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机械行业相比,印刷产业的特殊性在于其与文化产业不可分割的一体性。无论出版社书库里堆了多少书,只要有了订单,印刷企业仍不惜为填满书库开动机器;当发行百万的于丹《论语》心得走火图书市场时,从南到北的印刷企业也“天涯共此时”地热火朝天了一把——蓬勃走旺的文化创意产业链条中,印刷产业自然分得一碟奶酪。
同时印刷业又作为一种工业经济被列入《工业行业利润分布表》中。除了文化的拉动,伴随工业生产所必需的包装印刷、安全印刷越来越占据了印刷业的重要位置。对于其他工业的附属性能也成为印刷产业的另一个突出特点。
在中信建设投资证券研究所2007年4月中旬的一份《宏观经济动态报告》中,笔者看到了一组关于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业的“行业利润近期同比增长状况(%)”统计数据:
月份 |
行业利润近期同比增长状况(%) |
2006年2月份 |
13.86965 |
2006年7月份 |
29.41846 |
2006年11月份 |
29.37133 |
2007年2月份 |
31.39961 |
这些数据告诉大家,与去年同期相比,印刷业的行业利润增长速率提高了17.5个百分点!半个月前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陈东琪针对工业利润“预计今年一季度经济增速高于去年一季度10.4%的增速,超过去年全年10.7%的增速”的数字说“经济增长偏快了”。那么,印刷业令人瞠目的增长速度更值得行业在宏观研究上探究一番。
如此速度,从外部市场因素讲,一方面,是国内诸多产业的整体带动、文化创意朝阳产业的发展需求;另一方面,恐怕包含大批海外产业的长驱直入以及两头在外、高进高出的数字加入。如此高速外围环境带动下的内部产业结构会是怎么样的呢?印刷包装整个产业门槛较低,粗放经营收效快,膨胀的低效产出与高大新(高素质、大规模、新技术)的企业发展伴生成为行业景观;另外,海外企业大股渗入,两头抢滩中国市场,但目前外企往往看重的是中国的基础性资源,其对推动中国民族印业的整体发展更多的在于理念示范作用。
早在10年前,中央就提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但这些年多见行业高唱发展速度、外单贸易等指标节节攀升,而结构、环境、技术的改造以及资源节约、可持续性发展等改善经济增长质量方面的目标却常有不如人愿的反馈。
其实,经济环境是企业增长方式的驱动力。在资源低价格环境下,谁多消耗了资源,谁就多一分竞争优势……市场竞争如此激烈,如果一个企业以很低的价格就能获得生产要素并创造相当的利润,使它转变增长方式,进入精耕细作的发展纬度将是难题。况且这种纬度的拓展需要企业设备、人才、用户等全方位的风险性投入和更新。
近来,从不少专家呼吁产业“调改”,并称之应是一个“小步、慢走、多调”的过程。小步、慢走似乎不是附属性如此之强的印刷业所能很快决定的,而“多调”则不妨引入我们的印刷经济并付诸实施。目的是先对症医好双足病患,革除“鸡眼”,为“千里马”打副好铁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