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版印刷实践中,“条杠”是经常出现并很难彻底解决的印刷质量问题。“条杠”的产生涉及到平印机的设计、机械零件的用材与加工工艺、工作人员的操作、印刷材料的选用、机械设备的维护保养等多方面因素。印刷中产生“条杠”的主要原因是平印机的印刷滚筒与输墨、输水机构运动时或纸张文接过程中产生的振动,引起印迹相对位置的滑移。因此,我们现有的平印设备及技术不可能杜绝“条杠”的产生,只能是通过改进技术与操作工艺来尽量减少、减轻“条杠”的产生。本文就 “条杠”的产生与解决方法进行探究,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1.“条杠”的概念与分类
1)“条杠”的概念
平版印刷品上出现平行于滚简轴线方向,因网点发生不规则变形引起墨色深浅不一的带状印迹,又称“杠子”、“条痕”。
2)“条杠”的分类
按“条杠”的墨色可分为墨杠与水杠两种。
墨杠:在印刷品的印刷区域内,网点发生不规则的增大,墨层增厚,比同时印上的墨色有明显的深色带状印迹(又称“色杠”)。
水杠:在印刷品的印刷区域内,网点发生不规则的缩小,墨层减薄,比同时印上的墨色有明显的浅色带状印迹(又称“白杠”)。
按“条杠”的发生原因可分为齿轮条杠、振动条杠、辊条杠和其他条杠。
齿轮条杠:胶印机各滚筒、输墨部件、输水部件的传动齿轮的精度不足,导致齿面磨损或轮齿损坏,在啮合传动中产生振颤,致使滚筒上的印刷图文发生相对滑移而出现“条杠”。其特征是印张中的条杠间距与齿轮的节距相等,并密布版面形似“搓衣板”。
振动条杠:胶印机工作时在匀速运转的某一瞬间突然发生振动,此振动破坏滚筒匀速转动而使印刷滚简间发生微量晃动而产生“条杠”。如印刷滚筒工作面与空挡转换、滚筒离合、滚筒咬纸牙的开合、凸轮连杆机构的运动惯性或各传动部件的轴承磨损等,都会引起冲击震动,从而导致印刷图文发生相对滑移而出现。
“条杠”。其特征是印张局部位置出现“条杠”且位置固定,“条杠”的位置与机械运动的周期性、规则性振动相关。
辊条杠:辊条杠是因为胶印机的匀墨、匀水系统设计不合理或胶辊加工精度、配合精度不当,引起水、墨辊与印版滚筒、窜辊间在工作时产生滑移,或因压力调节不当使接触位置凹陷,干扰水墨正常转移,从而形成“条杠”。其特征是条杠数f略多、杠带较宽,杠宽与墨辊的表面周长相等,位置不固定,印品前后墨色轻重不一。
其他条杠:参与印刷过程的橡皮布、衬垫、印版、纸张、油墨、润湿液、操作工艺等因素产生的条杠。因其特征不一,本文暂不细作论述。
1)滚筒啮合齿轮侧隙过大
①中心距调整引起的侧隙过大。胶印机的滚筒齿轮基本上是采用斜齿轮啮合,齿轮的传动交换系数大,啮合侧隙空间较小,以减少传动中的撞击和印刷时的振颤,保持印刷的平稳性和准确性。实际工作中,滚筒齿轮啮合侧隙随着印刷不同厚度的纸张而变换调整,纸张越厚,中心距调整拉大,滚筒齿轮啮合面交换系数相对变小,侧隙变大。印刷滚简表面线速度相差越大,印刷面产生的相对滑移f越大,条杠越明显。解决方法:在保证适当的印刷压力的前提下,应尽量减少三个滚简间的中心距,适当压紧啮合齿隙,减轻“条杠”的程度。
②齿轮磨损引起的侧隙过大。经过一段时期的工作运转,滚筒齿轮因负载磨损或齿槽内存有异物,导致齿轮啮合侧隙过大,齿轮的渐开线不能按啮合线匀速滚动,或异物“顶齿”使齿轮在运转中发生振颤,使滚筒间的磨擦增大产生滑动,印刷图文部分在这滑动瞬间产生与齿轮节距相等的墨带,即齿轮条杠。解决方法:平时加强机械设备的清洁保养工作,清洁剔除齿轮间的杂物,保持良好的润滑状态;根据齿轮磨损情况,重新计算调整中心距,适当压紧齿隙,磨损严重的应立即更换新齿轮。
2)轴承磨损
①滚简轴承磨损。胶印机使用较长时间后,特别是不走滚枕的滚筒,其运动冲击振动大,轴承较易产生磨损,使得轴颈与轴承间的间隙增大而套合松动,滚简合压时叼口因发生离让而振颤,产生滑动摩擦形成“条杠”。特别是载荷不正常或润滑不好时,滚筒的轴头与轴套磨损加剧,最易在叼口附近产生“条杠”。解决方法:可将橡皮内衬垫的叼口部分裁成梯形,以减轻合压时的撞击力度,滚筒轴承磨损严重时应及时更新轴承。
②水墨辊轴承磨损。水、墨辊的轴承、轴承座、轴承锁件内藏杂物或磨损也可导致水、墨辊在运动中发生明显的轴向窜动与径向跳动从而产生“条杠”,特别是窜墨辊的轴套或传动齿轮磨损时,滚筒齿轮啮合产生的振动影响窜辊的正常匀水、匀墨及传输,引发“条杠”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