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出版的产品形态、盈利模式和可能的技术解决方案
宁笔(北京方正阿帕比技术有限公司内容合作部总经理):
第一部分,数字出版的产品形态。
1. 原版原式电子书
体现形式:
方正从2000年就开始制作原版原式的电子书。这种产品形态是最好理解的,传统的纸质图书出版之后,在方正出版还飞腾排版软件之后,排版定稿的叫PS文件、SR文件,直接转换成原版原式的,在屏幕上显示的电子书。这是最简单、最直接,也是最经济的方式,继承了方正在传统出版领域的技术优势。这种优势在电子领域,通俗地讲,把原来印刷到纸张上的书籍,现在印刷到屏幕上。
市场规模:
目前一年的市场规模,按照销售额来预计,市场规模大概是1.5亿。原版原式电子书主要是批量销售给机构用户,包括高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教育城域网、中小学校、科研院所。我们运作这件事情大概有6、7年的时间,也有同行在运作,已经形成相对稳定的销售渠道。
用户群体:
我们对这种形态有一个期待,90%都卖给了机构用户,有没有可能尽快启动个人市场?个人市场这块“蛋糕”的确很大,怎么启动,这是非常实在的话题。峰会上提出方正做这件事情已经七年了,婚姻都有七年之痒,肯定要变,不是说离婚就是变了,而是怎么做得更好。启动大众市场是一个机会,方正今年有一个非常大的举措,非常欢迎各个出版单位在自己的网站上开设电子书店,就这个方案在峰会之前已经跟个别的出版社探讨,取决于各个出版单位的信息化已经达到了一定的阶段,我们已经有自己的网站,已经有关于纸书的宣传,出版社的宣传的各种各样网站。有的已经开始做网上纸质书的销售,现在有没有可能同时做起来网上电子书的销售?我们是非常欢迎的。
关于电子书店所有的技术,我们可以以非常便宜的价格,甚至是免费提供给出版单位,希望出版单位能够尽快地一起启动B2C的市场。
有限的B2B这块市场“蛋糕”来说,我们也实实在在地希望大家一起打击盗版。大家共同打击盗版,对整个产业也是一种保护。
B2B市场为主,目前对电子书品种、数量有一定的依赖,书越多,图书馆批量采购,能够卖出更多的价格,对电子书的品种有依赖。我们希望在座的出版单位能够继续地支持这项事业,出更多、更新、非常畅销的电子书。
创新点:
多出书,就是对数量上的要求,以前大家希望提供方正完整的排版软件,事实上由于电子文档保护的不是很完整,今年启动了出版机构的扫描支持。出版机构如果觉得有很多好的书,排版文件找不到了,方正愿意跟大家一起做扫描的电子书。的的确确扫描不是我们的首选,我们希望大家能够把电子文档找出来,非常齐全,做成电子图书。
出新书,关于电子书到底对纸书有没有冲击?今天对这个话题不展开,也不下结论。但是可能的一个结论,假定有冲击,一本电子书冲击一本纸书,这是最坏的结果,买了电子书,不买纸书,通过恰当的定价机制,也能保证一本电子书的盈利等于或者大于一本纸书的盈利能力。出版界有一个规律性的数字,好的书毛利能做到30%,差的书毛利也能做到10%,大概的平均数应该在20%左右。按照我们跟出版合作伙伴的分成比率,如果一本书的定价定到纸书的60%,也能达到这样的毛利,这是今年政策上的调整。
出好书,特别好的书,电子的完全可以比纸的贵。比如四川人民出版社的《中华民国史》,写给中华民国写史,一定是很有争议的事情,也是几议其稿,最后定稿叫《中华民国史》,这样的书完全可以定高价,是非常专业的好书。如果解决了电子书和纸书的毛利到底谁高谁低,如果电子书的毛利不低于纸书,为什么怕它冲击呢?纸书别卖了,因为卖的越多还出卖电子书,这是一个探讨,需要大家实践,也希望出版机构多多配合。
我给大家推荐一本书,叫《长尾理论》,是中信出版社2006年12月出版的畅销书,实实在在地讲到在信息化的领域当中,为什么要多出品种,为什么新增一个品种能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利润。在数学上有一个最基本的原理,一个相对比较小的长数乘以无穷大,依然等于无穷大,求极限的时候都要用到的。在数字出版领域或者互联网领域,比如数字唱片领域,如果每增加一个唱片,增加一首歌或者增加一本书,编辑成本小于编辑利润,哪怕只挣一分钱,都应该增加这个品种。
