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影是印刷中最让人头痛的问题之一,对于墨路较短的小幅面胶印机,鬼影主要表现为在不应有图文的部分出现图文, 印张上出现无规律、时有时无的印迹。鬼影有几种类型,通常出现在大面积实
地上或小面积空白区域。鬼影的类型按照形成鬼影的原理可以将鬼影分为工艺鬼影与机械鬼影两种类型。
(1)工艺鬼影
工艺鬼影主要是由油墨在干燥过程中的化学变化引起的,多发生在无光纸上印刷亮光油墨或在亮光纸上印刷亚光油墨时。这类鬼影的出现不规律,很难控制和避免。有时出现在活件已经印刷完毕而且油墨已经干燥之后。彻底消除这类工艺鬼影几乎是不可能的,但印刷厂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避免鬼影,如改善收纸部通风条件,保持加工车间与储存车间温度恒定。如果还是出现鬼影,也可以在图文部分上光。
(2 )机械鬼影
机械鬼影是最常见的鬼影,主要由印刷机的机械原因引起。记得曾经听人说过“最后一根靠版辊有收墨作用”,当时对于此话有些质疑,细想之,靠版辊给的墨是整体,而通过印版的选择性转移后,
应该有剩余的墨量被传回墨路,而墨路中的油墨又是在不间断的向印版提供油墨,墨量的供给、转移、回流,它们之间是有矛盾的,通过分析油墨的供给、供给与压力之间的关系、弹性橡胶的特点,
可以综合地得出结论,鬼影出现的直接原因是靠版辊向印版供墨,印版对油墨的选择性转移,多余墨量的回流,使墨路中的墨量值产生矛盾,根本原因是来自于有压供墨方式、传递介质的特点这两个固有缺陷。
本文旨在通过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考察产生鬼影的根本原因,揭示有压墨路中所存在的秘密及更多现象的原因。在有压墨路中,油墨的传递在很大程度上靠压力,压力的多少决定油墨传递的多少。但仅仅是压力在决定油墨吗?不是,油墨转移量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压力的值(此处的油墨变化改变压力不是指根据印张的实际情况决定墨量而改变压力),两者相互影响。具体情况怎样呢?我们假设有两根橡胶辊,两者挤压产生形变,得到压力=R 辊1+R 辊2 ——两者中心距。如果两橡胶辊相向转动,使油墨传递入其中,则压力=R 辊1+R 辊2+ 墨层厚度——两者中心距。由此看出压力变大。对于有压墨路整体而言,压力是一致的吗?不是,原因是油墨在传递过程中有油墨转移率,油墨在进入墨路后,经过每一根墨辊的量都不一样,油墨量是越来越小,因此得出结论,我们在对墨路中的压力进行调节时,使用相同的塞片控制压力的做法是不完全正确的,这样做的结果实际是使压力都不一致,进而导致油墨在经过墨辊时的油墨转移率也是不一样的。因此在油墨的传递过程中,压力和墨量实际上是相互影响的。在有压墨路中,油墨传递与压力之间的相互关系又可以推到墨路分区给墨的原因。我们知道墨斗是分区给墨的,分区供给墨路不同的墨量,在经过墨路中的三级串墨辊后,墨层应是一样厚的,但是事实却是与墨区相对应的地方的墨量相同,印品上的局部墨量不同。对此,我们可以做如下假设:对墨区进行不同设置,使墨区区域给墨量不同,当给墨辊将这些区域不等的墨传给匀墨辊时,由于两辊中心距一定,在不同区域通过的墨层厚度不同,从而使匀墨辊在轴向所受的区域压力不等,匀墨辊的轴向的区域变形不相同。
如果把不同的墨区看成是不同的通道,墨量最大的一处假设为A点,与A对应的变形最大,与A对应墨辊变形而形成的墨路通道最大,这条通道与A的流动量是相合适的,而其它通道的可通过量也
