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应澳大利亚澳中文化交流中心、纽西兰中国国际商会的邀请,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中国报业交流考察团一行24人于8月10日至8月23日赴澳大利亚、新西兰,执行业务培训和交流考察任务。考察团一行先在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进行了为期4天的业务培训。围绕全球报业发展新趋势、传统媒体如何应对新媒体的挑战、报业如何增加广告收入、如何有效地扩大报纸发行量、在商业环境下报业机构的策略管理以及如何构建未来的24小时多媒体新闻室等报界广泛关注的课题,由澳洲独立新闻中心主任ChrisNash等11位来自澳大利亚报业的权威专家、学者进行了系统的讲授。另外,考察团一行还重点考察了澳大利亚的《悉尼晨锋报》、《曼利日报》和新西兰的《新西兰先驱报》,听取了这三家报纸主要负责人的详细介绍,并就报业发展中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与他们广泛交换意见,进行了充分沟通。这三家报纸都是百年以上的报业品牌,其在新闻策划、经营、管理等方面都有一些独到的经验与做法。现将培训考察的一些收获与体会刊发出来,希望能对推动报业发展有所启迪。
树百年报业品牌需大力培育市场主体
此次培训与交流考察,考察团一行重点考察了澳大利亚与新西兰的三家报纸,有澳大利亚的《悉尼晨锋报》、《曼利日报》,新西兰的《新西兰先驱报》。这三家报纸都是百年以上的报业品牌,其中《悉尼晨锋报》具有176年历史,《曼利日报》具有101年历史,《新西兰先驱报》具有125年历史。如今这些百年以上的报业品牌,仍然深受当地读者的青睐。为什么这三家报纸都在百年以上却魅力依然?在考察中了解到,这三家报纸都有自己的一些独到的经验。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一是完全按市场法则操作,按企业模式运营。与中国的国情、体制不同,澳新报业基本上都是私有的。这些报纸都是真正的市场竞争主体,可以说这些报业品牌都是在市场中锤炼出来的。
二是报纸定位精准,各自有不同的定位,各自有自己固定的读者群,各自有自己独到的赢利模式,他们强调的是采取“蓝海战略”,而不是同质化厮杀的“红海战略”。
三是新闻策划、活动策划到位,不仅培养了自己忠实的读者群,而且也提升了报纸的品牌张力与影响力。比如《曼利日报》,去年为配合报纸问世100周年,搞了一个活动,出了一期特刊,让居民参与推选在过去100年中为社区做过重要贡献的100人,这100人中,虽然有人去世了,但为社区发展做出过贡献,最后也上了版面。这次活动影响很大,对推动报纸发行量的提升和报纸影响力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又如《悉尼晨锋报》,今年3月31日策划了一次活动,在这一天,悉尼所有大楼的灯光全部熄灭一小时,这一做法是告诉市民减少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这个事情充分显示了报纸的重要性。这项活动是晨报先把消息登出去的。让500万人同时做一件事情,需要有效的手段。为此,他们做了三个月的准备。三个月中,除了在报纸上刊登消息外,还充分利用了广电的优势,不是登一次,而是多次重复登。这个活动还得到了国际影星的配合。同时也吸引了众多的跨国公司协办,最后悉尼市长也参与进去了。到临近这一天时,他们还出版了杂志,集中告诉市民怎样在更好的环境中生活。这项活动影响力之大,前所未有。这项活动,不仅对环境有好处,而且报纸从中赚了不少广告费,同时,对提升报纸的品牌作用甚大。策划的这些活动,给考察团一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新旧媒体融合进程加快多媒体互动成为趋势