长尾理论告诉我们,原来在传统领域中靠畅销书挣钱的理论继续适用,但是对于数字出版不完全适用于80/20法则,20%的品种带来80%的利润不一定适用了。“彻底颠覆80/20法则”说的有点过了,不冲突。
定价原则:
定价问题,定价权在出版社,要考虑两个因素,第一个因素是同行的价格,另外就是客户的接受程度,下游的图书馆能不能接受。因为我们是分成,所以方正愿意大家定高价。综合了很多因素,今年推出了连续定价机制,文本书,如果是新书,出版时间在一年之内,可以定在60%的价格甚至可以更高。
2,条目式数据库
体现形式:
条目式数据库,和数据库本身是有区别的。传统的数据是以整库为单位进行管理的,条目式数据库是以条目管理的,大家若干个条目加在一起称之为大库。有些书不适合整本展示,比如字典,一般是检索用的,就想查某一个字或者某一个词,给我一整本的意义不是很大,有个别学习特别刻苦的人愿意抱着一本字典从头读到尾,但是大部分人不愿意从头读到尾,这个时候用数据库的方式检索非常方便。
市场规模
条目式数据库这样的工具书,源自纸书,超越了纸书,可以非常方便的检索,没有必要按照偏旁部首检索,包括超链接的功能,比如在这个地方看到一个词,“孔孟之道”,点一下“孔”,就到了孔子的词条那儿去了,点一下“孟”,就到了孟子的词条那儿了。
方正关于工具书的项目,英文叫reference books,包括字典、辞典、全书、书目、年鉴、表谱、图录、地方志,用这些书开始做条目数据库的尝试,也是基于做原版原式电子书优势的继续,首先以机构用户市场为主,当然不仅仅局限于机构用户市场,还有更多的空间。
阿帕比工具书集锦的栏目,输入“统一思想”这个词,就可以搜出在阿帕比所有的库当中涉及到“统一思想”的词条库,随便点开其中一个词条可能就是这样的效果。点开这个词条之后,在印刷体当中的原版原式什么样的。通过印刷体上的文章,可以直接链接到这本书上,是两个并列的,既有对应的条目,又有原书。条目是保证检索和使用的便捷,整书保证权威性。目前的现状,包括我到百度搜点东西,偶尔看看,作为一个参考可以,但是真正写文章引用,还是愿意引自于谁出的一本书,见纸书的多少页,做科研的人非常关注这点。条目式数据库是两者做了兼顾,既可以用条目,非常简单,用各种各样的超链接的方式,又能兼顾整书的内容,保证权威性,确保跟纸书一模一样,第几页、第几行、第几个字,跟纸书对得上,这是方正继续在原版原式上的优势,开发了条目式数据库的产品。
从CMS系统当中可以把有关数据直接输出产品,关于内容管理系统,在出版业已经非常流行了,完全可以直接输出到产品,比如说高等教育出版社是按知识点的,比如什么叫函数、反函数,定义成一个知识点,每个知识点可以输出条目。科学出版社现在是按照章节来做的,以后完全可以开放出来,作为产品直接提供。包括大百科的术语库,原来是内部编辑时用的,但是如果开放出去,就是条目式数据库的产品,包括上海伟志教育集团的试题库,也可以直接开放出来作为一个产品。内容管理系统可以跟条目式数据库之间直接输出产品,有各种各样的功能是供非常专业的编辑来用,可能不适合开放,但是有其中一部分是完全可以直接开放成产品的。
3. 手机书
体现形式
5月30号方正数字出版产业峰会上正式公布了和康佳合作。除了康佳之外,方正与多普达、摩托罗拉和若干个手机厂商已经开展了合作,源于什么背景?源于“手机是第五媒体”。6月25号公布的中国手机用户数是4.95亿,将近5亿,网民数是1.44亿,用户群非常庞大,我们只做1%也是非常庞大的数字了。
市场规模
中国的短信一不小心就创造了百亿市场。全国助残日,北京移动给大家发了公益性的广告,大家可以想象手机的威力有多大。手机预装非常成熟,包括各种各样的游戏、电子辞典,就是预装了工具书,手机预装市场已经很成熟了。3G一直迟迟没有发牌照,但是2008年奥运会之前肯定会发,指日可待。3G要的就是内容。如果3G有那么好的宽带,但是没有内容,和2G有什么区别?一定要有内容。从这个意义上,大家已经达成了共识。
关于《手机报》,已经给了我们一个非常大的启示,有各种各样的数字,无论浙江还是上海传来最可怕的消息,中国移动有可能是中国最大的媒体,因为《手机报》的用户已经超过了2200万。我的很多同事都订,早晨9点钟,晚上6点钟发一个彩信,一个月收费3块,2200万,意味着一年8个亿,而且肯定还在急剧增长,这个数字非常可怕,任何一个媒体不敢说能够保证在这一天有2200个读者,只有中国移动的《手机报》,给我们带来很多想象的空间。手机书我们完全可以想象,比如作家出版社出版的小说,如果分割的恰当,分割成十章,前三章是免费的,只要同意都可以给你发免费的,第四章要交一毛钱,第五章还要交一毛钱,一本书假定十章,可以卖七毛钱,用户数有可能是一百万册或者一千万册,只要小说有足够的吸引力。技术的手段都已经做完了,没有问题。取决于内容商的合作,还要跟中国比较庞大的,非常具有垄断特质的移动运营商的合作,当然还有手机终端厂商的合作,比如康佳、摩托罗拉、多普达,这块合作已经启动了。
