字媒体的发展并没有影响到报纸媒体的市场发展。第三点,我想讲一下我们的希望,我们现在的中型机,手上有1700台,包括罗兰的60机、70机、75机,还有高斯等品牌的机器,都是进口的中型机。目前北人的中型机只有10几台,道路还很长。将来我们手中的机器要更换,那我们可以不进口,可以用我们的国产机器。但是现在北人的中型机在市场上的数量还不到总数的1%,所以我希望大家要看到这一点。最后,我希望我们要在发展数量上努力,还要不断的创新,不断提高质量,提高机器的稳定性。
我希望北人应该考虑到这个问题。我们需要稳定性,就是不要让机器今天坏、明天坏,但是稳定的同时要有提高、创新和发展。从报业来讲,是非常迫切需要能够在这些方面有新的发展。最后我想说,在我们报业发展的这20年期间,我从内心非常感谢北人对我们的支持,当然也包括上海。因为没有国产胶印机,我们手上的机器中,国产的超过了一半还多。因为小机器多,但是没有小机器,也没有今天报纸的这个样子。全国500家报纸印刷厂,在大城市有100多家,300多家的印刷厂用的都是北人和上海生产的小机器。没有你们生产的这些机器,就没有今天我们报业的发展。尽管这期间也出现了不少问题,但这是一个发展的过程。我们是走的从无到有,从铅印到胶印的这个过程。一直到今天,中型机有了这么好的效果,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开端。
回过头来再看这几年,北人、上人这些国产印刷机械制造业的发展,我们买您的机器是支持你们,但是你们的机器的发展是在支持我们的。咱们是相互发展的关系。所以我要再一次的代表报业感谢印刷机制造业。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