是小于A的。匀墨辊的下面与窜墨辊相连,窜墨辊做轴向窜动。此时匀墨辊上的情况应是,辊表面墨层是平的,但各区的墨量不等,变形不相同。由于两辊中心距相等,而各区墨层厚度不等,窜墨辊的轴向区域变形不相同,但是窜墨辊的运动是既做轴向窜动,又做周向转动,其变形的情况与匀墨辊变形的情况不同,其变形的轨迹不是直线,而是曲线轨迹。由于没有相关的墨辊直径,窜墨辊窜动距离、窜动一周的转数、窜动时间等相关数据,无法用计算来确定其受力的转移,即曲线轨迹与下一根墨辊的相交点是不是与区域对应。尽管没有准确推算出具体与下一根墨辊的受力相交点,但是由于墨区是有一定宽度的,而窜墨辊的窜动也只在 40mm 之内,因此可以推断匀墨辊上的受力A区与对应下一根墨辊的受力A1区,它们在直线方向上不一定重叠,但一定相交,就好象是一条直路变窄了。而其变形也因为受力区域的变大(曲线受力区比直线受力区大),影响油墨的转移率而变小。由此在下一根墨辊上的受墨量也是区域不相同,区域变形不相同。依此可推出在经过了窜墨辊的轴向打匀后,在印张上相对应墨区的受墨量不同。墨路的控制滞后性。墨路的控制滞后性是指:在改变墨路的墨区设置时,其在印张上的改变效果并不是马上体现出来,而是要经过一段时间,才体现出来。即墨路的改变滞后于控制的改变。这种控制滞后的直接后果使印刷中不良品增加。现代印刷机追求的是高成品,因此这个问题要解决。通过观察发现,当改变墨区设置后,油墨从墨斗被传到印版的时间大大小于印张效果改变的时间,同时在这段时间里,印张的效果是逐渐改变的,而整个墨路唯一改变的变量是流入的墨层厚度,因此认为造成这种滞后性的原因在于墨量与压力、传递介质。在墨路中,传递介质是橡胶,依靠的是橡胶的黏弹性、黏弹性是敏弹性、滞弹性、朔弹性的综合,滞弹性使橡胶受压变化存在滞后性,墨路控制滞后性的根本原因是橡胶的滞后性。造成控制滞后的整个过程应是:当改变墨区设置使A区墨量增大时,墨量的增大使辊压增大,辊压增大使辊的变形增大,而由于墨辊由橡胶制造,
橡胶的变化有滞后现象,因此墨辊的变形也有滞后性,而由变形而形成的油墨通道不会立刻变大,因此虽然给墨多了,但并不能使增加的墨量快速的通过墨路流到印版,而是随着变形的逐渐加大,通道的逐渐变大,流到印版的墨量变多。墨路的滞后性还与墨辊的数量有关,墨辊越多,其累积总的滞后时间也越多。因此,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各个制造公司都用减少墨辊总数的办法。要想从根本上解决控制滞后性就只有找到更理想的材料或用另外的墨路系统了。
因此机械鬼影受印刷机上的墨辊、橡皮布和印版等因素的共同影响。橡皮布和印版引起的鬼影需要印刷工人排除;而由墨辊引起的鬼影,产生的直接原因是靠版辊向印版供墨,印版的选择性转移,
多余墨量回流,使墨路中的墨量值有矛盾,但墨量的供给矛盾并不能产生鬼影,因为墨路有一定的储墨系数,有自我调控墨量的能力。产生鬼影的根本原因是墨量的矛盾引起墨辊间压力的变化,压力的变化引起墨辊的形变变化,墨辊的形变变化引起墨路中对应墨区的墨路通道的变化,墨路通道的变化又引起通过通道的墨量的变化,而且这种变化不是人通过改变给墨设置而改变通道的变化,进而改变印张效果。这种变化是由墨量的矛盾引起从传递端向给墨端反向改变通道变化,是不正常的,会使通道的变化不为人所控制,会同设置通道产生矛盾,而鬼影是这种反向通道变化与设置通道变化矛盾的结果。
机械鬼影的表现形式主要是缺墨鬼影,缺墨鬼影多是由于印刷画面的某一部分需要大量油墨,而墨辊又不能及时供墨引起的。例如,在大面积实地上方设计了同色的大粗体字,墨辊上用以印刷粗体字的部位,在印刷后面的实地之前没有充分的时间上墨,所以粗体字后面的实地部分比其他部分的实地略浅。实地边框个别地方墨色较浅的缺墨鬼影现象,主要是由设计上的原因所引起的,即墨辊不能快速地补充足够的油墨,以满足实地印刷所需。由于实地边框所需的印刷墨量较大,导致滚筒周向易出现缺墨现象,造成沿周向印刷的实地边框墨色比沿轴向印刷的边框要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