创新点:
手机书不仅仅适合于小说,针对文、史、哲都可以,假定是科普读物,往往是比较简单的小册子,绝对可以,包括各种各样的寓言故事,很短,一本寓言故事的册子完全可以发出去。经济管理类的也可以。工具书,按照条目也是可以的,比如现在在火车上,想查一个单词,通过手机上网或者发一个按键,输入一个词,给我返回来了,在技术上完全可以做得到,一点问题也没有。
我们为什么非常看重手机书,或者手机书能够给我们带来这么大的诱惑?取决于手机本身可以计费,解决了我们启动B2C市场关键性的难题,就是电子支付,到现在依然是中国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淘宝网现在发展的不错,通过技术,跟金融厂商的合作,解决了一部分电子支付的问题,只是一部分。包括跟各个出版合作伙伴合作,希望大家建立电子书店,第一个问题就是电子支付,大家比较陌生,传统的出版社,即使技术问题解决了,让我在电子书店上花几块钱买书,报了信用卡的帐号和密码,大家总觉得有点别扭,但是手机书肯定会解决这个问题。
按需印刷,方正有专门的公司做按需印刷,出版社的书通过数字版权保护系统和数码印刷机直接对连,比如短版、断版、科技类的图书,科技类的图书特别适合,出专业或者科技类的图书,出的越多亏的越多,但是又不得不出,为什么?以学术或者以专著见长的。数码印刷一定程度上能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印的少一点,只印200、300本,通过数码印刷机出来,该参加评奖的参加评奖,该让专业人士使用的就让专业人士使用。我原来在出版社做耳科的内科的书,一年在全国只能卖几十本,印几百册或者几千册放在库房,库房也要钱。什么时候要,数码印刷机就能出来。
4,数码印刷店的POD
体现形式
现在新书品种超过十万种,新书在书架上的时间越来越短,原来半年,现在大部分上架都小于半年。怎么能够保证一本书永不下降?这是一个理想,用数码印刷能解决这个问题,到一个书店先给你一个检索系统,所有的书你就挑,挑完以后想要我就给你印。摆一个数码印刷机,摆一个计算机,让你挑,不存在空间的任何障碍,技术上完全可以做得到。
关于传统的纸书永不下架的理想,通过数码印刷设备,通过数字技术完全可以实现。当然都需要数字版权保护。没有数字版权保护,肯定不能想印多少就印多少,要有相关的技术控制。从纸张和人工的成本上涨,使得POD的空间更大。
关于POD,国际上有一个通用的说法,美国,到底用传统印刷还是数码印刷,有一个均衡点的问题,比中国小的多,可能是300或者500,中国的可能在1000册左右,用传统印刷都是合算的。如果超过1000册一定要用传统印刷,如果小于1000册就肯定考虑数码印刷。因为中国的纸张和人工都比较便宜,现在纸张越来越贵,国家对环保越来越重视,中国的人工越来越涨了,现在民工越来越不好找了,给数码印刷更大的空间。这是数字出版与传统出版之间的东西,与数字出版相关。
5. 多媒体电子书
体现形式
我比较喜欢徐静蕾做的《开啦》杂志,现在已经出了六期了,非常有特色,我非常喜欢,大家可以去下载。
中小学的课件,包括CAI资料,也是多媒体电子书。多媒体电子书能否量产?我说的是规模化的批量生产,就跟出版社一年要出几百种甚至几千种书一样,这是一个问号。能否挣钱也是一个问号,涉及到电子书的盈利模式,到底挣广告的钱还是内容的钱,包括发行的数量,编辑的参与程度。我个人的判断,多媒体电子书还需要一点时间,才能真正成为一个产业,成为挣钱的产品。
[NextPage]
二、数字出版的盈利模式研究
第一种模式是最传统的,原版原式电子书的传统,这是最传统的。数据库,手机书,相对新兴的,寄载着数字出版产业的希望。多媒体电子书。
第二部分,盈利模式。两个最基本的思考,是数字出版必须要考虑的最基本的问题,我有幸在全国各地跟出版社交流,把他们的想法、理解跟大家讲、一下。
1, 卖广告还是卖内容?
