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印刷行业已经进入“微利时代”这个话题,谈论的已经很多,观点也已经基本达成共识。而与此相关的各种讨论也都处于正在进行时,将微利时代推向了白热化阶段。例如前段时间印刷行业发生的一场关于PS版涨价引起的小小地震。其实这种振幅不仅仅局限在耗材方面,君不见行业专家发表的各种关于印刷工价猛增、企业难以应付的观点,君不见许多行业媒体头条的印刷原材料涨幅背后究竟源头在哪里的叙述,这种深层次的探讨更让行业中的人忧心忡忡,归根究底似乎都是“微利”冲击印刷业后冲突凸现的一种表现。
原因为何?
政府对印刷行业各项指标极其乐观并予以新的发展高度的时候,印刷行业的从业者们却是忧心忡忡地为行业目前的“微利”所困扰着。之前的印刷行业属于特种行业,有特许证者放行,像国家过去的电信一样躺在“垄断”的温床中。而当国家放开管制之后,初期的高利润吸引了大批的投资者,大大小小的印刷企业应运而生。应该说,初期的这些行业进入者是创业的先锋,也大大尝到了甜头。正像北京多彩总经理孟志文先生所说的,行业中的人们经常都会满怀感叹地说前两年如何如何,充满了对过去高利润时代的怀念还有对现在激烈竞争的一种怅婉。
而现今取而替代高利润的“微利”真的像大家所说的那般“洪水猛兽”吗?首先之所以产生“微利”一词,并且当作一个“难关”来谈,正是基于对过去高利润的揭示。而现今的“微利”相对“高利润”而言,并不代表着企业已经毫无利润可言,只是利润高和利润低的区别,任何一个行业都永远不可能躺在高利润的温床之内,低利润代表着一种成熟,一种理性的回归。
“微利”是相对而言的。一方面,不断有新企业进入说明仍然是“有利可图”,数据表明,2005年北京地区印刷企业有109家经营不善而倒闭关张,而又有125家新建企业,总数略有上涨;另一方面,一些走在前头的企业将自己定位在不断做强、做大,建新厂、投资新型设备,从中也可看到这些企业也并没有因为“微利”而桎梏住了手脚。其次,微利时代的到来其实是印刷行业的宿命,因为任何市场竞争的终结目标是优胜劣汰、供求关系平衡。初期利用市场的盲区赢得的高额利润终会被竞争者的增多而趋于平衡。与此相对的,第三,“高利润”舆论也造成了企业盲目的进入和企业规模盲目扩张,印刷企业数量居高不下,但管理水平及从业素质远跟不上设备技术的投入,素质和水平低,利润一定高不到哪里去。
第四,不可忽视的是恶性竞争也加剧着微利时代的到来。这个问题在对众多行业专家的采访中都有共同的看法,不正当竞争正在对市场的健康发展造成极大的危害。印刷企业对此也十分挠头,一位有过亲身经历的企业负责人给笔者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两家门对门的印刷厂,一个有活儿要印的出版业务为了不断压低双方的价格,同一天内在两家之间来回“奔波”了数趟。问题在于这种现象并非个例。类似这样来自客户对行业的打击和重创不胜枚举,严重的扰乱了市场的正常秩序。
[NextPage]
花俏的差异化
当“暴利”、“垄断”转变成了趋于缓和、稳定,甚至是和出版行业的“改制”挂钩之后,印刷企业如何在充满竞争而其实是正常的市场竞争中重新定位、进行可持续发展的思考似乎更应该成为现今的当务之急。与最现实、具体的考虑如何降低企业日常的各种员工成本、管理成本相比,走差异化的道路,利用竞争小的优势似乎成为现在很多企业选择的一条避开险阻直接通往罗马的捷径,另僻蹊径的做法层出不穷。但是竞争小是否真的能够与高获利画上等号呢?