随着新技术、新手段的不断出现,新媒体发展呈现出了咄咄逼人的态势,传统报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传统报业如何应对新媒体的挑战,已成为报界广泛关注的课题,此次赴澳新培训与交流考察也是始终围绕着这一主题进行的。在考察中了解到,新媒体已形成了对传统报业的冲击,使得报纸的发行量在不断下降,广告收入日益减少,这是共同的看法。从全球情况看,报纸发行量增长最多的是1920至1930年。比如美国,当时每户达1.3份报纸,因为那时人们只能从报纸上获取信息,报业利润相对比较可观,达20%至40%。1940年,广播的出现影响到报纸,每户为1.2份。上世纪80年代,电视尤其是卫视出现,每户报纸减少到0.77份,1990年减少到0.6份,2005年又减少到0.5份。据《悉尼晨锋报》负责人介绍,在过去的五年中,报纸发行量也下降了7%。
但在考察期间,澳新两国报业同仁都认为,新媒体并非是传统报业的“掘墓人”,新媒体与传统媒体是一个逐渐融合的过程,而且两者融合的这种进程在不断加快,形成多媒体互动共赢的局面,将会成为今后的一种趋势。正是基于这种认识,澳新两国报业越来越重视对新媒体尤其是多媒体互动模式的研究,并且为提升报业的发行量采取了一些措施。
据《悉尼晨锋报》首席记者、悉尼科技大学高级讲师LouiseWilliams介绍,《悉尼晨锋报》针对发行量减少的情况,他们加大了报网的互动,将报纸的一部分内容在互联网上发行。虽然报纸发行量在减少,但通过网上的发行却增加了53%。他们提出的策略是“NEWSPAPER+ONLINE”,既看报纸又上网的读者达到了23%。总体而言,报纸发行上升13%。这说明,虽然报纸的发行量下降,但是在不同的平台上报纸也会有所作为,这样就能保证报纸实际发行不会下降,对读者的影响力也不会降低。为了应对新媒体的挑战,《悉尼晨锋报》正在探索构建自己未来的“多媒体新闻室”,实行多媒体互动,据新闻编辑DarrenGoodsir介绍,他们的目标是:尽量一个人提供内容,展现在不同的平台上,报纸、网络、电台、电视台等平台联合起来工作,一周七天,一天24小时,形成一个具有竞争性的团队。
保尔布达通讯公司是澳大利亚一家全球通讯研究和咨询公司,它的网络遍布15个国家,专注于多媒体互动服务,如视频媒体、互联网和多媒体的策略规划,判断如何使新媒体应用于这些传媒机构以提高其竞争力。据董事、总经理PaulBudde介绍,他们每年搞2000份研究报告,重点给媒体提供一些新媒体应用方面的策略。他认为,在交流中变化最大的是视频,这是最有效的一种方法,因为是面对面的。记者角色以前是写文章,现在更多是带照相机去现场。视频网站是一个趋势,也是一个最新的潮流,他们目前正就此加大研究开发力度。
引用数学模式对受众进行定性定量分析
在此次培训与交流考察中,考察团一行了解到了《悉尼晨锋报》引用数字模式,对受众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提高发行精准度的做法,认为这种做法值得中国报业同仁们学习借鉴。
据费发斯集团发行主任TomGertsmyer介绍,目前该项目得到了240万资金的赞助,6个月就要把成本收回来。设立这个项目主要是为了发行,帮助更好地预测发行量。他们引用的是一个数学模式,把过去的数字做为历史性参考,然后在此基础上预测未来。中间做了一些变化,原来退报率是用百分比算,现在是按退还数字的统计,零售商退回多少才是合理的。开始可能预测不准,但经过几个回合,就能算出基本准确的数字。他们还有监控系统,每个卖报点的情况,新的零售商的加盟,经过监控可以订出增加报纸的数量。依靠这些数字对未来进行预测。有了这套系统,还可以进行事后分析,对假日、产品促销活动、未来盈亏进行预测。如有一项产品需要推出,需要多少报纸,在哪一天推出更有效,都可以用这套模式进行预测。目前工作周期是两周一次进行预测。这个工作大约需要做一周时间,把数字放在网上交流,同时也与零售商交流,使整个过程进行循环。每周零售商也把自己出售的报纸数量在网上进行更正。整个汇总使得零售商与发行部门起到了协调作用。通过电脑的运算,对未来出版多少报纸,有一个数字的预测。每周都对数字进行汇总,能反映出发行的状况。
