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必胜印刷网 > 新闻中心 > 出版 > 正文

李冰在“2006北京国际出版论坛”上的演讲

时间:2006-08-29 作者:未知 来源:中国网

在“2006北京国际出版论坛”上的演讲

李  冰

  女士们、先生们:

  上午好!

  首先我代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对来自各国的嘉宾表示热烈欢迎!

  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已经举办了13届,国际出版论坛也已经举办了3届,在这个交流平台上,大家展示出版成果,共同探讨出版业的发展问题,感受到了相聚的愉快、沟通的愉快,因此这个博览会和论坛也就越来越有吸引力。

  这一届论坛的主题是“新技术与出版业的未来”。这确实是当今出版业不能不认真讨论的问题。大家都知道,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是四大发明的故乡。中国人曾最早发明了先进的造纸技术。造纸术在公元7世纪传到印度,后来又传给阿拉伯人,直到12世纪传到西欧。中国人还比较早地使用了活字印刷技术。据考证,采用印刷方法制作的第一部完整书籍来自中国,印刷时间是公元868年。9世纪,木板印刷在中国已相当普遍,带来了当时图书印刷业的繁荣。中国在出版印刷技术上不但有着令人骄傲的过去,在后来的技术发展中,也没有落伍。例如众所周知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其创始人王选院士和他所领导的科研集体研制出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为中文的图书、报刊出版全过程的计算机化奠定了基础,被誉为“汉字印刷技术的第二次革命”,引发了中国报业和印刷出版业“告别铅与火,迈入光与电”的技术革命,彻底改造了中国沿用了上百年的铅字印刷技术。之后,他又相继提出并领导研制了大屏幕中文报纸编排系统、彩色中文激光照排系统、远程传版技术和新闻采编流程管理系统等。这些成果在中国乃至整个华人社会得到迅速的推广应用。

  上面说到的这些出版印刷技术生产出的成果都是纸质的传统书报刊。我们还必须正视的一个事实是:现代科学技术越来越广泛地渗透到文化领域,新技术已经带来了人们文化消费方式不可忽视的变化。这里我想起今年在全球热映的美国影片《达·芬奇密码》中的一个情节。在《达·芬奇密码》的原著中,男主角罗伯特·兰登是专程跑到一所大学图书馆去搜索信息,而在电影中则改成了向公共汽车上的男孩借了一部能上网的手机搜索信息。电影导演的这个改编,很时尚,也很符合当今的生活。如果说过去人们主要通过传统的报刊获取信息的话,那么今天人们在阅读方式上有了更多的选择,比如互联网、手机、PDA、PC等等。

  传统出版业的发展遭遇了新技术的挑战,而且挑战是十分严峻的,它使传统图书的销售量或盈利回报蕴藏着潜在的危机。来自五月份的美国图书博览会的消息说,近时期传统图书的销售量有的报出下降数字,有的上升的趋势明显减缓。与传统图书业疲软相比,电子图书市场却呈现出另一番如火如荼的发展景象。2002年以来,电子图书及出版物每年都在以两位数字增长,虽然与传统图书销售相比,电子图书的销量所占的比例还比较小,但是其发展的速度与规模却很惊人。

  我们看到,随着电子内容的制作技术与传播手段日趋成熟,上网阅读以及网络购书日益活跃。电子图书网上采购既方便又快捷,不再需要等候时间,人们可以免去奔波图书馆、资料室的辛劳,随时随地通过网络获取所需要的资料。甚至人们只需把所要看的、厚厚的图书下载到小巧的阅读器上,便可以随时随地感受数字阅读的方便和魅力。另外,与传统图书相比,电子图书凸现各种新阅读功能,一些电子出版物具有多种语言支持或附有声音与视频。不久前一位美国著名出版商宣布:他们正在与电视制作部门合作,将书制作成能够在电视、DVD、网络及移动装置上播放的电子出版产品。