据了解,目前印刷行业中在技术方面差异化战略中的“主角们”有UV印刷、纯天然环保型油墨、胶粘剂、高精尖的技术等等,之所以称之为区别于其他企业的差异化,并不是单纯的因为其属于新技术,有些移植我国已经很多年,更多的原因是其在我国或者局部印刷市场中还没能形成气候和规模,因此不管这个禁区是新是旧,其中对手确实是比传统市场上的竞争要小。其实这些差异化优势在多数企业中并不被作为主业,相反作为公司经济来源的总是那些长此以往默默无闻的传统印刷。在更相信“速成”和“见效”的时代,传统的魅力似乎更需要耐心来维持。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传统印刷领域市场化已经趋于成熟,同时各种规范的条条框框区域完善。这样看来,所谓的差异化的印刷方式似乎成了企业在宣传过程中一个花俏的代言人,“表面功夫”似乎做的更多一些。
现在走差异化道路的先锋们,或者说是敢于尝试吃第一只螃蟹的勇士们,在这条路上走的真像宣传的那样红红火火吗?北京多彩印刷公司的孟志文总经理讲的十分中肯,他说现在UV印刷并没有给公司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甚至在UV印刷淡季的时候处于亏损状态,但是它却为打开企业的知名度创造了无形价值。也正如很多媒体在介绍差异化榜样的时候,总是采用一种展望的口吻,其“一旦实现规模化生产,就会有如何飞跃”这种预测性的话语,只能说是对未来美好景象的一种憧憬,实在没有说服力。
差异化好像是一块处女地,不仅需要与传统印刷更多的耐心来培育,更需要的是敏锐的眼光作为指导。实质而言,不是每种眼光都是犀利而适合变幻莫测的市场的。高获利也同时意味着高风险、高投入。而目前这些都是未知数,当然成功者的探索者也不在少数,更有勇气者能够耐住性子,太平洋集团前总裁严介和就是商场典型的例证,以“要亏就亏更多”起家,他为企业投资提供了很多值得借鉴的经验。
企业自身建设
外部环境固然重要,企业自身与时俱进的“修炼”更是必不可少。“修炼”两大要点:开源节流+放低身价。不可否认,在这两点上很多国有企业首先就已经输给了民营企业。面对各种原材料的涨价、厂房地价的上涨、租金的上涨、人员工资的整体水平上浮等等,如何有效的降低管理成本、运作成本、较少企业浪费,成为新时代印刷企业管理者面临的新课题。相对来说,民营企业对控制成本有更强的意识和感触——任何一个地方的浪费、投资方向的错误和无谓的失误都会造成公司的成本的增加和投入,都是“血汗钱”的流失。而节省出的资金就会令利润空间相对扩大,这样说来“微利”其实是相对而言的。又一次想起多彩孟志文先生笑着说的话:“买的便宜,卖的贵,中间不浪费。”此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此乃开源节流尔。
[NextPage]
所谓“放低身价”指的是在利润逐渐的由高到低走下坡路的时候,在仍然有可幅度的利润空间的时候,谁首先放低身价,首先迎合市场的需要,谁就更有市场。出现了很多次的企业想通过组织的形式建立一个守住价格的联盟方式,实践证明也是没有可行性的。正如上文所言,由于各厂商管理方式、运营模式等的不同,使得其利润空间的大小各异。而出于商业秘密的考虑,利润空间的不同、利润率的不透明,价格联盟成行难度可想而知。
创新打开局面
“微利”已成定局,如果说投资方向的调整、企业内部的整治是必修课,那么以此为两条腿支撑的创新则是改好的调整从而适应市场的迟早要进行的选修课。其中涵盖技术上的创新、管理方式上的创新、运营模式上的创新等等等等。雅昌,积极地与北大方正等技术厂商合作,将自己与最新的技术绑定,无遗又走在了其他对手的前面,同时其独特的印刷高品质艺术品的定位令其成为行业中一面优质旗帜;界龙实业,在上海证券交易市场上的正式挂牌是其管理方式向集团化挺进的重要里程碑;圣彩虹,利用先进的印前技术印出的书画仿真品荣获各种奖项……,各种成功的例子说明,逃离竞争只能是痴人说梦,直面竞争不断调整策略、利用创新打开局面才是可持续发展的长远规划、才是硬道理。
商业化的舆论
当然媒体也是脱不开干系的。现今众多媒体出于商业利益的考虑褪去了媒体应有的针砭时弊的“稚嫩”锋芒,取而代之的是赞扬之词、“事故”的附和,而也正是这种不负“无冕之王”头衔的行为为企业在进行投资抉择时产生着巨大的误导作用。在对中国丝印协会理事长宋育哲先生采访的时候,当他谈到协会滥办展会的行为时说:可以把这个当作重要的经济来源,但是决不能当作主业来做。笔者想这个朴实而诚恳的道理也同样适用于此,处于“青春期”的差异化道路在摸索着成长的时候,更需要媒体及时的矫枉过正。不要盲目的跟风夸大新技术好的一面,全面的让企业在投资的时候不要盲目的将竞争小与高利润画上等号。笔者最近在印刷行业一本权威杂志中就看到以一个企业的产品为基础,题目中赫然写着特种印刷等同于高获利的文章。这样的因果关系未免有些武断和草率。正确的舆论导向对于行业的发展同样重要。
企业如何在微利时代更好、更持久的生存、更游刃有余地闲庭信步,整个行业都在不断地摸索着。而其中,究竟差异化的道路又能够走多远?所有这些问题的答案有待通过大家的努力而揭晓。