这是数字出版中最原始的问题,现在要重新思考一下,的的确确大家的意见还不一致。传统的书、刊、报有一个比较,不一定罗列的全,有些内容、深度、创作投入比较,最终的结论,传统的报基本上是靠广告收益挣钱。传统的书是靠发行收益挣钱,内容挣钱。
纸质的书、刊、报比较:
|
内容 |
深度 |
创作投入 |
受众 |
广告收益 |
书 |
长 |
深 |
大 |
少 |
少 |
刊 |
中 |
中 |
中 |
中 |
中 |
报 |
短 |
浅 |
小 |
多 |
多 |
纸质的书、刊、报对应的电子形态:
纸质 |
电子 |
书 |
原版原式的电子书为主 |
刊 |
数据库为主 |
报 |
新闻门户网站 |
针对电子分别对应的是什么?纸质的书,原版原式的书以电子书为主,刊以数据库为主,报对应的是门户网站。新浪某种意义上就是报纸的集合,也有新闻采编的权利。电子书短期内可能还是以卖内容为主,电子报短期内还是以卖广告为主,刊是两者之间。
2.复本数还是数据库?
这就带来另外一个思考,如果我们要做电子书,现在假定缩小为电子书的范围,我们是做复本数的模式还是做数据库的模式,是另外一个思考,假定一本畅销书,于丹的《论语心得》,中华书局出的。如果用复本数模式,可能销量很大,取决于内容,这本书到底好还是不好,读者喜欢不喜欢,数量会很大。如果用数据库的模式,受限于打包数据库的数量,数据库包在哪个库里,这个库里有多少用户就是多少用户,与内容无关,与库的其它资源是平等的。我写的《论语心得》和于丹教授写的《论语心得》可能是平等的,对应的是什么?包括好内容能不能带来好的回报,复本数可以,数据库模式不可以,数据库模式有可能要以字数来计算收益。好的内容字数少,反而吃亏了。
读者的创作积极性,包括出版社的积极性,用复本数的模式,无疑能调动产业链上上下下的模式,用数据库可能会有问题。
定价,针对复本数的模式,一本可以单独定价。如果是数据库模式,怎么做?有可能给大家比较的是字数,反正大家都一样,谁的字多谁的钱就多,要买就买一个库,这个库里有一本书,这本书看完,那本书没有看,怎么办?按照字数来定收益。从这个定义上来看,到底用复本数还是用数据库模式,通常意义上的书应该选择用复本数的模式,这是基本的结论。
|
“复本数”模式 |
“数据库”模式 |
销量 |
可能很大,取决于内容 |
受限于所打包的数据库数量,一般很少 |
好内容=好回报? |
是 |
否 |
作者创作积极性? |
有 |
没有 |
出版社运作电子书积极性? |
有 |
没有 |
定价权 |
出版社自主定价 |
出版社部分参与定价 |
版权保护技术 |
有(一本书被一个人购买、借阅后,只能此人阅读,不能被随意复制。) |
无,一个图书馆只需购买一本书,就可以满足所有学生的阅读要求,如果发展网络借阅,购买一本书,全球都可同时阅读。 |
结算方式 |
按照书的价值进行定价,按照复本销售,体现书的价值 |
按照字数多少进行结算,无法体现书的价值,如一本字数不多但学术价值很高的书,收益会很少;按出版社字数占总数据库的比例分成,出版社无法知道总字数,而且总字数在随时变化。或者按照财务统计表结算;不能具体到每本书。 |
几个细节:
1:条目式的数据库是按照条目计费,是复本数模式的延续,这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大数,条目是按照条目来定价,不能严格那么细,是按照书为单元,按照条目为单元管理的。并不是所有的书放在一个大库,报一下大库,一年多少钱,不是这样子,是按照条目来定价。
