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必胜印刷网 > 新闻中心 > 出版 > 正文

出版产业提升要迈“四道坎”

时间:2006-07-14 作者:中国经济出版社党委书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2005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了《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作出了全面部署。出版产业作为我国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改革与发展的步伐,全面提升产业素质,需要迈好“四道坎”。

  第一道坎:积极塑造市场主体

  这些年,出版改革伴随改革大潮稳步前行。出版单位内部劳动、人事、分配制度的改革虽有进展,但从总体上讲,改革是在旧体制的框架下进行的,改革的触角并没有从深处触及体制这个层面。出版单位的事业性质并没有改变。政事不分的局面也没有从根本上打破。由于改革限于机制层面,出版单位虽然也表现出一定的活力,但由于其市场主体地位未能确立,发展的动力依然不足,潜力并没有得到充分挖掘和释放。

  目前出版业旧体制的束缚主要表现在:(1)政事不分。政府和出版事业单位的关系没有理顺,政府行为不规范,干预出版单位生产经营的事情常有发生。出版单位一方面希望摆脱政府的干预,直面市场,另一方面留恋于政府的施惠,舍不得放弃甚至乐于争取种种“好处”。(2)出版单位的市场主体地位未能确立。出版单位由于仍属事业性质,资产的归属不清,没能确立独立的市场主体和法人实体地位。事业单位的法人代表不能行使法人财产权,也就不能行使法人应有的权利和承担应有的义务和责任。(3)出版单位市场主体地位和法人实体地位的不确立,导致资产不能流动,出版产业资源配置不能市场化,特别是退出机制不畅。有的出版单位尽管经营不善,资不抵债,处在“休克”状态,仍在低效率下艰难地维持局面。

  深化出版改革最重要的是要对出版单位进行改制,将其塑造成为市场主体,这是出版事业单位企业化、出版产业市场化的关键所在。规范国有出版事业单位转制要把握三条:一是改制的出版单位要认真搞好清产核资,合理界定产权归属,做好资产评估和产权登记工作。二是确立出资人的身份,明确出资人的权利。出资人要按照公司法等法规和政策规定,对监管的出版企业加强监管,特别是要加强对其经营方向和出版导向、资产配置、重大投资决策、重要干部配备的管理和监督。三是改制后形成的出版企业的领导班子在接受出资人监管、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前提下,要经过出资人授权经营,充分行使法人财产权,下工夫创新体制,转换机制,开拓经营,加强管理,打造品牌,形成特色,不断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第二道坎:大力开展知识创新

  我国已经跻身出版大国行列,年出书品种达到20多万种。但必须看到,图书品种只是数量多,品质仍不够高,选题开发重复,跟风现象突出,劣质读物屡见不鲜。图书库存有增无减,长时间居于数百亿的高位上。实现出版大国向出版强国的转变,推动出版产业又快又好地向前发展,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大力开展知识创新。知识创新是提升出版产业的一个根本性条件,非朝夕之功,必须作出长期艰苦的努力。这一道坎迈不过去,出版产业的提升就会成为空话。这一道坎迈得好,出版产业就会迎来新的繁荣,创造出新的辉煌。出版产业开展知识创新,应当采取以下切实措施:(1)认真研究、整理和诠释中华文化典籍。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并通过多种形式,特别是典籍这种形式,传承下来。传统文化典籍广布于历史、文学、戏剧、医学、科技等领域,应当认真研究,精心整理,正确诠释,并赋予新的时代精神,使之古为今用,重放异彩。(2)积极吸取、翻译和出版国外优秀的科学文化。世界各民族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创造了自己的文化,为人类文明做出过贡献。我们要以宽广的心怀和敏锐的眼光,善于发现、引进和借鉴国外优秀文化,以使“洋为中用”,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3)大力创作、出版和推介反映科学文化发展前沿和体现伟大时代精神的原创性精品力作。这是出版产业发展的重点和关键。从微观出版单位的发展,到宏观整个出版产业的提升,都要把创新知识、创作精品、创造品牌作为重中之重,并且做到长期坚持,一以贯之。只有原创作品多了,精品力作多了,著名品牌图书多了,才能从根本上改善图书品种的结构,才能进一步满足广大读者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才能把更多的优秀作品推向世界,才能加快实现我国由出版大国向出版强国的历史性转变。