这个项目是从去年6月份开始做的。现在还在运转。预算准确性是7天内达到98%。这个准确性是把所有零售商全统计起来之后做出的综合预测。
细分报业市场体现差异化竞争优势
目前澳大利亚报业主要被两家集团控制,一是默多克控制的新闻集团,二是费法斯集团。这两家集团控制了澳大利亚90%的报业。这两家集团都是国际性的大集团,费法斯集团旗下在澳拥有150多种报刊和多家电视台,并且在美国、新西兰也有多家报纸。而新闻集团规模更大。据介绍,去年费法斯集团收入10.17亿美元,盈利1.2亿美元,利润率达12%。而新闻集团去年收入为280亿美元,澳大利亚只占其中的一小部分。
在培训与交流考察期间,澳大利亚报业细分市场、体现差异化竞争优势的做法,引起了考察团一行的关注。在与澳方报业同仁交流过程中,他们都普遍认为报纸之间几乎没有竞争,因为不同的报纸针对的读者群是不同的。正如默多克所关注的,办一份报纸,并不是从其他报纸那里将读者抢过来,让别人的发行量降低,而是强调开发一个新的市场。
以下是澳大利亚几家报纸的读者定位与发行量:《财经评论报》,日报,发行26.9万份,是澳大利亚利润率最高的报纸,其读者是企业总裁或商务总监等高级管理层。《每日竞报》,发行140万份,是普通劳动者读的一份报纸。介于《财经评论报》与《每日竞报》之间的是《悉尼晨锋报》,除了新闻外,还设了旅游、汽车、商业、体育、房产市等专刊,周一至周五,发行量达22万份,周六达到36万份,周日发行最多,达80多万份,网上报纸的点击人次已超过了500万。《曼利日报》,是一份社区免费报纸,平时每天发行9万份,周六达15万份。《澳大利亚人报》,是国家级的,发行量达47万份。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一个只有30万人口的社区,却支撑着一个日报——《曼利日报》,并且是一份具有100多年历史的报业品牌。据《曼利日报》总编辑Kathylepari介绍,这份报纸之所以长寿,很大程度上源于定位精准的本地化特点。《曼利日报》75%的读者不读其他报纸,想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基本上都是从《曼利日报》上获取的。为了细分市场,赢得社区居民的青睐,报纸除了尽量反映社区居民的生活方式和状态之外,每天的报纸内容也有侧重,如周二侧重体育、妇女问题,周三关注老人、商业问题,周四突出年轻人,周五刊发健康、园艺、评论等内容,周六则侧重房地产报道。
《悉尼晨锋报》每年也花费大量财力和人力开展调查,研究读者群体,调查的目的要告诉做广告的人什么样的人看他们的报纸。他们按经济状况和社会地位将读者分类,一类是C打头的,这些读者都是总经理、总会计师等,还分C1,即在办公室工作的人员或小业主;C2,即有技术的人。二类是AB,即律师、经理等,不仅收入很高,而且教育程度高。三类是比较关注环境问题的绿色读者。四类是空巢家庭,孩子不在家,就不需要买孩子的东西了,钱就花往别处。五类是随着海洋变化,在城市里住久了,想到乡下住,在乡下住的城市人同样也关心城市里的事情。六类是大城市里居住的高知识层次的人。七类是住在郊区不上班的妇女。八类是不关心国际大事,只关心社区事的读者。九类是工作着的妈妈们,因为忙没有时间,只能买快餐食品,等等。这样细分读者群之后,不仅对了解读者的需求,提高办报质量有益处,而且对有针对性地吸引广告客户起到了很大作用。
除了细分市场之外,他们还非常重视采取措施降低报业的运营成本。如《新西兰先驱报》,在报纸与网络互动中,需要将报纸新闻内容进行重新包装。为了降低编辑成本,他们就将报纸的标题制作业务交给了专门的标题制作公司。虽然标题制作公司也会收取相关的费用,它毕竟比报社聘用一些编辑人员付出的费用要少很多。据说这家标题制作公司的生意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