2,手机书是按用户来收费,也是复本数模式,手机书只要用户确认就给你发,一定是按照这样的模式来做的。
3, 如果靠广告收益,数字出版有一种是靠广告收益,有一种是靠内容收益。
案例研究A:
手机彩铃。首先靠卖内容,不是靠卖广告。其次是复本数模式,不是数据库模式。彩铃拯救了中国音乐产业,可以这么讲,这个话一点不过分。因为原来的磁带,电子音像社的日子都不好过,磁带卖不动,光盘还能卖点,但有盗版,彩铃还不好盗版。严格按照复本数来,你用的就是你的,他用就是他的。另外是卖内容,不是卖广告,这是正面的例子。手机彩铃给中国音乐产业带来极大的飞跃。开个玩笑,中国移动一句话,摆谱的明星都乖乖去了,中国移动梦网要办一个什么会,请几个明星,都非常容易。现在好多歌手靠着彩铃活着,不是靠卖唱片,发专辑。
案例研究B:
另外一个例子,网络上音乐免费下载,以盗版MP3为例。网站本身因为有大量盗版MP3,有很多广告,因为盗版MP3,大家都来,网站本身卖广告,内容不收费,谈不上复本数模式还是数据库模式。盗版MP3毁了中国音乐产业,还有世界,当然,中国盗版更厉害,包括我个人有时也收藏盗版MP3,的的确确是这样子,应该说盗版的,没有数字版权保护,不是复本,也谈不上靠内容收费的盗版MP3毁了这个产业。某种意义上看看数字音乐的例子,再想想我们的电子书,大家可能相对来说要清楚一些。
[NextPage]
第三部分,数字出版技术上的方案。
1, 要不要数字版权保护(DRM)??
数字版权保护有哪些理由:如果没有数字版权保护,数字出版,包括电子书,比纸书更容易被大量盗版,破坏力也更强。从这个意义来说,电子书、数字出版更需要版权保护,数字出版使得技术上数字出版更加便捷,纸书利用防伪标识在防盗版,剩下的就是怎么防的问题。
不要数据版权的理由:数字版权保护本身是双刃剑,比如这儿是卖刀的地方,卖电子书、技术的地方,要不要关心这个刀能不能伤人?这个话题说起来很有道理,我原来做销售,客户说你管我盗不盗版,我盗版承担责任,你把东西卖给我就好了,这是一个观点。购买纸书同样可以用于盗版,这是什么意思?如果看到一个人买了一本纸书很高兴,但是你知道他买纸书干吗,有可能去数码印刷机批量几千字、几万字出来了,到立交桥可以摆摊,什么书都有,买电子书为什么要管我呢。数字版权保护的确给使用带来不便,读者是追求便利,现在便利性和读者的道德要求不能混淆,比如方正控制打印,比如他看到这一页,非要打印带走,不能打印,比如想拷贝,想摘录,不行,要严格控制拷贝的字数,的的确确给使用带来了不便,这是实实在在的。大家用过电子书,尤其是加密的电子书,会发现有这样的不便。
案例C:
苹果公司的网上书店,占据了全球数字音乐60%几的份额,非常大。今年4月份,苹果和百代联手推出放弃数字保护的音乐,DRM-free。相关的报道到网站上都能看到。有一个相关的规定,没有数字版权保护卖得贵一点,1.29美金。如果有数字版权保护的,卖得便宜一点,是0.99,中间有3毛钱的差价,之前有DRM保护的音乐,加了3毛钱就可以升级,没有版权保护的音质要好于有版权保护的,有版权保护的音质反而不如没有版权保护的,这是一个现状。乔布斯说到2007年底,一半以上的音乐都是数字版权保护的,引起很多争论,媒体上有很多报道,比较经典的报道是《21世纪经济报道》5月8号有一篇文章,叫《如果无效不如拿掉》。他说的无效,不是技术上的无效,后面有一些观点,数字版权保护到底对这个产业意味着什么,带来什么问题,相关的报道比较多,包括英文的报道,国内的媒体也有很多报道。这是苹果公司的例子。
北大方正将坚持运用数字版权保护技术!
