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光学全息技术的发展,80年代在印刷工业领域出现了一项能够在二维载体上清楚并且大量地复制出三维图像的新印刷工艺,这项新印刷工艺就是全息印刷技术。
全息印刷(Holographic Printing)是以全息摄影为基础发展起来的。1948年英国物理学家丹尼斯•加柏(Denis Gabor)发明了全息照相术,所谓全息照相就是能记录与再现物体三维立体信息的照相方法。因为当时没有理想的光源,故全息摄影技术的发展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
直到1960年激光问世以后,由美国E•N•Leith和J•V•Pahieta二人在1963年以激光为光源制成世界上第一张全息照片证实了加柏的理论以后,才使全息摄影技术的研究和开发迅速发展起来。而本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中以来相继研制成的能在自然光照环境下观察再现像的彩虹全息、真彩色三维彩虹全息和全息模压等技术为全息印刷技术奠定了基础。
全息照相与普通照相不同。普通照相通过照相镜头或摄影机镜头把景物上各点反射来的光记录在感光底片上。感光底片上记录的只是光的强弱(即光线的振幅)。由于普通照相仅把景物散射光的振幅记录下来,所以得到的是与真实物体相差很大的二维图像。而全息照相则采用光干涉的方法把待记录物体的散射光波的振幅和位相全部以干涉条纹的形式记录了下来,即将物体的全部信息(如文字、图案或三维物体的外形)记录在一种载体上。简单地形容,全息照相所得到的全息图是一张薄片,其上布满肉眼无法辨认清楚的、形状复杂的相间条纹结构,这种条纹结构通常称为光栅。当光束以一定角度照射在全息图上的光栅处,则物体信息将以一定光的形式从全息图上释放出来,人眼迎着这些再现光去观看,如同你通过窗户观看窗外的景物一样,可以从全息照片周围多个侧面观察到逼真的立体图像或色彩可变的图像,这与普通照片的平面像有着本质的不同。
全息图的复制有多种方法,其中拷贝法和模压法是全息印刷的主要复制方法。特别是模压全息,是采用具有浮雕型光栅的全息图作为压模,在塑性较强的薄膜表面压出浮雕型光栅,从而实现大批量复制全息图的印刷技术。
全息印刷工艺流程可用下列框图表示:
摄制全息图→拷贝复制→涂布导电层电铸镍版→剥离→压印复制→真空镀铝→涂布复合→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