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15年的沉寂,北京地区书刊印刷指导工价终于要进行调整了。这是北京印刷行业的一件大事,也是中国印刷行业的一件大事。为了推出新版的指导工价,北京印刷协会进行严谨、细致的调整,用翔实的数字说明了进行调整的必要性,同时给出了调整的依据。在书刊印刷领域,历来有全国工价看北京的说法。这次由北京印刷协会牵头组织实施的书刊印刷指导工价调整工作,不仅为北京地区书刊印刷市场的规范提出了纲领性的文件,而且为全国书刊印刷的工价起到了示范作用。
出台新的书刊印刷指导工价,北京印刷协会无疑是做了一件大好事。但是,这样的好事究竟能不能最终落到实处,却仍然需要做进一步的观察。
现在印刷工价低,这是大家都承认的,印刷企业坐在一起开会的时候,也都对此叫苦不迭。可是如果深入思考一下,造成印刷工价低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北京印刷协会理事长任玉成先生一语道破天机:“工价下滑的主因是供需关系失衡,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
根据北京印刷协会统计,作为国内出版的中心区域,北京的出版资源在全国是最丰富的。目前,全国注册的出版社一共有800多家,其中有300多家在北京。出版资源的丰富,为北京的书刊印刷企业提供了丰富的活源。北京地区每年的书刊印刷业务,达到了“220万令”。但是,即便是如此大的业务量,却较北京地区的书刊印刷产能差着很大一截!“现在,北京地区有书刊印刷去、许可证的印刷企业达到了600多家,其中有400多家主要从事书刊印刷业务,北京地区的书刊印刷能力,已经超过了300万令,远远超过本地区的业务量。”
正是由于供远大于求,使得市场竞争日益加剧。“一开始是一些私营的小企业,他们的机器设备相对比较简陋,企业也没有什么负担,为了能够承揽到业务,这些企业主要的竞争手段就是打价格战,靠低价格来抢占市场份额。而我们的一些大企业、国营企业,面对这样的市场变化不是考虑如何发挥自己的优势,通过提高印刷、装订品质,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来参与竞争,而是以牺牲质量为代价,跟着杀价竞争。从而导致了一方面印刷、装订的各种原材料在不断地涨价,另一方面印刷工价却是越来越低。现在,很多印刷企业主营印刷业务是亏损的,只能靠其他副业来贴补主业的亏损。这样做的结果是恶性循环,一方面因为低价竞争导致书刊印刷、装订的质量越来越差,同时企业也无法获得必要的利润进行技术、设备的更新与升级,企业发展后继乏力。”
任玉成理事长认为,在这个过程中,印刷企业自己必须反省自己的错误。“都说印刷工价低,可是为什么有些企业的工价并不低呢?抛开一些厂、社关系特殊的例子不说,像雅昌、华联这些企业的印刷工价并不低,但是人家的业务依然可以开得很满。因为这些企业提供的是优质的印刷与服务,出版社到这样的企业去印活,人家愿意多出一些钱,因为人家觉得多拿出的这些钱值!说到底,并不是出版社、杂志社吝惜那点印刷费,他们也是愿意‘优质优价’的,而是因为您的活给钱多了人家认为不值。从印协的角度,我们重新制订指导工价当然是希望帮助印刷企业摆脱主业入不敷出的窘境,但是能不能真正实现这样的目标,我们还需要进一步跟踪、观察。”
任理事长的担心不无道理。北京地区书刊印刷指导工价15年没有调整,按说其对应的价格应该是远低于实际市场价格的,但是事实上,很多印刷企业的实际工价,甚至是低于1994版北京印刷书刊印刷指导工价的。正是由于印刷企业跟风杀价,才最终导致了印刷工价的持续低迷,这怨不得出版社“看人下菜碟”,是印刷企业自己给自己挖了个坑然后自己跳了进去。指导工价不是强制限价,如果印刷企业表面上对指导工价举手欢迎,背地里我行我素该低价继续低价,那么无论指导工价定多高,也无法救企业于水火。任理事长介绍,在指导工价进行调整的过程中,北京印刷协会与很多印刷企业、出版单位进行了广泛的接触和交流,指导工价的最终出台也得到了大家的一致拥护。既然对新的指导工价表示拥护,在这里也真心希望印刷企业能够少来点口是心非、阳奉阴违,共同将指导工价真正落到实处。
市场经济是一场游戏,市场的规范需要有可以参照执行的规则,更需要参与游戏的每一个企业共同遵守这个规则。新的北京地区书刊印刷指导工价即将出台,游戏规则已经制定,印刷企业,下一步就看你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