方正从源头上选择了与出版单位共同做这个产业,所以方正是无条件的坚持数字版权保护,大家要放心,提出那么多讨论性的话题,但有一点可以让大家放心,我们肯定是无条件坚持要做数字版权保护的。
随着技术的发展,随着形势的发展,也有一些新的应用,传统的应用在PC机上。现在把数字版权保护应用在手机、PDA、手持设备上,我们跟津科的手持设备合作,这样的设备上都要做数字版权保护。另外跟数码印刷机,方正“印捷”都启动了。还有数字版权保护能不能应用于数字电视上,完全有可能,有各种各样新的研究,领导对数字版权保护技术本身也提出更高的要求,但不管怎么变,数字肯定坚持永远DRM——不FREE,有数字版权保护。
2.字库技术
字库技术或者显示技术,字库与显示密切相关,也是方正在传统意识当中就有很多积累,但这些积累必须带到字库技术领域。有一个简单的细节,上海出版社出了一些日文的图书,国际上通用的编码用UNICO的编码,解决什么问题,解决这本书用方正在大陆发行的日文版的书版排版,用的是748编码,跟UNICO之间怎么兼容,都是技术的细节,技术上一点问题都没有,因为有方正国际日文现在排版市场也占了一半以上,但需要做技术上的储备和积累,包括各种语言,包括蒙文、维文、哈文、藏文、朝文,基于互联网当中通用UNICO的编码问题,只有解决这些问题,才能保证每一本书都能检索,大家都能够摘录其中的文字。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就意味着摘录出来的文字是乱码,大家有没有在互联网上拷一些文件是乱码的经历,因为编码不同,字库不同,显示技术没有解决。这些都是方正底层的技术。应该说底层还有更多的技术,包括我们现在推出复合出版系统,又涉及到出版社采、编、发方方面面的技术。所有的技术都是数字出版当中要解决的技术,也是数字出版当中一个起码的保障。
建议:
1, 排版文件的收集。准确的数字表明,一批大出版社的文章保存,成功率或者齐全率低于60%。文本书比扫描书的体验强很多倍。但文本书从哪儿来,一定要有齐全的电子文档。方正的书比同行贵很多倍,但客户愿意买也是源于这样的差异。另外,文档不仅要提交,还要检查,小心“光”盘,就是排版交排版文件,什么东西都没有。不管是否做电子书,什么时间做,文档的收集都要做好。
案例D:
某大学出版社文档保存状况统计
年度 |
授权制作电子书种数 |
文档转换成功数 |
成功率 |
2004年 |
5189 |
3224 |
62.13% |
2006年 |
1083 |
597 |
55.12% |
文档未制作成功原因:
文档未制作成功原因 |
所占比例 |
缺封面 |
52% |
缺版权页 |
7% |
缺图 |
33% |
缺补字 |
6% |
缺正文 |
个别 |
一本书完整的电子文档到底有哪些东西?1.封面、封底2.版权页3.目录4.正文5.插图6.补字7.版心文件8.其他单独排版部分(序、跋、绪论、后记等),希望各个出版社把电子文档当自己的财富来储存,一旦你想做的时候你能做。
2.包括信息网络传播权的电子版权的签署:
在去年提出信息版权保护权利之后,这一块显得尤为重要,依然有一批出版社的图书出版合同中根本没有电子出版版权的字样,而且是北京市管的。即使有电子版权字样的,我们也建议明确到信息网络传播权。当然,有人说电子版权是出版社约定俗成的一个说法,大家认为包含了,真打起官司还说不清楚。
数码印刷,现在各个出版社都在提自己要做数码印刷,也涉及到版权的问题,比如传统的一本书签了十年的合约,合约之后要再版,要跟作者补签协议,先做数码印刷,能不能再签协议,也涉及到版权的问题。包括手机书有一些权利,有传播权够不够,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希望大家讨论。
案例E:
有一个案例,中央民族出版社纸书出版合同当中,关于电子版权的描述只有一条,“甲方授予乙方在合同有效期内,在中国大陆以多种方式,及多媒体形式,如电子、音像制品和互联网上发布、出版权利”的描述,专有出版权,是不是很严谨,应该怎么表达?提出这样的话题,希望出版界的朋友重视。
关于盈利模式和版权保护的讨论,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版权和盈利有关,在和谐的产业链当中,把“和谐社会”拿到数字出版产业链当中,整个和谐的产业链当中,我们去祝福这个产业健康发展。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