  第三道坎:适时推进产业重组

  同多数其他产业一样,我国出版产业结构不合理,集中度不高,资源配置效益比较低,规模效益不明显。全国560多家出版社,年销售收入加在一起,不到德国贝塔斯曼、法国拉加德尔等世界巨型出版企业一家的规模。在深化出版业改革过程中,推进出版产业重组,培育出一批出版强劲企业,特别是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出版大型企业、企业集团是出版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推进出版产业重组,促进出版企业做强做大,应该运用市场机制,以资本为纽带,从四个层面展开:第一个层面的重组,是改制后的出版企业之间的重组,这种重组是要鼓励有资金、有品牌、有人才、有独到管理技术的出版企业,去联合和兼并弱势出版企业,使强势出版企业的潜力得到充分释放,加速发展,并且避免弱势出版企业被无情地挤出市场,引起职工失业,造成社会震荡。第二个层面的重组,是出版企业在产业链上的重组。这种产业链体现在产前的选题开发,产中的印刷制作和产后的批发销售,通过产业链上的重组,不仅要使出版业的各个环节权责边界清晰,而且要成为紧密的利益共同体。第三个层面的重组,是改制后的出版企业同刊物、报纸、音像等文化单位联姻,形成多媒体联合。这种联合的过程也是资源整合的过程。资源整合不是简单地叠加,而是优势互补,产生多媒体聚集的乘数效应。第四个层面的重组,是改制后的出版企业,越出出版甚至整个文化产业的范围,同其他产业的重组。这种重组既要运用市场机制,又要遵循国家的方针政策,把重组的范围限定在非编辑环节,在广告、印刷、书刊销售等环节或领域引进战略投资者。深化改革、塑造市场主体是出版产业重组的前提条件,而出版产业的有效重组将巩固和扩大出版单位改制的成果。出版单位改制是改革的阶段性任务,而出版产业的重组将伴随出版产业发展的始终,应当适时推进,常抓不懈。

  第四道坎:不懈建设人才高地

  应该看到,目前,少数出版单位经营不善,难以为继,固然同体制未能创新、机制未能转换有关。但还有重要的一条不能忽视,就是人才储备不足,出版队伍年龄和知识结构老化,不能打造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图书品牌和产品。现阶段从经济发展的时代看,已经到了历史转换的关节点,人类经历了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之后,已经步入信息社会。不同的资源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凸现出其重要性。农业社会最重要的资源是土地。工业社会最重要的资源是资本及其所表现的机器设备以及股票、债券等等。信息社会最重要的资源是握有知识的人才。出版产业作为创造、加工、传播文化科技知识的产业,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知识创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开发人力资源,建设人才高地,显得更为重要,更为紧迫。从长远看,提升出版产业素质,应当把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作为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来抓,并经过不懈努力,真正建成出版产业的人才高地。出版产业的人才高地应当由三部分人才组成:第一部分是经营决策型人才。这部分人才由社长、党委书记、总编辑等出版企业的高级管理层组成。他们应该熟悉国家的出版法规和党的出版政策,能够从政治上、全局上思考和把握问题;善经营,懂管理,富于创造和开拓精神;具有公仆意识,乐于为群众谋利益。第二部分是复合管理型人才。这部分人才是出版企业的骨干。他们应既有政治理论修养,又掌握有专门知识,善于把决策化为行动,独当一面,各司其职。第三部分是专业技术型人才。这部分人才规模最大,分布最广,是出版产业人才的基础部分。他们应当既具备专业知识,又做到训练有素,爱岗敬业,能拼善搏,在创造、加工和传播知识上敢破陈规,勇往直前。建设出版产业人才高地要把握两条:一条是面向人才市场,敞开引进大门,广揽各类贤才。“十步之内必有芳草”。只要条件优惠,大门敞开,人才就会源源进入。另一条是抓好职业培训,注重实践锻炼,提供用武之地。不仅使人才进得来,更要让人才用得上,留得住,在出版团队的广阔舞台上施展聪明才智,做出应有贡献。

热点排行
柯尼卡美能达黑白新品bizhub PRO 1200产品报告

革新化黑白数字印刷系统——拥有更全面的综…[详细]

上海紫光预推出数字喷墨印刷机PM520

上海紫光机械有限公司将在2011年11月举办的…[详细]

杭州东城图像公司推出热敏CTP和UV-CTP

近日,杭州东城图像技术有限公司重拳出击,…[详细]

大族冠华新推GH794四色商务印刷机亮相全印展

第四届中国(上海)全印展于11月14日隆重召开…[详细]

美企业推出新概念UV-LED喷墨丝网印刷机

据来自美国wxow网站的消息,丝网印刷机厂商…[详细]

柯尼卡美能达bizhub PRESS C7000/C6000产品报

2011年8月5日,柯尼卡美能达在北京展出了其…[详细]

更多知识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