  新技术对传统出版业造成的冲击,也引发了抗争。其中颇具代表性的案例是谷歌搜索引擎公司与全美出版协会产生的矛盾。此案被喻为新旧经济的碰撞,这场争斗也令业界人士深思。许多人认为,无论传统书商是否愿意接受,数字化与网络这一新兴阅读媒介与阅读方式,已形成一股不可阻挡的新潮流。我们也许可以说,人类历史上很少有一项技术像互联网那样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有如此快速的发展。如果以5000万用户为基准作一个统计,达到这个用户数字,电话用了55年,广播用了38年,电视用了13年,而互联网只用三年就超过了5000万用户,总共不到八年就达到3亿用户。目前,中国的网民最保守的统计也有1亿多。今年4月发布了一个“第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该调查也证实互联网带来的读者阅读方式正在转型。调查指出,我国国民上网阅读率从1999年的3.7%增加到2003年的18.3%,再到2005年的27.8%,7年间增长了7.5倍。在新的大潮来临之际,我们不能漠视,不能抵制,要对新技术与图书业的未来发展保持高度的清醒和敏感,积极应对,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对于出版商来说,与搜索引擎商家的合作至关重要。搜索服务为出版商带来的不只是一般意义扩大知名度等宣传手段,而关乎其今后全球市场拓展与发行渠道。积极地链接到网络,通过这些网络上搭建的国际化信息平台,让更多的读者能够及时从网上看到各类题材的书讯并直接有偿阅读和购买,这应该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另一件应该做的事情是出版电子书。“电子书”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狭义电子书指的是手持阅读设备,而现在人们把数字化的图书统称为ebook。早在几年前刚刚出现时,人们惊喜于它的便捷,但由于阅读器的价格、阅读习惯、版权、图书资源等问题,“电子书”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阻碍。出版社很难下决心投资于市场前景尚不清楚的这种新型图书。随着信息技术和硬件设备的发展,电子书的发展步伐加快,今年4月份,IDPF发布了2005年美国电子书的年度报告,出版品种书已增加20%,销售额增加23%。在今年5月举行的“2006中国电子书产业年会”上发布的“2006互联网时代的读者阅读调查报告”显示,在中国网站读书频道的阅读图书数据增长22%,这表明有越来越多的读者选择网上在线浏览。同时上网络书店买纸书、网上购买和借阅保真电子书、网络下载免费图书等形式也得到读者认可。目前,互联网已经成为六成读者获取图书的渠道。调查还显示,可以在电脑上阅读、复制和粘贴成为读者购买电子书的主要原因,这个结论说明其实书的形态已不再是最重要的了,读者愿意去看和复制,是因为书的内容有价值,读者真正购买的是书的内容。

  面对互联网出版带来的挑战和机遇,中国的出版社已经开始积极拓展网络出版,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截至2006年5月,全国已有400多家出版社开展了网络出版业务,传统书店也纷纷在网上建店,发展电子商务。 2005年上海书展期间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预计,到2008年,中国50%以上的网上书店会将销售电子图书;到2010年,90%以上的出版社将出版电子图书;到2015年,中国电子图书的销售额将达到100亿元,贡献的利润将达到全部图书的50%。有专家指出,未来电子书发展将呈现四大趋势——多元并存、图书馆和大众市场互为促进、出版社成立专职机构推进网络出版机制、e纸一体化。目前,除纸书之外,电子书、移动电子书、多媒体电子书、按需印刷、按页打印等新兴图书形式已经开始并行发展。成立专职机构推进网络出版机制的出版社在日渐增多,统计数字表明,基本形成网络出版机制的出版社在2003年是6家,2005年为45家,预计2006年末会达到80家,2007年将达到180家。

  网络与电子制作提供的只是技术服务,不管是纸质出版物还是电子出版物,最核心的还是内容。因此,今后网络引擎提供商必须争得具有品质及数量保证的内容资源方能凸显其竞争优势。出版业当然是有资质又有能力提供海量内容资源的重要供应商。现在,已经可以嗅到各大商家争夺内容资源之战的火药味,网络提供商拉拢更多的出版商已成为一些图书博览会上的新动向。人们注意到谷歌的图书搜索计划,亚马逊的升级搜索,微软的即时搜索计划等等纷纷亮相,在出奇招吸引出版商与作者的眼球。未来竞争中,拥有优质的海量信息的内容资源,必将成为兵家必争地。因此,面对新技术的挑战,我们不需要悲哀,而新技术正是给出版业的大发展提供了一片新天地。

热点排行
柯尼卡美能达黑白新品bizhub PRO 1200产品报告

革新化黑白数字印刷系统——拥有更全面的综…[详细]

上海紫光预推出数字喷墨印刷机PM520

上海紫光机械有限公司将在2011年11月举办的…[详细]

杭州东城图像公司推出热敏CTP和UV-CTP

近日,杭州东城图像技术有限公司重拳出击,…[详细]

大族冠华新推GH794四色商务印刷机亮相全印展

第四届中国(上海)全印展于11月14日隆重召开…[详细]

美企业推出新概念UV-LED喷墨丝网印刷机

据来自美国wxow网站的消息,丝网印刷机厂商…[详细]

柯尼卡美能达bizhub PRESS C7000/C6000产品报

2011年8月5日,柯尼卡美能达在北京展出了其…[详细]

更多知识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